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家伙是谁呢?蹲在家里苦思冥想,略微有了些眉目,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价格上涨不外乎两种情况:1、供应不变,需求增加;2、需求不变,供应减少。看看我自己,对猪肉的需求跟去年前年大前年基本一样,没什么变化。再看看街坊四邻,好像也没谁有什么突变。到是要求减肥的人多了,好些人都改了吃素。可见,猪肉的涨价不是需求的增加,而是供应减少造成的。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也应该都是这个理由,毕竟食品需求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会随着收入增加而降低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食品的供应为什么会减少呢?
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是稀缺的。用稀缺的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要考虑供给效率问题。在当前,衡量供给效率高低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利润率,是投入产出比。同样的一块钱,是拿去满足收入低的人的物质需求利润率高呢,还是拿去满足收入高的人的物质需求利润率高呢?应该是后者。打个比方说吧,石油价格的高涨使得用玉米提炼甲醇或乙醇做替代能源成为可能,而这样做肯定会使得玉米的价格高涨,此时即刻提高玉米的产量已不可能(滞后),即便今后大量生产玉米,那时的玉米是算做生产能源的原材料准确呢还是算作食品更加妥当?答案好像不言而喻(人为)。用作能源原材料的玉米的利润率肯定是高过作为食品的利润率的。那些没有汽车等能源耗费需求的穷人们,会因为要满足那些拥有汽车的富人们的能源耗费需求而饿肚子。
当然,供应的减少会带来价格和利润率的升高,资源应该也会从满足富人需求的领域回流到满足穷人需求的领域里去,不过,这只是小小的溪流,高起的价格使得穷人的购买力更加的低下。因此,如果不加以政策限制或者进行财政补助与扶持的话,资源的分配一定是马太效应:多者恒多,少者恒少。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在稀缺的资源面前,富人和穷人在进行着拍卖。可想而知,穷人最后得到的只是富人消费后的剩余。
于是,本次食品价格的上涨,说来就是外向型经济(满足境外富人的需求)占主导地位的后果,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80%为世界之最,国内资源无疑大都配置到了满足境外需求的领域中,那些富裕的西方国家的人们的需求排挤了我们国内普通大众的需求。
讲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是谁动了我的猪肉?那个大家伙是谁?
那个大家伙就是那些享受了中国低价商品嘴巴里还在抱怨中国好像他们吃了多大的亏似的洋人们,是他们动了我碗里的猪肉,使得我的生活品质下降。
我要我的猪肉!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