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件事,让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的形象即刻丰满起来。
一件是奥运。2008年5月17日奥运火炬传递到温州,作为这个城市108名奥运火炬手中的第11棒,王均金早上六点多就来到他要接棒的传递点,像普通百姓那样与周围攀谈。有人看到他手里拿着标签“火炬手0070王均金”,不解,问他干什么工作的,他就说过来看看火炬。可是私下里,王均金作为火炬手,为了跑出中国奥运的风采,提前一个月就进行体能训练。
另一件是飞机。2007年11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最后一站,上海。在精心安排的晚宴上,王均金在享受了一顿豪华级法国大餐后,还斗胆向萨科齐索要一个总统折扣。“尊敬的萨科奇总统,我要买法国飞机,您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总统折扣?”萨科齐无奈,甩出一句:“我是总统,不是商人。”嚓,空气凝结,尴尬出现。
王均金无疑是大胆的,作为浙商,尤其是温州商人的代表,他不放过任何机会。2005年6月,均瑶集团获得北京奥组委批准,成为唯一一家生产糖胶材质“福娃”的中国企业,此后它又马不停蹄地奔赴F1方程式大奖赛、2007女足世界杯、2010上海世博会,申请特许生产与特许零售。文化产业是均瑶版图中继航空、乳业、置业等产业之后的又一大新冒出来的主业,目前为均瑶集团贡献超过60%的利润。
良好的产业触觉与敏感性成就了均瑶集团这几年的业绩。但毫无疑问,正如前面所反映的那样,王均金个人,在现实的商业碰撞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还略显坚硬与生涩。
王均金此前一直被大他两岁的兄长王均瑶视为一个“还没有走进主流商业圈的人”。2004年年底,被突然推向台前的王均金,必须用一种新的东西来替代因创始人离去而带来的巨大恐惧与虚空。这种新的东西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跟在逝世的哥哥后面,做的跟哥哥一模一样。
王均金开始着手引进职业经理人,希望将现代管理制度导入到这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他将目光停留在时任毕博(BearingPoint)大中华区总裁黄辉身上。在他看来,跨国公司的职业道德体系里成长起来的经理人,会让“空降”风险降到最低。当然,如何让这次空降平稳着陆,王均金还是颇费了些心思,也体现出了不可多得的管理智慧。
按照一般的做法,家族企业聘请高管无外乎两种手段:一是硬性的立刻扶正,二是给一个怪怪的头衔(无外乎老板助理、战略研究副总裁之类)以“了解情况”。立刻扶正的结果是,空降兵水土不服,往往被家族成员或老臣“害死”;怪怪的头衔则往往会让外来和尚郁闷死,因为一个人到企业第一个任职是什么,公司员工就会作为根据它来心理定位。何况,从低一层级的职位做起,对大多数经理人来说,这实际上被认为是一种职业侮辱,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受得了这种“屈辱”。
王均金的做法是先聘请黄辉做顾问,以“董事长高级顾问”的身份为企业把脉,时间上暗的明的加起来长达半年之久。于是,均瑶集团各部门的高层几乎都做过黄辉的“作业”,到了办公室,黄辉关上门就开始在墙上的记事板上写问题,要求均瑶的高层一一回答。这样一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好处在于:既有利于黄辉与均瑶老的管理团队磨合,也无损黄辉作为一名高级经理人的职业尊严。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