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思想浅析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这是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确立的《巴黎宣言》上的一句令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多年牢记的一句话。
放眼全球,独特的文化优势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文化特色将是永存的,它将长期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影响着管理的发展。东方管理思想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地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儒家管理思想无疑是东方管理思想中的重中之重。
儒家理论由孔子开创并提出了主体的思想架构,孟子和荀子进一步补充,正式形成了一门学科——儒学。儒家一开始不是正统的理论,到了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提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需求的儒学新观点,汉武帝一看正合心意,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因此成为了整个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到了宋代,又加上了朱熹的程朱理学,理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儒家的理论在不断地充实完善,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
儒家文化也积聚着管理的智慧、哲人的思索和精要。儒家理论博大精深,我们只对一些主要管理思想进行浅析。
一、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
二、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
三、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天地之性人为贵”。“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这和我们现代的管理思想是多么一致!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千古不变的管理真理,我们有什么理由盲目地批判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论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至于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来源于耳濡目染,另外是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两道产生恶的来源,人通过自我的追求就能够达到善的目的。
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为儒家的“礼”而服务的,也就是说荀子不是和孟子进行争论,而是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因为人的性是恶的,所以,作为圣人的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
儒家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二、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认识
在“治人”的基础上,儒家又提出由谁来管的问题。劳心者治人,劳心者通过什么来管理呢?荀子认为,就人类而言,论力气比不上牛,论行走比不上马,但牛和马都为人所役使,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回答是:“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在中国2千年以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分——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以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义”。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
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就会去追求,追求就会引起争夺,争夺就会引起混乱,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国家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的欲望而用尽。这就是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真是有理有据!
三、儒家的“为政以德”和“仁政思想”
怎样管理?儒家的回答是“仁”、“德”和“礼”。
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儒家的仁的管理方法:
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
二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一个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
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和推行“仁政”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凡事以民生安定为第一位,这是实行王道政治的第一步,只有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才会稳定。王道上位者本身具备“德”,再将“德”推广,教导每个老百姓的方式,也就是说与国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管理模式。
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在孔子看来,管理者要讲求道德,以之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这样自己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这就像将“德”放在北极星的位置上,其他的人都是围绕着它而运转的。因此在儒家看来,要治理一个国家,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好的道德规范,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了。
儒家的管理思想就是通过德治的力量使人心悦诚服,这样,天下无不心服地归顺于王者。这是要求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不是通过外在的而是通过内在的把人性中的最积极的东西调动出来,实行内在的管理自我控制,来达到管理的目标。
儒家的管理规则是“礼”,即所谓的“齐之以礼”。所谓的“礼”就是:先王秉承上天的意志而指定,目的是为了治理人间的事情。“礼”实际上是社会各种活动的一项规则,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手段,其本质是在于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总之,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管理的终极目标,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武器。
“王者”云集话“儒商”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的含义,从总体上说是指讲理和讲修养。在今天可理解为讲科学原理、定理、规律、事实、讲法规的利害得失、个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智慧、学识、才华、能力等等。以此作为决断大小事情的原则,与判断好坏真伪、评定功过是非、选人用人的依据。
虽然“儒商”定义存在争论,但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新儒商”是秉承中国传统人文美德,融汇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的企业家。他们著名的经营理念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价值观;
诚信互利、公平交易的营销观;
顾客至上、敬谨谦和的服务观;
以人为本、协调人际的管理观;
突破现状、推陈出新的发展观;
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人才观;
物尽其用、天人合一的环保观;
勤俭朴素、慎独廉洁的生活观。
不管是享誉世界的晋商、徽商、浙商、苏商、沪商、京商、粤商、闽商、鲁商、豫商、浙商、山东商帮、还是新兴的苏南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儒商”。儒家管理思想成就的“儒商”具有“王”者风范,将会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