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人产生不满、怨气和后悔,问题很大程度上出在接受“斗米”、接受养育的人身上,要么是他不成器,要么是他不象话,让自己的恩人心生凉气,口生怨气。
但任何问题都有其矛盾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作为赠米人同样也存在明显的失误:
一是识人不当。要米之人是什么人?是因灾因病而生饥饿还是职业乞丐?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虽然赠米人不一定一眼就能认出其本来面目,但一直到赠了一斗米才知道他的善恶也未免太迟钝。
二是只养不育。一个小孩子长大成人,不仅要在物质上养他让他长大,还要在精神上育他让他成人。对一个无以果腹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既要赠米给他,解决他一时的饥荒,同时还要教他果腹的正确方法和正当手段,让他永不挨饥。若能如此,你的滴水付出,得到的将是涌泉回报。
“一斗米养出个仇人”与“滴水之恩得涌泉相报”,表面上看起来是结果的不同。其实,在刚刚付出一升米、一滴水的时候,方法就已经决定了结果。
我们只能像同情农夫一样同情这个拿出一斗米的人。
除了同情,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