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品牌:复制才是硬道理

2016/6/14 16:27: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2007年是连锁服务行业爆发的一年,投资者的青睐表明传统服务业必须要走规模化、品牌化的连锁道路像百丽一样去上市。

  2007年是连锁服务行业爆发的一年,投资者的青睐表明传统服务业必须要走规模化、品牌化的连锁道路

    像百丽一样去上市。

    这是去年零售行业里喊得最响亮的一句话。去年5月23日,内地最大女鞋品牌百丽国际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集资近百亿港元。上市当天,百丽国际总市值达514亿港元,一举成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

    不仅仅是百丽,回顾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大陆A股市场,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几乎所有的指数都被改写。连锁服务业是继IT、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之后又一波财富神话诞生的地方。

    你100家,我1000家,无论是餐饮还是酒店,服装还是家电,传统服务业处处都在上演——复制才是硬道理。

    复制为王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连锁行业中已有近60家连锁企业陆续筹到资金,总资金超过50亿美元,在资本市场连锁行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这使得仅2007年一年就诞生了几十家上市的中小连锁企业,财富神话也一个接一个地被演绎、刷新。

    浙江银泰登陆香港主板,集资23.4亿港元;味千拉面在香港上市,融资18.87亿港元,坐上中国快餐连锁店的第五把交椅;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23.3亿港元;深圳佳华百货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2.6亿港元;知名体育用品公司安踏体育在港上市,融资36.43亿港元;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23.6亿港元;国内最大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在港上市,集资69.28亿港元;拥有183年历史的全聚德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一个神话般的股市传奇,毫无疑问地表明,一个复制、连锁、特许经营的时代已经来临,投资者的目光早就不局限于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而是扩展到了高速增长的消费领域,连锁由于其可复制性、复合化的商业模式,渐趋成为整合纷杂传统服务业态的主要方式。

    2007年中国连锁企业已经成为风险投资的新宠,风险投资几乎已经涉足国内所有的连锁领域。在过去的两年里,与境外资本展开对接的本土连锁企业已经达到30余家。比如,继欧洲最大的投资机构3i集团和知名投资机构普凯基金为小肥羊注资2500万美元之后,2006年11月和2007年3月,服装连锁销售公司ITAT分别获得了蓝山资本和摩根斯坦利、Citadel5000万和7000万美元的投资。

    众多国内外资金大量地投入到连锁企业,表明传统服务业正在迎来一个复制为王的时代。

    标准、品牌、文化

    一个也不能少

    或许很多人都记得如家的上市,也正是如家的成功让中国大地一夜之间爆发了经济型酒店的热潮,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北京,还是相对落后一点的二三级城市,到处都可以见到各种经济型酒店。

    与传统的星级酒店相比,经济型酒店压缩或取消了餐饮、会议、娱乐等功能设置。“B+B”的模式(即Bed+ Breakfast,床+早餐),使得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价格基本控制在100元至300元。

    很多对住宿条件要求不高的商旅人士,被经济型酒店的“廉价战略”所吸引,如家、7天、锦江之星等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均在九成以上,节假日天天爆满。在此情况下四五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其投资利好更是被投资者热衷。

    不少并非经济型酒店的社会旅馆也盯上了酒店市场中的这块大蛋糕,纷纷打起“经济型酒店”的牌子。一时间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服务水平却参差不齐,一热就乱是服务行业的通病,那么传统服务业要想复制成功,究竟都要复制什么?套用一句俗点的广告:标准、品牌、文化一个也不能少。

    连锁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可复制性,通过一套标准化体系迅速复制扩展。2007年中国连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许多行业的领头羊加大企业运营的精细化工程,其所制定的标准化体系甚至成为行业的标准,从而加固其市场的领导地位。连锁企业的标准化体系的制定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餐饮连锁业,建立了标准化体系的真功夫在全国的直营店数已突破200家,成为中式快餐中直营连锁店最多的企业。目前,不少中式快餐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大娘水饺制定相关手册,规定了“标准化”内容,如每10公斤馅使用1袋调料、每6只饺子重120克;丽华快餐开设的“快餐工厂”引进米饭自动生产线,大米淘洗、加水、蒸制、出饭等全部电脑控制。随着跑马圈地快速扩展,2008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把目光对准公司内部运营体系的规范升级与提升上。

    品牌是复制成功的关键,没有好的品牌,就好比大厦没有根基,复制的店面越多就越危险。美国消费者协会曾作过一个调查,问旅游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麦当劳和一家本地餐厅,他们选择哪一家就餐。80%以上的被调查者回答会去麦当劳,原因麦当劳作为一个连锁经营的品牌代表一种营养与卫生标准的保证。

    可以设想,如果全球的麦当劳有哪一家质量出了问题,比如消费者食物中毒,很可能要影响整个麦当劳的经营。在市场上,品牌首先是一种质量保证,消费者可以用品牌来轻而易举地识别产品质量,但国内一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从本质上说,从一个品牌上能辨别出销售者或者制造者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最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企业发展到最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是连锁服务业的生命,没有品牌的连锁复制只是死路一条。

    文化是复制中的灵魂。成功的复制都不是死搬硬抄,一定有成功的文化在其中,并融入当地的文化。或许大家还记得肯德基继在北方5座城市推出“寒稻香蘑饭”后,又在上海推出适合上海本地口味的花式早餐粥了,与此同时,麦当劳也开始打出了传统的中国牌,继在香港“煲”出第一锅粥后,麦当劳正在北京请顾客免费吃早餐,整个计划要送出6688份中式早餐。

    作为一家国际化餐饮连锁集团,肯德基一直奉行以本土文化为主的经营战略,这并非是在中国独出心裁去搞迎合,即便在伊斯兰国家,他们也替穆斯林着想,专门制作出清真的快餐食品。这一事件说明特许连锁业已经越来越没有国界。如果我们还是教条地、人为地将快餐分成“洋”与“土”,那么将不利于服务业的国际化。

    外资连锁企业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首先注重的是如何本土化,怎样才能让中国的公民接受,认为它是一家中国的门店,而不是外来者,不是来赚取中国消费者银子的入侵者,而是一个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使者。于是乎,外资企业的卖场布置也是慢慢地富有了一些中国的气氛,设备设施也是越来越中国化,完全依照中国的购物习惯设计。

    例如:目前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所采购的商品有90%以上都是在中国采购,如果他们也是简单地在中国克隆本土的零售企业,在中国开“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和“德国麦德龙”的话,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因为他们的进入而吃西餐?不会的,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既然顾客的某些习惯是无法改变的,要改的就只有经营者自己。

    连锁零售企业扩张的精华在于将企业不变的东西发展开来。全球最大的企业GE的成功是将自己的成功理念融汇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它的扩张不是简单地将生产汽车的工人安排在生产电器的岗位上来完成的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戴尔启动中国试验田

下一篇:行业发展黄金期 企业如何趁机"摘金桃"?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