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地产拐点:死亡与生存?

2015/9/14 21:53: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前几天,和一位来自上海的地产界的朋友闲聊,聊到了破产,聊到了死亡,有些悲观。每天象孙子一样的忙忙碌碌,忙得没有了运动,忙得没有了休闲,忙得家庭怨声载道,忙得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这一切到底都是为了什么?为了生活?好像不是

  
前几天,和一位来自上海的地产界的朋友闲聊,聊到了破产,聊到了死亡,有些悲观。每天象孙子一样的忙忙碌碌,忙得没有了运动,忙得没有了休闲,忙得家庭怨声载道,忙得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这一切到底都是为了什么?为了生活?好像不是;为了自我实现,好像也不是。似乎在一瞬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天的忙忙碌碌好像都成为了一种程序,成为了上紧发条的机器,运转不停。效益好的时候,老板开心,效益不好的时候,就要挨骂。即使是如此的忙忙碌碌,企业仍然象死水一样,没有任何流动和复苏的迹象。
 
于是乎,我们开始寻找寄托,寻找理由,回过头来,才猛然发现,企业原来也是被赋予生命的,有出生时的脆弱,有青年人的激情,有中年人的稳定,更有老年人的颓唐。在整个的生命年轮中,我们必须细心、小心和耐心的呵护,稍微有一点点懈怠,都有可能会魂归故里,永世不得超生。
 
于是,朋友似乎明白了,这就是企业的命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延长它的生命轨迹,或者用高档的化妆品进行表面掩饰,或者用运动方式进行内部打地基。但是一切都已经迟缓,死亡就成为了必然。
 
想起来也是,企业同一个人有什么区别?同样经历出生、发展、增长和衰退的过程。或许是我经历了太多企业的出生、发展、增长和衰退,所以就习以为常。16年对于个人来讲刚刚成人,但是对于企业呢?或许只有3%的还在苟且残喘,或许还有1%活的还不错,但是97%的早就在不同的阶段而被市场无情的抛弃。
 
这几年,专注于地产行业的研究、调查和咨询,这种体会更加明显,或许现在更多的地产企业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也可能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应该是他们一直是太子的缘故,并且还是独生的太子。习惯了养尊处优,习惯了被人呵护,稍微有些凉风就会身体不适,没有了章法;稍微有点病症,就已经是癌症晚期。
 
所以,才有了对于地产企业的幻想,对地产企业的期待,还有对地产企业的失望及绝望。因此圈里人有了“拐点”之说,也有了死亡之说。其实六万多条鲜活的生命,每天都会不断更新,每天都有失去者,当然每天也都会迎来新的生命。所以,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感到悲观,这就是新陈代谢,这就是年轮。但在年轮的更替过程中,有些本还属于温室里的鲜活者,在一夜之间失去了生命,逝者如斯夫,逝者已去,作为苟且残喘的企业来说,应该有所警惕,要不然,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逝者,成为给别人提供经验和教训的温床。
 
回想地产企业的发展历程,已有28载有余,在此期间,经历了二次年轮,这就是生命的更替,这就是自然法则,是无法避免的。现在活着的比较好的地产企业,多数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得到了衣食父母的娇生惯养,得到了良好庇护,所以才有了二次年轮后的今天。
 
第一次年轮仅仅存在了20年不到,在这个阶段中,具有良好资本环境和公共关系的人得到了存活,但是大多数都被寒冬冻死或冻僵。地产企业还没有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全面反思,2001年春风吹来,父母亲的热情投入和庇护,吹起了地产企业复苏的号角,地产企业又进入了春天,2003~2006年,地产企业一直拔苗助长,成长的过于高大,营养没有及时跟上,体质变的很弱。2007年以来,父母基本放弃庇护,地产企业就迎来了拐点。日常营养过少,体质很差的首先倒下,剩下的就开始考虑加大营养,以面对这种突变。所以地产企业出现的这种反复,都是父母大人一手造成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孩子长大了,父母总有撒手的那一天,遗憾的是企业习惯了牵父母的手,还没有进入到社会大熔炉。因此就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2007年以后,需要孩子们自己去独立生活和体验,自己去增加营养,当然就有了一些担忧,一旦水土不服,有的就会倒下,有的即使存活,也是千疮百孔。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们多些思考,思考过去,思考现在和思考未来!
 
思考过去是为了了解自己,只有好好的了解了自己,才有可能定位准确,并策划好没有的未来,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不可能解决问题。
 
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企业应该首先考虑到底要做些什么?市场是无情的,企业要存活和发展就必须要面对市场这个大熔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和对手,不在于我们比对手强与弱(因为已经无法改变),而在于我们比对手要快。只有比对手快了,才能够把对手抛在身后。
 
我们知道,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创造利润,利润是由市场和内部成本组合而来,一种属于拉动力,一种属于支撑力。以前的地产企业都是由父母一手拉动的,所以不需要什么支撑。现在父母撒手,市场趋于理性,其拉动力就有了限制,在这个时候,地产企业如果要活,并且活得比别人好,就必须多多关注内部的支撑力。在我和众多地产企业老总沟通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他们的这种担忧。
 
地产企业的春天已经悄悄的放缓了脚步,冷空气的突然到来,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企业处在了寒冷之中,这就是命势。在这种所谓的寒冬中,我们必须先让自己活下去,以便寻找生路,而不应该怨声载道,抱怨不止,因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那该怎么做呢?
 
这需要地产企业的思考、思考、再思考。想好自己未来应该走向何方,为了思考而确定的未来,做好一切准备,任何没有思考过未来的企业,估计很快就会成为97%中的一员。思考不是瞎想,不是幻想,更不是梦想,应该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任何拔高和降低对企业都是一种损害,这就是所谓的战略,所谓的目标。
 
这种未来的定位是内部核心力的基础,也是内部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一个没有未来设想的企业,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结果肯定是头破血流。只要大家能够拧成一根绳,劲往一处使,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阻碍企业前进的方向。
 
有了坚定的目标和信念,还必须做好基本功,没有基本功,任何信念和目标不过是天方夜谭。同样的付出,我们的回报必须要高于我们的对手,这需要什么作为保证?肯定是企业的组织,每个人都要做好分工,做到:企业头上千金担,人人头上目标。也只有这样,才会同仇敌忾,万众一心。
 
分工或好或坏,都必须明确,一旦不明确,就会出现踢皮球现象,就会出现扯皮,出现矛盾,最终受损害的还是企业自己。所以,企业要远离死亡,就必须清晰的告诉大家的责任与权利,就必须有做事情的固定渠道,也只有了这些,企业才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也就会离死亡越来越远。
 
父母已经放手,孩子就必须要坚强,就必须学会照顾自己。学会了解和懂得父母的初衷,并且要基于这种初衷,因为父母命不可违,这就是原则。
 
如何照顾自己?阶段性的体检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影响体质的财务、客户、价值、供应商等都必须严格标准,严密关注,做到防微杜渐,把得绝症的概率降低到最低点。从而彻底的远离死亡。
 
寒冬已经到来,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提早准备好粮食、棉衣和火种,一切都还不算晚,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如果还是想和以前一样,想安心的躺在龙床上睡大觉,估计总有一天,你连睡觉的地方都将会失去。
 
所以,违背规则就肯定要付出代价,死亡还是生存,取决于你的选择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惠氏的野心

下一篇:大红鹰的战略转型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