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次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听一位企业家代表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都在说以人为本,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不是以人为本就是要迁就员工,不按照员工的意思来就不是以人为本了?当时在场的一位教授也只是笼统的给了一个似是而非、摸棱两可的回答,另人感觉隔靴搔痒,甚不过瘾!
可见,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谈“以人为本”这个管理词汇,很多人确实也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真正弄清楚它的内涵的还是很少,这点从上面提问的那位企业家朋友满脸疑惑的表情可以验证。我想这个常常被我们这些所谓管理者(包括管理国家、管理单位、管理企业、管理家庭甚至是管理自己的人)挂在口头上的词汇,很多人在内甚至一度包括我自己,都仅仅是从如何管理被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理解。认为我们在管理我们的管理对象时,应该怎么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怎么样。这种思想的起源不管是西方的哪种管理理论,也不管是我们自己5000年来的哪家思想学派,如果单从这一方面理解的话,肯定不够全面、完整。所以,在这里我想谈的是“以人为本”中管理者对自己的管理。为了引出思考,我们先从一个案例看起。
我上班的单位是在一家刚建成的小区里,由于刚刚开发相关的配套还不够完善,包括周边的餐饮。我每天早上几乎都会在统一时间赶到同一家早点铺吃早饭。不是这家早点特吸引我,而是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他是独家生意啊。而且由于他们家早点一共四样,其中两样我还不太爱吃,所以每天早晨,我根据自己的饭量,几乎也就吃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分量。这样的事情重复了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去同样的早点铺、吃同样的东西有将近五十天的时间,按照常理来说,一定是熟的不能再熟的老客户了。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居然找不到任何一点老顾客的感觉。因为我得不到老客户该有的老板的招呼、微笑、默契。每天早晨无一例外的要面对老板冰冷的表情、要是不报上要求老板就毫无反应......于是我就想,如果再出现哪怕一家早点铺,我都坚决不会再在这里吃早饭!
再看看我的中饭问题。说来也怪,吃早饭的地只有一家,吃中饭的地就多了,有五、六家,包括我早晨吃饭的那家。既然多了,选择的面也就广了。其中有一家,是稍微上档次一点的,也唯一一家能成为了饭店的一家(其他几家都只能说是大排挡)。有一天中午,我进去吃饭。一走到门口,正准备推门,门开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展现在我的眼前,紧接着便是热情的问候和周到的服务。本来我也没多想,毕竟是正规的饭店嘛,服务态度肯定要好的多,应该的嘛。第二天中午,我又过去了,这时候老板娘一看是我,一眼就认出来了,热情的招呼到:吆,又来拉,还是一位?快里面坐。等到吃完结帐的时候,我随口来了一句:以后说不定就天天来了。老板娘听到后,立马说到:那好啊,那我们单独给你准备一份专用的餐具啊,要不您以后跟我们一起吃算啦。呵呵,听听,这是什么样的反应!其实,因为就我一个人,我的消费并不高的。相反,我早饭的时候,消费倒是蛮高的。
写到这里,明眼的你肯定已经明白了我要讲的道理.是啊,同样都是做生意,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差别这么的大?此时,在回归到"以人为本"四个字上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管理者自己的"本"! 为什么有的人能把生意做好、做大,有的人就只能维持生存甚至越做越小?有的人能把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士气朝气昂然,但有的人却会把企业管理的杂乱无章、员工怨声载道?这就是管理者自身的“本”!“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管理者自己,自己有什么的“本”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标”。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具备一个很好的“本”,这也不现实,所以,有时候我们说有些人才成功是注定的。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注定”不是唯心主义的宿命论,而是一些管理者身上所具备的一些特质,这些特质有些是天生具备的,有些是后天培养的。但我们相信,更多是后天培养的,天才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作为一名企业家或者想成为企业家的朋友,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学习、锻炼、修养,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优秀的“本”,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潮中,首先把握住自己,再来把握住员工、把握住命运、把握住明天。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