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模(earmold)是一个声学插件,作为一个完整的助听系统的一部分,它将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从助听器的接受器(receiver)传递到外耳道或鼓膜处。对于耳内式耳道式等定制助听器来说,可以认为助听器的外壳就是耳模。随着助听器历史的发展,耳模的形状、材料、制作工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耳模声学特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耳模不单是一个传声部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助听后的音质。
(一) 耳模的作用
修正耳模的形状及其各种孔径的尺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助听器声学特性上的不足,进一步改善住听后的音质,并能满足患者在美观和舒适上的需要。这是耳模的第二个作用。
耳模的第三个作用是使得各种助听器更加牢固。特别是耳级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助听器的使用者,总是担心助听器会在无意间坠落而损坏。由于耳模是完全依照耳廓、耳道形状制成,耳轮、耳甲腔、外耳道弯曲部这些生理结构都会保证耳模及助听器佩戴得牢固,对于盒式助听器,耳模也可以保证助听器受话器的牢固。
(二) 耳模的历史
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耳模出现在本世纪20年代,Western Electric Laboratories公司申请了耳模的专利。那时的耳模还不是定制的,而是预先做好的一系列大小不等的耳模。纽约的一个牙医从牙模上获得灵感,开始根据每一个患者耳廓的形状定制耳模。由于那时还没有耳背式助听器,耳模的形状都是适于盒式助听器的所谓“标准型”。
50年代出现了耳背式助听器,壳式和骨架式耳模相继出现,不又出现了耳道式。同时耳印模(impression)的材料也有了进步。过去主要将熟石膏填入外耳道口及耳廓待其干硬后从耳廓中取得印模,但用力过大,石膏印模易碎。5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软的可材料取代了石膏。
为了规范耳模形状、材料、尺寸等,196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耳模试验室协会(nationalal association of earmold laboratories, NAEL).70年代,NAEL规定了导声管的标准尺寸,对耳模的各部分做了统一的命名,并采取措施促进新型耳模及新的耳印材料的发展。
耳模最基本的作用是在助听器的受话端和鼓膜之间建立一个封闭的声学孔道、耳模外的声音被适度隔绝,耳模内业已放大的声音也不会从外耳道泄漏出去,造成声反馈。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