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销售小说 >>小说简介

文摘信息
下载信息
业务贴吧
业务知道
销售小说

>> 巨商沈万三

返回目录

第一章 初沉商海 京华梦断(1)
作者:吴恩培    浏览量:35821 次    章节数量:27 章   2009/7/19 10:27:00
   从南浔迁居周庄的沈佑始终搞不清,经商的意识是怎么渗透到他儿子沈万三的心田去的
  元置浙江庆元路,即今治鄞县,元末时出了位工散曲的词人张可久。《太和正音谱》评他的曲子是“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土色气”。此人在元末的至正初年曾在苏州属县昆山当过幕僚。他有一首《太常引》词,极写姑苏台观雪的情景。词曰:
  “断塘流水洗凝脂,
  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
  垂杨柳,
  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
  粉香梅谱,
  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
  富贵似,
  吴王在时。”
  兴许正是这“富贵似,吴王在时”句子的诱惑和煽情,在张可久后的几十年里,在苏州和江南,曾一下子出过两个“吴王”。这张可久还有一首很著名的小令《醉太平》:
  “人皆嫌命穷,
  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面糊盆,
  才沾粘便滚。”
  曲子很短,意本在讽刺那些财迷心窍的小人。水晶环掉入到面糊糊的盆中,刚刚沾粘了便开始滚动。可世间的滚动,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就要算是钱滚钱了。君不见那些奔东走西的商人们,他们不管贩卖何物,其目的总可抽象成三个字——想赚钱,即将小钱滚成大钱。当然,赚得着或是赚不着,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和张可久几乎同时代的元末至正年间,在这词人曾为官府幕僚的昆山县,有一个小镇——周庄,这里曾出了一个极善滚钱的大商人,此人后滚成了个富甲天下的大巨商。至今他的老家水乡周庄已成了一处极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这小镇的名声日益飞扬,知道这个大巨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周庄——昆山南面的一个小镇,东毗青浦、南接吴江、西邻吴县,镇四周环列着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所谓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舟楫。即使是乡间,也多以河堤或田埂形成的小道互相联系。一派湖荡密布、港汊纷歧的水乡之景。
  周庄旧名贞丰里,据史载,北宋元祐元年宋迪功郎周应熙因信奉佛法,舍宅修建镇上最早的古刹全福寺。百姓感其恩德,以其姓而将此水乡泽国之镇名之为周庄。
  元代中叶,周庄镇东垞新搬来一户殷实的庄户人家。男主人姓沈名佑,家中有两个儿子。迁居于此前,沈佑累居浙江南浔小官浜。南浔在太湖之南,亦是江南水乡之地,而沈佑由此迁居昆山周庄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儿子。
  早在南浔小官浜时,沈佑有四个儿子。长子沈福、次子沈禄、三子沈富、四子沈贵。四子名字连起来,正是一个颇为吉祥的“福禄富贵”。为了便于称呼,沈佑依当地风俗,给这四个儿子分别依排行起了小名万大、万二、万三、万四。“万”者极言其丰,后面的数字当然是排行了。
  沈佑的长子万大、次子万二,大名虽为沈福、沈禄,然却实在是无福无禄,而且还无寿。沈福八岁上得天花夭亡。沈禄的寿还要短,六岁时在门前的河旁玩耍,不小心掉入河中,打捞上来时早已断了气。连失二子的沈佑慌了,叫了个算命先生来看看什么地方犯了煞。
  “这里叫做‘小官浜’!”
  那个一口湖南话的算命先生掐指算了半天,指着沈佑住的小官浜这块土地说:“这本地南方话中的‘小官’,就是我们湖南话中的‘伢子’,也就是小孩子的意思。这个‘南浔’,正应着‘难寻’的意思。父亲名中虽说有个‘佑’字庇护,但在这‘难寻小官’的地方,却是庇护不住子孙了。”
  “啊!那如何才能破这个煞?”沈佑大惊,连忙掏出几块碎银给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掂着那几块银子的重量,看了看沈佑。
  “唉,这死了的也谈不上保了!要想保住这下面两个儿子,只有赶快搬迁,离了这块断子绝孙之地。”
  于是沈佑变卖田地,举家迁往妻子王氏的娘家昆山周庄。
  沈佑一家逃难似的走了。小官浜的村民难免恐慌起来,谁都怕厄运临到自己头上。可谁都舍不得那些田产房屋,再说他们家中毕竟没有连丧二子。于是村民们又找到了那个算命先生,那个算命先生开价要了钱后,只轻巧地说了句,你们难道不可以把这地名改了么?
  小官浜的名字后来改了,可迁出去的沈佑却再没有迁回来。
  沈佑来到周庄后,第一件做的事就是买田。从南浔搬出时,急于要将家里的田产变卖,价钱卖得贱了。到了周庄再购起田来,那比起昔日,田亩数少了几近二成。沈佑虽然心疼了些许日子,但看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他很快也就释然了。
  作为一个小地主,沈佑眼红地望着那些田连阡陌的大富豪们,尽管他也羡慕他们的优裕生活,但更羡慕的是他们那庞大的家产和田地。他工于心计地管着他的田产,精打细算地盘算着家中的一应开销,盘算着能尽量少雇一个雇工。农忙时,他甚至和雇工们一起在田里滚着。夜晚,他妻子王氏帮他在起了泡的背上擦着,心疼地说他为省钱而不要命了。可他却回过头对王氏说,那些雇工在田里不干活或是偷懒,你雇再多的人也是枉然,得看着他们。这与其在一旁看着他们,倒不如我也一道干。这不,既少雇了一个工,更不知多增加了几个雇工呢!  

出自:www.yewu001.com
下一篇:第一章 初沉商海 京华梦断(2)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会员服务本站地图广告招商网站律师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