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媒体关于“雷”营销要做一个专题,我们就此话题进行了沟通:
记者:你如何理解“雷”营销现象?或者说在营销领域,它可以被“翻译”成什么更贴切的词汇?
杨为民:这是一种差异化的营销传播策略,平淡的广告,无聊的宣传往往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然而用一种可以引起争议的语句,或者说是不被大家所认同的传播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有时可以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雷营销有其可取之处。
“雷”营销可以被称作“荒诞”营销 或 “无厘头”营销
记者:你认为,“恒源祥,从羊羊羊到牛牛牛”的乏味广告词,“妇炎洁,洗洗更健康”的无厘头广告创意,类似的案例是否可以称为“雷”营销?
杨为民:可以。他们都有共同特征1.广告俗不可耐;2.广告词与产品关联不大;3.容易引起争议和反感
记者:如果把“雷”营销定义成是失败营销、恶俗营销,你认为这种营销具有哪些特征?
杨为民:不被消费者广泛认同的宣传词语,俗不可耐的宣传语句。
有时甚至牵扯到种族问题的、人权问题等一系列敏感话题。
营销宣传与产品出入非常大的。
记者: 据你所知,还有哪些营销案例可以被列为“雷”营销案例?
杨为民:最近的欧莱雅美白广告,可以算是雷营销的代表。欧莱雅广告中,一名黑人使用了欧莱雅的美白产品后,变成了白人。此广告遭到了众多美国民众的强烈批评。指其广告有种族歧视嫌疑。
不是所有的雷营销都是失败营销,大家熟悉的脑白金,就是雷营销的成功案例。脑白金的广告被网友评为央视十大恶俗广告第一名,其广告词的直白语句饱受批评。但是通过俗不可耐的广告词。脑白金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广告词还一度用于春晚小品当中,成为百姓捧腹大笑的包袱。
记者:“雷”营销为何会频繁出现并盛行,有人甚至认为只要够“雷”能引起人们争议就达到了效果,这背后代表了一种怎样的文化消费心理?
杨为民:雷营销的出现,是当今中国浮躁现象的产物。“雷”营销可以满足消费者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需求。
从传播角度来看,宣传海报、平面广告,电视广告,各种各样的宣传渠道和手段,在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然而这些宣传往往大同小异,已经造成了广大消费者的“视觉疲劳”,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另外,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需要新鲜、个性事物刺激,需要差异化的形象。
当然,当前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谈资,学者需要素材,媒体需要新闻,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往往能引起舆论的关注,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记者:你是赞成还是反对“雷”营销?如果赞成,理由是什么?如果反对,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雷”营销的屡屡出现?
杨为民:首先,雷营销不能定义为失败营销,只能说是荒诞的营销策略。通过荒诞的营销策略来吸引公众眼球,达到传播效果。雷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把“雷”的尺度把握得当,可以达到很好的传播 效果;反之,如果把握不得当。可能会对其品牌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