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厦门大学上过一堂品牌管理的课程,主讲是美国美利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当时由于教室没有同声传译设备,于是请了一个翻译,老师叽哩咕噜一句、翻译就译一句,颇影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不过效果还行,真正的双语教学。
正如老师说的那样,这次的《品牌管理》课程不涉及品牌战略、品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品牌管理的操作办法——建立品牌、传播品牌与品牌竞争。老外的授课风格倒是比较务实,没有老飘在空中讲理论,结合工作实际我有很深的体会,蛮有收获。
我们学到品牌管理其实研究的是心理学,主要是消费心理学;品牌管理就是要引导、控制消费者的消费想法。以前上市场营销的课程时老师也说过这样的话,但这次我的感受更深刻,还有一些感悟。
按《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据此,老师总结出品牌管理的五诡道:
(1)措词(Spin)。关注的重点在于对目标人群的情感影响,要一次一点情感感染和影响、下一次再一多一点情感感染与影响,在目标人群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将其影响。尤其注意的是不能像宣传那样粗暴强势,因为这样会引发目标人群的立即抵触。
(2)并列。将两个毫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给目标人群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引发其相关性联想。就像一想到万宝路,大家都会自然想到狂放自由的西部牛仔,抽万宝路的人不自觉的把自己当作了那个西部牛仔;
(3)信息聚集。消费者常是将一个完整的信息来记忆,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并列慢慢聚集在一起就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不自觉地根据大脑里沉淀的品牌信息聚集来选择那个品牌公司的产品。
(4)简单。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一定要简洁、明确,重点突出,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
(5)重复。品牌传播需要持续不断的重复,重复久了就成了真理。
老师还把品牌分为理性品牌与感性品牌两类。老师另外一句话唤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消费者的情感胜于逻辑!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品牌管理大多功夫在企业外部,在针对消费者,当然这是在做经营、在赚钱;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管理也需要这样下大功夫,通常在内部管理方面直接、强势而粗暴,既缺乏策略规划、又缺乏战术组合。
这次课后,我拟在公司内部试着将品牌建立、品牌传播的思路与实施办法来改良我们的内部管理,变以前的强迫式管理变成基于认同基础上的满意度管理,让员工在不自觉之中渐渐认同、接纳公司的文化与管理,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形成并增强内部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其实就是企业内部的品牌建立、品牌传播工作,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企业规模大了之后带来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文化认同的问题,人心不齐,管理当然就不顺、就乱,企业的战斗力当然就会减弱。首先还是要解决管理层对于员工(人力资源)的正确认识问题,正视了,重视了,当然就会把员工当成客户与消费者一样来尊重,从策略与战术上来细细规划,逐步实施,激发其责任心、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