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人在职场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和领导打招呼:想说放松不容易

2016/9/15 13:18: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近日,南京一家公司的新员工小张因在电梯里遇见集团董事长未打招呼,被要求辞职。公司董事长称当时主动跟小张说话,小张却冷眼相对,据此认为小张"思维有问题,不适合做期货"。

  近日,南京一家公司的新员工小张因在电梯里遇见集团董事长未打招呼,被要求辞职。公司董事长称当时主动跟小张说话,小张却冷眼相对,据此认为小张“思维有问题,不适合做期货”。
    
    你和你的同事是否也有类似经历?你如何看这起因员工礼数不周引发的炒鱿鱼事件?和领导打招呼的分寸,该怎样把握?
    
    猥琐又天才的“灵感”
    
    哈尼  行政经理

    
    携着在大洋彼岸的赫赫名声,我们集团半年前在上海开出分公司,当时媒体炒作得那叫一个热闹!可之后生意不温不火,还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因此,不足半年,曾经踌躇满志的上海分公司总裁就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虽然原职不变,还增加了一个中国总部战略发展副总裁的平级职位,但不仅办公室挪了位置,从上海公司所在办公楼的最无敌江景房,转入同在上海的中国区总部办公楼,挨在一大堆副总裁旁,蜗居于临时腾空的一个无窗小间,职权也渐有被架空之势。
    
    职场人多半势利,久而久之,大家都有点不把这位因为“解聘高管潜规则:预留一年过渡期”而得以暂时留任的名义总裁放在眼中。
    
    前几天,久未露面的老板回分公司开会,我和另一位同事正好在电梯中碰到,我刚张嘴想问好,已听同事朗声招呼:“张总,您怎么来了?”
    
    那一瞬间,仅有三四立方米的狭小空间骤然冷如冰库,中央空调源源不断吐出的热空气似乎也快要跌破冰点当场冻牢,我能感觉到,总裁心中郁积多月的幽怨正源源不断喷涌,而我,作为一个尴尬的见证者,恐亦难幸免。
    
    正当我绞尽脑汁,想说些什么打破僵局的时候,张总干咳了两声,几个月来明显见老的脸庞,用力挤出似是而非的笑容:“我还是这里的总裁呀!”
    
    恰在此时,“叮”的一声,电梯到站,张总适时飘了出去,只留下我们觑然相视:“幸好他出去了,否则我们是不是还要来个点头如捣蒜,回应这句五味杂陈的话?”囧,实在是太囧!虽然是过气总裁,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一他一个不爽,暗中下药,我们真是死了都不知道原因。
    
    如此冒失的同事属于极品,但我自己其实也有不知所措的尴尬。就说昨天吧,上班走进电梯,看见财务总监就站在我前面,我用自以为足够清晰和热忱的声音喊了声:“李总监早!”然而,她背对着我,完全没留意,周围有几个陌生人瞥了我一眼,似乎觉得我对着空气说话有些莫名其妙。
    
    我一下子无措了,心里暗自嘀咕:“要不要拔高嗓门,再喊一声?或者装傻不招呼?可呆会儿我们要在同一层出去的,那时再问好,岂不更显得我缺乏眼力见儿?”
    
    不容细想,电梯已经在我的矛盾挣扎中到站了。总监昂首迈步出去,那一刹那,我冒出了灵感:“不下!乘到下一站,再‘换车’乘回来!”事后想想,自己也为自己汗颜,职场层级如同枷锁,把我们折磨得脑袋里只剩下权位膜拜了,“伴君如伴虎”,我这个所谓的灵感,真是猥琐又天才。
    
    见什么领导说什么话
    
    田国新  自由职业者
    
    我以前在新闻单位工作,领导和部下都是文人出身,和领导打招呼时,随便一点也无所谓。
    
    自从下海办了一个“皮包公司”后,再“随便”打招呼就不灵了。有道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为了我那个“皮包公司”不倒闭,我被硬逼着学会了一套和领导打招呼的新办法,那就是:见什么领导说什么话。
    
    刚开始,我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到一些单位联系业务时,见了领导还是“自来熟”,一次两次还可以,当人家知道我已经不在原单位了,就慢慢地变了面孔,经常是打电话不接听,登门拜访说不在,不是碰了一鼻子灰,就是落个“老马婆子的屁股大长脸”。
    
    不久,有位朋友点拨我:你已经不是新闻单位的人了,身上那点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你必须改变和领导打招呼的方式,不然,你那个小公司非倒闭不可。我问他怎么改变?朋友说:“见什么领导说什么话,要学会看人下菜谱。”
    
    这招还真灵。有一次,我有笔业务,非得那个公司的马总在合同上签字才能生效,手下的业务员去了好几次,马总都说没时间。我听说马总喜欢研究古诗词,就想了一个打招呼的办法。那天我去马总公司的时候,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马总正在与部下聊闲天,就上前同马总打招呼:你还在“老骥伏枥”呀?马总一听,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哪里哪里,我已经没有“志在千里”的志向了。然后,马总把我请进他的办公室,和我聊了一会儿古典诗词,很快就在合同上签了字。
    
    还有一次,我要去见同行业公司的一位刘总,这位刘总自恃是同行业老大,不把我们小公司放在眼里。我听说他喜欢说“顺口溜”,就琢磨了几句“顺口溜”去见他。刚一见面,我就用“顺口溜”和刘总打招呼:昔有刘皇叔三顾茅庐拜诸葛,今有刘总部下不打招呼自登门。刘总一听,马上对我热情起来。
    
    “见什么领导说什么话”,容易拉近与领导的距离。
    
    员工躲着你  领导当反省
    
    阿奇  财务总监

    
    我刚上班的那一年,见人就爱打招呼。一天看到经理,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却不料经理却眼皮也不向我抬一下,傲慢地从我面前走过去了,让我十分尴尬。从此有了心理障碍,远远看到领导就想避开。
    
    过了一年,我换了单位。有一天,我到楼上办公室找人,远远看见局长。局长大声招呼我,我装着没听到,想溜之大吉,局长却走到我面前热情招呼,我又一次尴尬了,心想这下完了。不想局长乐呵呵地说:“大概在想什么心事吧?”他的话,一下子消除了我的心理负担。顿觉他可亲起来,害怕领导、时刻躲着领导的“领导心理障碍症”也消除了。
    
    我觉得,领导不该为下属没同他打招呼大惊小怪,更不该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人家工作是否合格的高度。下属碰到领导不主动打招呼时,领导首先应该看看自己平时的举止是否有问题?是否居高临下,让下属感到害怕?我想,一个和气可爱的领导,一般下属是不会想法躲开他的,更不会发生你同他打招呼、他不理你的事情。
    
    其次,如果下属真的比你的“架子”还大,也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人家“思维有问题”。我做领导时,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下属看见我,像没看见一样,“架子”很大从我面前走过。我感到奇怪,心想我这人平时还算是平易近人,同下属关系也还不错,她为什么不理我?是不是心里不痛快,或者走路想心事。过后,我开玩笑地问她:“你走路大概是目不斜视,一本正经的吧?”她听后大笑说:“我是高度近视眼,所以走在路上总是小心翼翼。”我这才恍然大悟——她不是故意不理我,而是没看见我。
    
    在生活中,“视而不见”的原因是多样的。“思维有问题”的绝对是少之又少。领导和员工,在礼节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相互尊重,才有和睦相处的氛围。做领导,要有容人之量,如果员工不同你打招呼或者不搭理你,是否有客观原因?对这些,领导要了解,要反省。
    
    身为“小人物”的畏惧
    
    桐歆  公司职员

    
    很多年前,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听爸妈谈论起跟领导打招呼的事。据说爸爸骑自行车从领导身边骑过,没注意到领导,结果领导先叫了他。于是爸爸被当作傲慢的人,领导在大会上多次提到:有人见到领导不打招呼,是不是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爸爸很是郁闷。
    
    这天下呀,有各种各样的领导,也有各种各样的下属。
    
    有的领导没有架子,不打就不打,又不是皇帝老子;有的领导能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今天小王可能有急事,没看见我;有的领导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不跟我打招呼?!肯定是没把我放在眼里!领导就是你们的衣食父母,领导说的一定是对的,领导要你做的,你一定要做。所以对有的领导,你一定要尊敬加上奉承。有的下属生怕见到领导,最好躲得远远的,省得找我麻烦;有的下属生怕见不到领导,否则哪里有机会让领导认识我;有的下属被领导误解了,只能眼睁睁地被误解着;有的下属会赶紧找领导,一番阿谀谄媚,不但化解了误解,相反信任更进一层。
    
    平常领导高高在上,突然某天跟我同一电梯,天哪,找个什么话题?这个领导喜欢什么?他眼睛朝着上面,是不是不认识我?上帝呀,第N层快点到吧——大多数平民百姓都是畏惧领导的,这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某某领导,您今天气色很好,您这个包配您这件大衣,真是绝了,您看起来要有多精神就有多精神……
    
    老板的“自尊”被放大了
    
    徐瑞娥  媒体编辑

    
    过年,对于大多数人是件高兴的事情,可是南京的小张年前却被公司要求他辞职,几经努力,依然饭碗难保。
    
    事情的起因是2008年12月的一天,小张晚上加班完毕,在电梯遇见一位老人。老人和气地问他是哪个公司的?小张瞟了他一眼,没有理睬。老人第二次问他,他才说是期货公司的,并反问“有什么事吗”。事后,小张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集团公司董事长。于是,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张就像《小公务员之死》里的切尔维亚科夫,一直提心吊胆。不同的是,小说里的将军早就忘记了切尔维亚科夫曾经打喷嚏溅着了他,而小张的董事长却一直耿耿于怀,最终砸了他的饭碗。
    
    董事长要小张辞职的理由很简单:“素质不好,不适合做期货”。分析起来,小张的性格可能不够外向,如果做销售或者公关显然不合适,然而做期货其实并不需要乐于同陌生人交谈的性格,事实上,小张的业绩不差于同期进公司的同事,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之所以时隔一个月,大老板依然不肯原谅反复道歉的小张,还是其自尊心太强——由于地位高,平日很少受冷遇,因此小小的伤害都会被无限放大,难以释怀。
    
    谈及素质,老板的素质应该高于一般员工,起码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应该一切以自己是否顺眼为标准。比如小张的事情,虽然他对于老者有些不礼貌,不过考虑到目前社会普遍存在对陌生人的警惕,小张没有积极回应问候,也并非不可原谅。
    
    然而近年来,人才始终供大于求。于是劳方习惯于接受资方单向选择,求职者一味在各方面迎合招聘方。其结果员工唯唯诺诺,内心却与资方离心离德。资方除了用薪水、福利,别无手段凝聚员工。
    
    那位董事长,既然能本着善意去问候一个年轻人,想必也不是心理阴暗之人,假如他再多一点容人之量,一定会是一个好老板。上帝都能原谅犯错误的年轻人,老板为什么不能?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商品定价十三种技巧

下一篇:做成功商人 千万别犯六大忌讳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