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萎缩、订单减少正迫使这位企业家在裁员或者减薪之间作出选择。他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已经取消了每年一次的涨薪计划。
面临类似难题的并不仅仅是这位化工大亨。本报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企业正面临着下调人工成本的压力,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营困难。
“受冲击比较明显的是导向的制造业,以及与地产、金融联系密切的相关行业。这些企业不大可能大幅上调人工成本。”太和顾问合伙人张逊对本报说。
民企苦撑
19年前,张强辞掉在国有化工企业的工程师职位,开办了一家生产特种漂白粉的企业,很快在海外市场打开了销路,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十多亿的资产。这个公司绝大部分的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也有一部分销往欧美市场。
不过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压力重重。“主要是国外客户要么倒闭,要么削减订单,我们的市场销售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最近两个月,大批原来的老客户都退单,不要了。”他粗略地估算一下,出口额下降近35%。而且,“回款越来越困难。”
“除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就只能削减成本了。”早就有公司高层提议减薪,或者裁员。但他说自己至今没能下定决心。
张强决定在迫不得已的时候逐步减薪,“先从管理层开始,然后是行政和后勤部门,然后是销售部门,最后是生产部门。”他说这么做是为了稳定人心。“如果先从生产部门开始,肯定会影响一线职工的工作心态,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都会受影响。”
但是,涨工资绝对不可能。对于困境中的张强来说,那等于雪上加霜。“涨工资多出来的成本谁出?我肯定是拿不出钱来了。”
同样的困境也在困扰着冶金、水泥、纺织、物流、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们。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大部分的化肥、塑料等相关石化行业的企业生存都面临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不裁员已经是难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说。
即使被视为极具成长性的农产品加工行业,大部分的企业也是在勉励维持。“今年肯定会出现全行业亏损,这个大家都已达成共识。”东北一家外资玉米加工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说。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粮食行业协会的证实。此前外界普遍猜测,粮食加工和流通企业利用此前的牛市获利颇丰,但粮食行业协会官员否认了这种说法,“国家抬高了原粮收购价格,并压低成品粮零售价格,加工和流通企业利润空间极小。”
太和顾问的调查也发现,主要行业的薪酬增幅已经出现明显下滑。“比如说房地产行业,业内薪酬增福已经从过去的年均30%多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不过他特别说明,这10%的增幅很大程度上来自通货膨胀的推动,“而从实际购买力来讲,收入是下降的。”
国企过冬
小胡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因为公司的薪资调整计划终于揭晓。
即使国有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此前,小胡所在的延长石油集团一直盛传要普遍减薪20%。这对小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那段时间,同事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问,工资减多少。”
不过根据这个计划,在集团机关任职的小胡月薪只被削减了几十块钱。“对于其他部门来说还算幸运,销售公司平均每人减了五百多。”
在石油行业,降薪还是第一次,尽管只是“象征性的”。
与此同时,武汉钢铁集团的薪资调整计划也已经明确,为了达到四季度降低成本25亿元的目标,该公司要求普通员工减15%;科级员工减20%;处级员工减25%;管理层减50%。不过公司承诺,“如果年底效益计划完成得好,还有可能会补发。”
肆虐的经济危机让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感受到空前压力。降薪的传闻在大多数国企广为散播。“没有涨工资的计划,只要不降就行啦。”工商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而中钢集团一位员工则向记者抱怨,“今年的年终奖基本没有希望了。”
例外的是国有地产巨头华润置地。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济孟欲晓承认,正在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就企业的薪酬标准进行重新的安排,“希望能提供给员工更有竞争性的工资水平。”言下之意,涨薪几成定局。
不过他特别强调,这是年初早就制定的计划。“虽说房地产企业现在极不景气,不过华润置地受影响不大,有能力增加人工支出。”而且,“华润的工资水平和行业相比,一直偏低。”一位了解内情的业内人士说。
即使没有受到直接冲击的通信行业,员工们也在为降薪传闻困扰。“我们头儿说不排除这种可能,大家都在过冬,我们不能太扎眼了。”中国联通一位销售人员说。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