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当软件成为支柱产业

2016/10/14 12:32: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

  

IT产业也是风水轮流转,上世纪90年代还是IT大制造独占鳌头,殊不料10年后“硬”与“软”就翻了个个儿。硬件制造的利润不断被挤压,变成了企业竞相向外转移、弃之如敝屣的东西; 而以研发与信息服务为特色的软件产业,因其利润“如同一个向上翘起的嘴角”,成了很多地方发展规划中的“一号工程”。

    但重视是一回事,怎么干又是另一回事,这当中还有方法与路径的问题。而方法与路径又取决于理念,即人们对软件产业的认识。

    不幸的是,许多涉足者尚不理解这个产业,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仍沿用硬件制造的思维来做软件产业”。简柏特(GE-Capital)大连公司行政总监王春山告诉笔者,他们到一些城市为公司选址时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 许多官员一张口就是我的地多便宜、房子多便宜、我会给你什么优惠等等。“我们这种做软件与信息服务的公司最关心的不是土地和房子,而是人才——你这里的人才供应的数量与质量。”

    软件之所以称之为“软件”,就是因为它是智力劳动的结晶,这就决定了这个产业的主体是“人”,人才就是一切。标准化生产的加工制造企业,运转环境相对封闭,产业链条主要沿着“物流”展开; 而以智力劳动为主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链条则围绕着“人才”这一主线展开,它涉及教育与培训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及白领对居住环境的挑剔等等。

    这种环境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可能好几年都看不到GDP增长”,尤其需要政府的远见、胆识与耐力。即便从企业经营的微观视角来看,也需要远见与耐力,任何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都只能事与愿违。

    南方某市一个位置和环境都不错的软件园,开园两年多只有零星的小企业入驻,管理者和政府主管既焦急又无奈。问题的症结就在于: 这个园区的管理还停留在“物业”层面上,而软件企业需要的服务非常细致与专业,譬如人力资源、外包业务,以及法律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为此,园区管理者需要打造的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国内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大连软件园,尽管它的房租在大连软件物业中是比较贵的,但大连软件园仍是“房子盖一批就满一批”。

    培育这种服务能力,有时甚至需要服务者做好在一定时段内赔钱的准备。这不仅需要园区管理者的远见,更需要得到“资本”(董事会)的认可与支持。据说大连软件园初创时,基础建设每推进一平方米,就亏损600元~700元,建成后仍然需要集团公司补贴。但大连软件园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决策层看好软件园的未来,和这个知识型产业的增值性与“溢出效应”(如对地产和商业的拉动)。而南方那个软件园的资本决策层呢?有家著名互联网服务企业曾想进驻这个园区,发现供电电压有点问题,提出能否改善,决策层一核算,建一个变压器需要投入两、三百万,“不合算”,招商由此搁浅。

    好莱坞有部大片叫《当幸福来敲门》,讲的是美国百万富翁克里斯·加德纳的真实经历。“当幸福来敲门”时,其实就是加德纳找到了工作的时候。为了实现梦想,加德纳吃了许多苦,但他不蛮干,他有一套“秘诀”,在遭受打击时要不断地给自己加油,还要“找对人”(客户),以诚恳的态度打动他等等。“当软件成为支柱产业”,也需要有加德纳那种把握目标和方法的智慧与耐力。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从商的八条原则:输不起的生意不做

下一篇:控制人员流动是企业老板头疼的大事?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