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销售管理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重解被误读的8个经营观点!

2015/8/4 9:58: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经销商经常把代理品牌看作是给别人带孩子,再好也是人家的,还不如自己生一个,于是很多经销商都进入开发品牌之列。但综观这些开发品牌,没有几个生存得好的,为什么?因为经销商现有的资源和开发品牌还不匹配,也可以说是能力不足,这样的

  在今天晨会上,一位同事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骑车的速度变慢了,开始他认为是自己发胖了,之后别的同事帮他分析,有的说他年纪大了,体能下降得吃补品了;有的说长期坐着办公,并且工作压力大,是亚健康了等等。听了这些分析,这位同事真的觉得自己是有病了,一直生活在阴影当中,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骑车慢的原因,是自己车胎气不足引起的。最后,他分析这个事儿:为什么大家不考虑是不是自行车气不足了呢?因为大家看待这个事情,首先从思维定势出发,认为如果是自行车气不足,骑车的人肯定能感觉到,但恰恰骑车的人没有感觉到,才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分析,所以考虑问题从固有的思维出发,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尤其是长期从事一个工作的人,更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之中。  

  同样,对于常年卖酒的经销商朋友也是一样,有人觉得做生意就是那么回事;有人认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等等,这些观点貌似正确,实际上往往是从一个角度考虑,从思维定势出发,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世界是平的》的作者用大量篇幅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世界是平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重新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有崛起的机会。跳出思维定势,从大环境上、从多个角度观察,重读被误读的那些观点,经销商的空间同样宽广。  

  观点一:做终端是找死,不做终端是等死     

  重解:不做终端是等死,做终端可能不死

  “做终端是找死,不做终端是等死”,这是在酒水行业颇为流行的一句话,也是厂商对门槛终端日益增高的一种无奈。无论是站在厂家的角度,还是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对终端的掌控同样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二者获得利润的重要通道,因此不做终端是等死。但做终端不一定是找死,如果是死了,一是没有理解终端的含义,二是方法不对。首先终端的外延扩大了,私人会所、烟酒店等成为新型终端形式,消费者也被认为是“终端的终端”,其次传统终端如酒店、商超的消费者分流到更多新型终端,因此发现并运作这些新型终端,并不是找死,而是寻找新利润,从这个角度说,终端也是开端。  

  观点二:经销商生存空间变小     

  重解:不是空间变小了,而是思路变窄了。

  对于经销商生存空间变小这个问题,要辨证地来看。首先从国家产业政策来看,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因此对市场的规范力度加大,这对于操作不规范的经销商来说,生存空间肯定是变小了,而对于企业化经营的经销商来说,市场空间是变大了。其次,厂家和终端先于经销商完成了整合,这直接促使产业链条的成员要重新定位,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整合阶段的经销商还没有给自己重新定位,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很迷茫,找不到价值的坐标,当然找不到发展空间。最后,作为公司发展的领头人,经销商的个人思维也限定了发展空间的拓展,“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真正突破思维束缚,经销商才能发现大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观点三:家长式企业不利于发展     

  重解:可以是家长式企业,但不能采取家族式管理。

  大多数经销商公司是从夫妻店开始的,之后家族成员不断加入,大家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加快了经销商的原始积累,随着公司的壮大,经销商也成了家长。在面临成长瓶颈的时候,有人认为家长式的领导方式不利于企业发展。但从目前成功的经销商企业来看,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有一个很好的领导者,有一个好“家长”。这个“家长”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能很好地把握企业发展的节奏,任人不唯亲,举贤不避亲,家长式企业,不但不采取家族式管理。对此,河南经销商胡衍军曾这样描述“在我的公司,我的亲戚拿的工资要比其他员工低,我对他们的管理也很严格,比如出现失误,别的员工罚100元,我的亲戚,我罚200元。这种做法,虽然有些苛刻,但我认为,这在一个经销商公司中是必须的”。  

  观点四:等员工干好了再增加薪水      

  重解: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在东南卫视的《闽商闯四海》节目中,评委问了深圳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少帅林文鸿这样一个问题:在世界一体化的时代,企业什么都可以外包,比如物流、销售、厂房,那么这些东西外包之后,企业剩下什么,企业到底是什么?林文鸿回答:很高兴你没有把我的团队外包出去,我认为企业最大的价值在于团队,有了团队,什么都可以重建。这个观点对于经销商公司同样适用。那么怎么留着员工,很多经销商认为给员工高薪,但要在员工干好了之后,道理很直接,创造收益才会获得高薪。但实际上,在员工没有做出成绩时,先给员工安排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再来引导和激励员工的付出,效果更好、更持久。

观点五:接新品靠感觉  

  重解:接新品也是技术活,是系统工程。

  对一个事物有想法,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把这种状态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来形容。很多经销商都有这种感觉,这来源于多年的市场操作经验,在靠价差赚取利润的时代,这种经验能帮助经销商很快抓住商机。但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多元化,这种经验却失灵了。因为经销商不但要考虑价格空间,更要考虑产品是不是为消费者所认可。因此接新品成了一个技术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很多现代经销商企业,接新品不是一个老板说了算,而是要经过业务经理、分销商、基层业务人员的多层论证。  

  观点六:潜力产品放在以后推     

  重解:要把推潜力产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保健酒和黄酒一直被行业认为是朝阳产业,属于典型的潜力型产品,但由于产品特性,相对于其他酒类来说,市场容量比较小。一些经销商很有占位意识,把黄酒和保健酒知名品牌抢在手里,作为储备产品,但同时他们认为,这些产品需要厂家的培育和消费者的成熟,因此没有去推,只是作为白酒的附带产品,或者有的干脆按照做白酒的方式做保健酒和黄酒,结果微薄的销量无法支撑终端的费用,所以对这两个酒种更不重视。实际上,保健酒和黄酒产业总体趋势是稳步上升的,如果经销商的主营产品是其他酒类,那么对于保健酒和黄酒,不应当将其束之高阁,而是应该把产品的推广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比如了解市场信息、不定期进行产品宣传,这样在保健酒和黄酒增长期到来,一定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观点七:增加产品来分摊费用     

  重解:开源是方法,也可能是负担。

  各种费用不断增高,是经销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经销商的解决方式一般是引进更多的产品,希望这些产品能带来新的利润,以此分摊费用。但很多时候,是产品增加了,人员成本、销售成本也随之增加,经销商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从利润的来源看,有三种途径:一是以产品为导向,不断挖掘产品的功能;二是打通利润通道,对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三是靠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当第一途径不能带来新利润,经销商可以通过其他两个途径,即加强企业管理,靠管理进行节流和增加对客户的服务。  

  观点八:做自有品牌是经销商未来发展之路     

  重解:开发品牌要注意资源配置。

  经销商经常把代理品牌看作是给别人带孩子,再好也是人家的,还不如自己生一个,于是很多经销商都进入开发品牌之列。但综观这些开发品牌,没有几个生存得好的,为什么?因为经销商现有的资源和开发品牌还不匹配,也可以说是能力不足,这样的品牌当然容易夭折。一些经销商会说,你看某某大经销商开发很多品牌,为什么活的那么好,我们是不是该向他们学习,将来我们做大了,也要做自己的品牌。实际上,现在的大型经销商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具备了企业的性质,拥有强大的资本、拥有成熟的网络,发展自有品牌,也是能养活的。而跟风做自我品牌的行为,往往没有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在超过自己能力的时候,抓住了机会,往往是噩梦的开始。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怎样推倒阻碍沟通的无形之墙?

下一篇:爆发还是灭亡,这是个问题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