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中国企业营销面临雪灾的"急智"与"机智"

2016/1/20 17:15: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今年春节南方的一场暴风雪让所有的人措手不及,每天我们在新闻里面看到的是奋战在各条堵塞线路上的抢险、救灾和疏导,看到是大量的滞留返乡人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关注,不亚于全民被动员起来打一场“抢险救灾”的战争。与此同时,在另外

  

今年春节南方的一场暴风雪让所有的人措手不及,每天我们在新闻里面看到的是奋战在各条堵塞线路上的抢险、救灾和疏导,看到是大量的滞留返乡人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关注,不亚于全民被动员起来打一场“抢险救灾”的战争。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个战场上,企业的市场行为同样经历了一次“暴风雪”的考验。

“暴风雪”对企业的考验大体上集中在供应、消费和传播等几个环节上。显然,交通运输的中断阻塞了返乡的人流,也阻塞了经往区域的物流。据某电池企业反映,整个电池行业绝大多数都没有在湖南、贵州等地设置仓储中心,而生产基地不能运输发货,直接导致企业在当地市场的断货,一时间企业的雄心壮志——春节前摩拳擦掌地大干一番、销售人员冲一把销量后“衣锦还乡”变成了无奈的干瞪眼。那么在这样一场“不可抗力”导致的市场危机中企业是不是只能等待呢,企业的营销还能变被动为主动吗?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记录,从1月底到2月5日春节前夕都有哪些企业对这场暴风雪采取了积极的市场行动呢?从媒体监测来看,答案非常有意思:

最早对暴风雪采取市场传播行动的是伊利

1月29日,伊利奶粉在上海的《新闻晚报》上发表了题为《大雪阻路伊利奶粉“空降本市”》的软文,描述企业如何克服暴风雪的困难保障上海市场的产品供应……

最早在中央台、面向全国范围采取传播行动的是郎酒

2月1日,郎酒集团在CCTV-2上投放了一条15秒的电视广告片,场景为:开始天空降下暴风雪,路面上很多积雪和冰冻层,然而却有很多群众官兵和工作人员在扫雪除冰,男声画外音“雪灾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心,同心同德,中国郎,郎酒集团”

随后,在2月1日-2月5日期间,还有皇明太阳能热水器、海尔空调、三精药业柴连口服液、广药集团、国美永乐等企业纷纷推出针对这场暴风雪的市场活动,基本上在春节前达到一个小高潮。

纵观上面这些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场“暴风雪”中采取快速传播行动的无一例外是本土企业,那么那些一贯在媒体上活跃的国际品牌在哪里呢?是他们无暇顾及还是不屑于这样的市场行为呢?

在中国市场上,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对垒在不同行业演进多年,既有国际品牌主导了行业格局的日化、食品饮料等消费品领域,也有国内企业主导了行业格局的家电、医药等领域,在这个永存的博弈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文化、不同个性的商业智慧——“急智”和“机智”。

这次暴风雪中国内企业的快速反应充分体现了国内企业的“急智”。从大雪的开始到企业的实质性行动之间只有短短的1周时间,这段时间国内企业的“高速”决策机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可以想象这其中的每一个决策和执行都是在“紧急状态”下完成的,虽然执行的质量可能因此会出现偏差,但是“速度”在这个时刻的重要性高过了对完美的追求,并且在市场上产生了快速的影响。

反观国际企业,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决策机制注定了他们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着国内企业般的反应速度和行动效率。以传播计划为例,通常的国际品牌在6-12个月之前已经决定了春节期间的媒介策略和具体的媒介计划,广告创意最迟也是在3个月前已经确定,终端的所有行为和规范已经早早地写在执行手册上并已经层层下达和培训,一切尽在掌握,一切已经成型,如何去发挥企业的“急智”呢?面对暴风雪,企业能采取的行动也就寥寥无几。

正因为上述差异,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在营销的竞争上也体现出各自的优缺点。国内企业的“急智”能充分发挥灵活性,能够因时、因地制宜,经常能出奇兵制胜,纵观国内的“事件营销”经典案例——神五、超级女声……基本上都是国内企业的天下,没几个是国际企业干的。但是国内企业如果单纯依靠“急智”会发现企业的营销行为缺乏计划性,缺乏可复制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国际企业的营销“机智”。

营销“机智”更多依靠专业性和计划性来指导企业的营销行为,强调营销效果的可预测性和可复制性,所以国际品牌的营销计划不是依靠出奇兵,而是深思熟虑——基于充分的市场分析的全局规划。这样的营销“机智”通常抓不住突发的市场事件,但往往能抓住市场的大趋势和消费者洞察,从而形成国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中国市场上注定着有很多的大事件和大趋势——经济增速、奥运会、节假日调整……所有这些事件都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的规划,把握消费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并进行积极主动的应对。这个时候,国内企业尤其需要学些国际企业的营销“机智”,而不是坐等机会的到来。近在眼前的就是“五一”长假的取消,企业需要评估的是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对本行业、本企业的影响,并提前规划相应的营销行动计划。可以预见的是,大量的消费者五一期间不再是远足旅行,改为“3公里消费”,会有比往年更多的消费者涌入卖场吗,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坐在家中看电视吗,会有更多的厂商来争抢终端资源吗,企业需要分配更多的营销资源到上半年吗……这是需要企业通过自己的营销“机智”去寻找的答案。

营销的“急智”和“机智”,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国际企业,需要的相互借鉴对方的优势,把“急智”和“机智”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营销的智慧。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史玉柱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营销方法

下一篇:>>"后圈地时代",新媒体路在何方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