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领导艺术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从西安事变看老板的底线

2014/7/12 11:29: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老板的一个底线是下属对自己的不认同、看不上。如果他心中感受到了下属对他的感情和认同,那么发生,诸如当面顶撞争论得脸红脖子粗都不足以让老板开杀戒。反之,如果和老板没有交心的交情,和老板顶撞后果就很严重了。

  老板的一个底线是下属对自己的不认同、看不上。如果他心中感受到了下属对他的感情和认同,那么发生,诸如当面顶撞争论得脸红脖子粗都不足以让老板开杀戒。反之,如果和老板没有交心的交情,和老板顶撞后果就很严重了。

    前段时间看西安事变的电视剧,触发了我对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同命运的思考。

    一次起义,两种命运

    他们两人同时起义,发动了对他们的老板——蒋介石的政变。而结局是:张学良终身软禁,杨虎城事隔13年后却仍逃脱不了被杀害的命运。对张学良来说,失去了一生的自由确实是很残酷的惩罚。但相比杨虎城呢?不得不说张学良要幸运得多。

    如果真按责任大小来承担责任,张学良的名字在这场政变后发表的各种声明公告中,一直出现在杨虎城之前。而且本身政变指挥第一人还是张学良。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为什么结果却是老板没有杀害领头人,对副手却事隔十三年多还是没有放过。

    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

    这是一个老板对自己的两个下属不同的底线。虽然这个事情发生在政界中,和在公司里的生存状况不完全一样,但是说到底都是在一个老板的地盘里。从外在环境和当时风云变幻的政局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文章已经很多,但究其根源,我认为从心理角度分析更为妥帖。

    因为,对身为老板的蒋介石来说,这场政变不是一次简单的政见不和与抗命,而是对自身尊严和人格的严重刺激和侮辱。作为当时国家的领袖,受此奇耻大辱,他不可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一事件。所以,在当时专制的状态下,蒋介石的心态变化事实上完全左右着两人的命运。

    那么,就让我们从杨虎城之孙杨翰的《杨虎城大传》和张学良接受的几次采访,以及相关史料来探索蒋介石的心态变化吧!

    蒋介石挽不回面子,动杀机

    西安事变后,作为一国之君,他最重要的是挽回他的面子和形象,放大了说也就是“人心”——被全国子民重新认同和接受的心理,而共产党当时与国民党争取的就是“人心”。

    但好像没有人理解蒋介石这个心思。杨翰的传记里揭露的信息显露,当时蒋多次让手下官员和杨虎城协商,让杨对外宣称是共产党策动了西安事变。这样西安事变就成为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之争,蒋介石就可以在历史和子民之前雪耻:他不是不爱国,不是不抗日的。可是杨死活不认这个账:“历史会证明蒋先生做错了还是我做错了,我就是把牢坐到死也是这个态度。”恰恰就是这个态度让蒋介石起了杀心。

    张学良对蒋介石是“交心的兄弟”

    但张学良也从来没有说过这场政变是共产党策动的,也没有配合蒋介石,维护蒋介石的面子,为什么他就没有被杀害呢?

    很多人说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老子虽死还需要笼络部下;也有说是宋美玲的帮助,宋美玲对张汉卿的友情起了更大的作用。但从史料来看,我认为蒋介石对张学良率性的认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

张学良对蒋介石辞世时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事变之后,张学良不顾众人阻拦,非要亲身去送蒋介石到南京,都是在表达他对蒋介石的感情。蒋介石通过他对张学良个性的了解,也多次说过“张学良是上了杨虎城的当”,也许这是他自欺欺人的认为,但从中可见两人只是政治观点不同,张对蒋没有人格人品上的讨厌和否定,也因此他们一直有着兄弟感情的维系。

    张学良的情感丰沛,情绪也亦冲动,他说过,“在家靠父亲,父亲不在了靠大哥,大哥就是蒋介石。”他的义气使他完全交心给蒋介石的,把他当作大哥一样的家人。不管蒋和他有怎样巨大分歧的政见看法,但是他对他的情感不变。这种情感在他已经触及了老板的底线时,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是政见不同,行使权管理权没有了。这种情感其实也就是他接纳了蒋——情感上无条件地接纳。

    杨虎城对蒋介石人格上的讨厌断送了性命

    而杨虎城对蒋介石呢?他尊称蒋先生,可是内心里的看法呢?

    从杨翰的杨虎城传记透露出,杨将军是极有城府聪慧之人,他清楚自己所要,最注重要达成事情的结果。

    有一个段子,张学良带领东北军刚到西安之时是很瞧不上杨的,杨就是一农民老粗,不像他出身高贵,是上不了档次的。杨虎城对此怎么做的呢?有一次他请张学良检阅他的十七路军,阅兵之后他讲话,说知道刚才阅兵的是谁吗?是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张作霖是谁?张作霖是咱们过去的革命对象。讲了这番话之后,张学良对他的态度变了,刮目相看。他知道对张学良的性格,需要用这种折杀其傲气的方法来赢得他的认同。

    从他对蒋介石“蒋先生”的称呼,以及他说“历史会证明蒋先生做错了还是我做错了”的态度,可看出杨和蒋介石一定是面不合心也不合的,这个心不合就是他已经从人品上讨厌蒋介石的为人了,他不接纳蒋介石,套用句心理学流行语——他不是无条件地接纳他。

    政见意见可以不同,可是一旦从内心里已经讨厌老板了,完全否定了老板的人品,那么做老板的人能完全感受不到嘛?即使你再会表演,你也绝对演不出来张学良那样的真情来。只是为了自己的位子和利益对待老板那还是假的,怎么也不可能像张学良一样直接顶撞老板拍桌子。

    老板的一个底线是下属对自己的不认同不接纳。如果他心中感受到了下属对他的感情和认同,那么发生诸如当面顶撞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等都只是外在形式,不足以会让老板开出杀戒。可是如果和老板没有交心的交情,还有很多方面看不上老板,那么就要小心了,可不能随随便便地和老板争撞。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看赤壁品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毛式招聘的"四项法则"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