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杂志在今年3 月底, 开了一场庆祝一周年生日的庆典。为了这场庆典, 我忙得肝脑涂地, 其他同事也一样, 还有顶头上司, 嘴上的燎泡起得触目惊心。作为活动“名义”策划人,在活动的当天凌晨, 我准备放弃睡眠回到办公室准备最后的材料, 正好顺道搭上司的车。我们从对活动的不安谈到我失眠, 从我失眠谈到上司失眠,然 后谈到上司的失眠和我的失眠差别何在。
在车子即将抵达办公楼的时候, 整个话题突然发展得玄妙起来。上司说:“实际上每一个员工要做的就是尽力展现自己, 让自己成为组织中最长的那个板,显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但是作为上司, 要做的却是维持一种平衡, 这种不同是不能调和的。”
听起来很让人挫败是吗?实际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不同让你和上司好像太极中的“阴”和“阳”,成为紧紧衔住的切口。
阶级区别之一—责任
“没 有想 到的 事情 你也 应该 想到。”谁叫你是上司呢? 对吧。
组织里的事情, 实际到了上司那个节骨眼上, 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准确地找到责任人了, 因为这件事已经涉及了太多层级。上游地带是一坨混沌所在,这也就意味着 ,上司只有为自己的控制不周密而买单。
一个员工如果工作业绩不理想, 他很容易找到类似士气低下、公司转型艰难之类的原因。他们不会觉得是自身的问题, 因为他是基数。但是老板难逃责难, 组织的问题就是他的问题……
阶级区别之二—解决问题
下属和上司的另一个不同就是,一个处理“收敛型”问题, 一个处理“发散型”问题。前者类似于3+4=?,后者类似于???=7,甚 至有 可能 是???=?。所 以谁 要计算得多一些, 不难发现。
而且在处理问题的时候, 下属偏向于找到正确的问题, 因为正确的问题是唯一的、可衡量的、可以用来表功的。而上司偏向于找到有效的问题,因为有效的才是能救命的。
阶级区别之三—尴尬地位
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都被灌输了“父母有答案”的认识;学生时代,都被灌输了“老师有答案”的认识;进入工作中,也必定会认为“上司有答案”。他们都天然地认为,“上面的”有办法,而最后,一旦发现“上面的”并没有一切答案时, 又会倾向于以不屑的态度、不服从的面孔对待这些人。
阶级融合点—保持相同视线
知道了以上这些不一样, 也就知道了上司的逻辑。
只关注老板的作为, 只能证明你是一个丧失重点的旁观者。你应该顺着他的目光 ,看到组织内部的信息, 看到竞争对手的信息,你需要直白并善意地表现自己的忧虑和担心。如果你把自己的每一步举措, 都逆着老板的视线指向他, 那就完全错误了。这和我们前面所谓的“潜望”没有关系, 潜望是预测性的, 而逆着老板的视线观察他 ,是投错石头问错路。
所有觉得事不关己的人都可以停下, 你不能, 因为停下, 就意味着你从他的身边越离越远。
不过最后我要忠告一句, 顺着老板的视线, 可别幻想自己就是老板。If you are not boss, don’t be bossy。
“上浮”并非越俎代庖, 当然更不能颐指气使。尤其在项目制团队这种“特殊”组织中, 面对不同概念但同时存在的几个上司, 有限度讲技巧的“僭越”,反而会融洽上下关系,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