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领导艺术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宁高宁:学术让商道痛并爱着

2015/8/15 18:43: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宁高宁与中粮有这样一句话概括宁高宁说:"根在大陆,身在香港,眼观全球,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现任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宁高宁,以资本的力量换取巨大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国内产业整合的步伐。

   宁高宁与中粮有这样一句话概括宁高宁说:“根在大陆,身在香港,眼观全球,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现任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宁高宁,以资本的力量换取巨大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国内产业整合的步伐。

    此前,为了带领华润实现软着陆并转向实业发展,他坚持做着两件事:华润内部的重组和变革,中国内地市场的并购和扩张。进入中粮以后,他重组中土畜、合并中谷、入主新疆屯河。2006年,他宣布了中粮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除了生物制能源以外,中粮必须在粮食流通、粮油加工、品牌食品、地产酒店、金融投资、土畜产等5到8个行业建立行业领导地位。2007年末的中粮集团,已拥有了多家上市公司,俨然形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中粮系”版图。

    管理上,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本文的缘起,来自宁高宁在“杰出管理者论坛”上的演讲。历来,围绕着宁高宁带领的中粮,其“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模式及转型,几可谓绕不开的话题,但在这届论坛上,本刊却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话题,并不由自主深入,反而还原了论坛的初衷之一。

    与“术”合谋

    在许多商界人士的心目中,学术研究的成果既是一种痛也是一种爱。痛是因为:结合自己“冲锋陷阵”的经验来看,目前学术性的研究,无论是学校,还是各咨询公司,很多是误导的,哪怕研究者有着众多的头衔和学位,终究理论和实际不符。爱是因为:商界人士还是相信,学术性质的研究,毕竟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希望最终得到指导。抱着这样的期许,经常见到学界和商界聚集一堂,前者希望多受到一些启发,使自己的研究更有价值;后者希望借着更多的交流,能让对方多一点了解,从而增强指导的有效性。站在后者的立场而言,应该说,宁先生正是带着这样的期许,站在了论坛的演讲台上。

    当然,说到商业研究界的这种现状,无论是校园的研究者还是专业的咨询公司,作为商界前沿冲锋陷阵的领导者,实际上非常理解。首先,作为一个决策者,他深味决策的艰难,因为面对的环境是不确定的,这个时候,即便是成功的经验,由于对象的差异,最终的结果成败难定。不要说美国的经验在中国,就算是广州的经验在北京也不是很实用的。另外,现在的咨询公司比较商业化,也需要挣钱生存,要用最低的成本,请一些经验很足的人,其中难免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但在企业里,每天的工作实践会更清楚,只是上升到理论高度和深度也许会有一些问题。

    正因此,在对未来预知的问题上,决策对与错,宁高宁说,“不是咨询公司的责任,不应该期望它预测对的事情。”所以,对于咨询公司,他没有提过多批评。而且,咨询公司有时候也给了很好的建议。就目前中粮自己的实际而言,尽管曾经没有在很关键的决策上使用麦肯锡的咨询方案,但是至今,中粮的很多数据还是沿用麦肯锡的,而正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中粮已经并将继续做出众多有效决策。

    在宁高宁看来,研究性质的机构或者个人,重要的价值在于思维方法,并不是那些理论,更不要说教条化地套用,要形成一种方法。无论是新的理论还是大家认可的理论,都会变。

    比如几年前讲“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变成“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讲起来很容易,但是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发现,几年都转变不过来,这是一个思维方法的问题。结合公司的实际,宁高宁说:“对于我自己的公司而言,最主要的判断是把公司真正的技术和经营环境结合,这个就比较具体了。至于什么阶段,什么竞争力,有什么品牌、技术等,要与经营环境结合进行判断。

    评“术”之失

    关于学术和商道,一位观众在现场也作了很好的补充:学者绝不是管理专家,咨询公司也不一定是管理实践家,所以我觉得学者、咨询专家、管理专家,三个各自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学者是贡献知识,现在很多学者讲的,很多学术研究说的是很多正确的废话,因为正确的废话是贡献知识。但是管理者把正确的废话拿来用的时候,用不好可能就是错误。

    提及目前管理学问对实践的误导,宁高宁重申:“我不是说学术界都是错的,只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是否是对的。我觉得中国管理界、学术界有五大界,都是翻译家,卖的书都是翻译多;案例是国外的,一讲就是可口可乐、IBM。我觉得中国出国际性理论,根据中国实践得出的理论是可以的。”

    要说学问方面什么东西是错的(误导性的),宁高宁说:第一个,从战略思维来讲,就我所处的行业看,理论的、实践的和中国的战略思维,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理论和实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际上,中国继续走着多样化的道路,但也有人做专业化的企业,其中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第二个,现在西方的理论界,一味强调内部组织法,企业内部的员工激励,企业内部的文化和每位员工的原创性,对不对呢?对。但是,在中国环境下,如果你自己不赶快拍手做一个决策,是不可能走出来的,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你不说我也不知道,最好是领导不要干活,决定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任由员工去发挥。”

    这些归结起来,不是管理学问对或者错的问题,而是一个适用性比较差的问题。宁高宁的例子提及《国际会计准则》,中国的现状没有办法遵循,它的帐是不对的,很多假帐,审计系统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品牌也是一样,如果说品牌建设,应该有什么过程,什么费用,包括RND的年度费用,一年怎么可能才5%?中国是什么现状?但是我们听习惯了这种话。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年度费用是1%,我们会觉得这个企业太好了。我这个公司研究的粮食也好,农产品也好,就更不一样了。所以,管理学问最终要真正跟中国的实践结合。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积极的适者生存--市场经理的自我实现之路

下一篇:到位管理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