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领导艺术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中国企业悬而未决的3大难题

2016/9/4 21:38: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接班人、国企管理层激励和中国制造升级,卡住了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命门

  接班人、国企管理层激励和中国制造升级,卡住了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命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管理创新上取得了独特的进展,但也留下不少悬而未决的、关系经济全局的管理难题。其中尤为突出的三大经典管理难题:接班人问题、国企管理层激励问题、中国制造升级问题,成为了30年改革中企业的锥心痛!

  接班人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浮出水面,进入2000年以后日益危急。直到今天,海尔集团CEO张瑞敏、TCL总裁李东生、华为总裁任正非、万向集团总裁鲁冠球、唐山曙光集团董事长张春来等一批与改革同行的企业家,依然无法放马南山,仍在驰骋疆场,或者退而不休。

  企业内部无法培养,外部缺乏职业经理市场,中国企业接班人问题为何落入如此尴尬的困境?概括起来,原因有几种:

  ●体制危机。国有竞争性企业的领导者,如海尔的张瑞敏,带领企业从小到大取得了成功,却因历史原因无法获得与私营企业老板差不多的利益。张瑞敏的个人利益,如果没有通过合法的股权激励获得最大化的合法保障,张瑞敏显然不愿退位。

  ●贪权危机。习惯了一呼百应的企业领导者,让其放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任正非被批评为此类别。

  ●信任危机。道德缺失、能力评价标准缺失、沟通缺失,导致了领导者对接班人的多重不信任。

  ●利益危机。在中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很多企业是在灰色地带成长起来的,企业创始人在企业内外部,建立盘根错节的灰色利益链条。这条链条必须靠其本人亲力掌控,才能运作。

  专家视点:

  “归己心态”妨碍接班人培养。如果认识不到企业做大之后,是属于社会而非个人,归己心态必然会影响接班人培养。企业可以是家族化股权控制,但家庭成员不一定要进入企业参加管理,如果一定要参加,也需要先到其他企业证明了能力再进入企业。如果是非家族企业,这种心态会导致创业者总不相信别人的能力,老觉得别人不行,总不敢放手,也会阻碍接班人成长。

  效仿GE建立导师制,内部长期培养。中国第一代创业者的致命问题是,他们始终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打拼,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接班人问题,没有像美国百年老店那样,从一开始就考虑接班人问题。中国企业应该从一开始就在企业的不同层面建立导师制,长期内部培养接班人,否则,等到快退休才考虑这个问题,就来不及了。

  推动CEO的职业化进程。什么样的人是“职业”的CEO?唐骏给中国CEO上了很好的一课:有能力跨行业流动,并且到每一个企业去,都很好地完成了企业的目标;离开的时候,老板和经理人双方皆大欢喜;离开时不带走一个人,加入时不带进一个人,均能很好地帮助老板建立很好的团队。

  国企管理层激励难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直到今天,如何有效地激励管理层,依然是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难题。

  为了激励管理层全力搞好国有企业,中国一直苦苦探索,从20世纪80年代的承包制、租赁制,到90年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职工持股计划,种种药方试遍,最终还是不灵。到90年代后期,竞争性国有企业民营化被认为是搞活国有企业的良方。然而,这场以国有企业管理层主导的MBO,在很多地方,演变成为了一场“内部人”侵吞国有资产的饕餮大餐。

  “郎顾之争”之后,大规模MBO被叫停。此后,一些标志性企业,像海尔、伊利等,均进行了小心翼翼的管理层激励,主要形式是有限度地给予管理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少量的股权激励。

  在竞争性国有企业以各种形式出售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一些垄断性国企,特别是央企管理层激励问题。2007年,一些央企的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金融业高管的年薪浮出水面。这些人多则几千万、少则几百万人民币的年薪收入,引起了社会对垄断国企管理层激励问题的大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相比,国内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水平还很低,根本不能算高。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和西方的同类企业之间无论是在资本来源方面,还是在市场竞争以及盈利模式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中国垄断国企的管理层,根本不是市场化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不能总是拿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说事儿。

  专家视点:

  出售竞争性行业国企是大趋势,出售的关键在于公开透明。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这个国企改革的方向没有错。关键在于,出售国有企业,程序要公开透明,信息要公开透明。

  垄断企业高官薪酬不应与市场化竞争企业挂钩。垄断国企的资产是由国家投资形成的,利润由垄断独家经营形成,高官多为行政任命,而非市场机制依靠经营能力选拔而来,他们不应参照所谓的市场规则和国家规则。在国外,通常只有公用事业公司才是国营的,它不存在赚钱的问题,所以不存在参照私营企业管理层薪酬体系进行激励的问题。

  对国企管理层,可以采取奖励计划或虚拟股权计划,不应搞股权激励。应该制定一个任期内或中长期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如果达成了目标,给予一定奖励;一种是为了避免高官短期行为,可以设立虚拟股权计划,即高管在若干年限内,不实际持有企业股票,但如果企业实现目标,可以拥有一定比例的股票分红权,但一旦其离任或过了一定周期,即失去分红权。

  中国制造升级生死战

  改革开放30年间,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赚取低端制造环节的微薄利润,是中国大多数产业都面临的困境。

  中国今天的困境,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也曾经面临。稻盛和夫,日本京瓷工业株式会社名誉会长,他认为,中国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略显不足,在质量管理方面还没做得很好。稻盛和夫以过来人的经验,给中国企业支的招是:

  不放弃,投入大力量,从小处每天进步,掌握世界最先进技术。稻盛和夫很早就树立了一个信念:必需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他认为“投入很大的力量”搞技术开发,这是日本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即使很难达到高新技术,如果每天都不满足于现状,努力向高新技术不断挑战,这种努力一步一步积累,走过了一年,这个过程就是很好的技术革新。

  坚忍,调动全员应对高成本。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美日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不断升值,当时京瓷的订单一下减少了一半,遭遇了毁灭性打击。稻盛和夫说,在那种绝望环境中,忍耐坚持了过来。我们决心和员工一起共渡难关。调动员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出很多改善的建议。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中国企业家眼中的企业家

下一篇:中国企业家的阴阳配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