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销售小说 >>小说简介

文摘信息
下载信息
业务贴吧
业务知道
销售小说

>> 企业过冬

返回目录

企业过冬 - 热产品:让市场不再冷(1)
作者:石章强    浏览量:60417 次    章节数量:44 章   2011/4/23 17:53:00
  知从何时起,中国的市场上开始上演着产品超生游击队的生死大战!

一个不到2亿额的企业竟然会有100余个产品品种?

一个不到5年的企业竟然有200余种产品型号?

然而,奇怪的是,竟然这样的企业也还能活得不错!

原因,只因为,生意太好做了,企业惊人的混乱,但出奇的生机,因为还有钱赚。

然则,世事时移,如今这样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冬天来了,最先倒下的一定是那些没有优生优育能力的企业及其背后的产品类、产品线、产品群。

从海尔集团的采力到太太药业的汉林清脂,从大众的高尔夫汽车到永乐的家居生活馆,从微软的维纳斯到盛大的易宝,从小天鹅的洗碗机到汉高的洗衣粉,从宝洁的润妍洗发水到农夫山泉的尖叫饮料……

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了众多品牌和企业在产品运作的精彩绝伦的成功和辉煌。

从脑金金到血尔,从奇瑞QQ到百安居DIY,从阿里巴巴淘宝网到微软MSN,从方太的消毒研碗柜到纳爱斯的洗衣粉,从隆力奇的蛇油膏到娃哈哈的营养快线……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这就是产品的力量,更是市场和产品背后的力量!

1、产品夭折三宗罪

有人说,产品就像是孩子。

也有人说,产品就是命根子。

还有人说,产品啥也不是,关键看你怎么卖!

……

产品到底是什么?也许时下的今天,中国的市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礼,人们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产品是营销的基点,产品是一切的原点,营销的最后最高境界就是产品的竞争。

虽然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三五天”的产品生命周期率依然在上演。一项来自于第三方独立机构的调查表明,2005年全国新上市约100万件,夭折率达到了95%。

数据很可怕,但更可怕的背后是我们的企业在产品上的那种“运气理论”和“短命思维”导致了众多的产品“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短命”现象。

1)“快生”与“速死”

一朝分娩,十月怀怡。对于产品,更是如此。

“快生”的结果,要么是早出胎的剖腹产,要么是没成形的畸形儿。而对于产品来说,则只有一个结果和答案,那就是“速死”。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尤其是一个新产品。它来不得丝毫偷工减料,也来不得任何拔苗助长,更来不得掩耳盗铃,需要的是农民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精心耕耘和春秋秋冬一个四季的苦苦轮回。

TCL在手机上加了一个宝石,让其手机一夜成名,也让其一阵风地没有了;发现现在在市面上依然叱咤风云的还是那些埋头苦干的诺基亚们。

2)“多生”与“少活”

多子就一定多福吗?

无数行业鲜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多生多子的结果不是“找死”就是“少活”。

医药行业的“多子多福”的误区已经再次告诉我们,单纯依靠“多生”的人海战术已经是无法真正应对现代市场的竞争。医药行业曾经赖以为荣的少辄几十个产品多则好几百个产品的这种“产品车轮战”已经让一批又一批的普药企业倒闭和关门,而偏居福建一角的片仔癀却以“单品打天下”的“优生”战略实现了05年2亿的销售额1亿的利润,这样的业绩不仅中药企业汗颜,更让无数的医药企业眼红,动辄几十亿倒来转去多家上市公司的东盛集团一年才多少利润呀!

3)幸运的“生”与糊涂的“死”

“我们也不能知道为什么卖得这么好?能卖着就先卖着再说吧……当年的她加他就是典型的这样的个案。正所谓,不知道怎么生的,也就不知道会怎么死的。


出自:http://www.yewu001.com
上一篇:企业过冬 - 企业怕冷的六大症状
下一篇:企业过冬 - 热产品:让市场不再冷(2)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会员服务本站地图广告招商网站律师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