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采访,企业老总发了一通感慨:目前社会上对企业家的要求是“能人+圣人”,这个要求太高、太苛刻了,这使我们常常感到是在刀尖上过日子,压力特别大。
的确,在中国,要当一个好的企业家不容易。
首先,他必须是个能人,不仅要能把企业搞好,还要处好与“上面”的关系,要能向银行贷得上款,要有本事拒绝一系列的摊派,能够搞好与地方的各种关系……总之,企业家不仅仅要搞好企业,还要搞好企业之外的方方面面的关系。
其次,企业家还必须是个全才,不仅要懂管理,更要懂技术、懂市场、懂公关;不仅要搞好企业经营,还要为下岗职工找到就业门路,甚至还要帮助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
第三,企业家不能犯错误,不能只懂业务,不懂处理人际关系。不创新当然不行,但创新不能有失败,否则难免被人抓住把柄,难免搞得灰头土脸。
这种“能人+圣人”的企业家事实上可以说是天下难找。
就说企业体制创新吧。不改革创新,企业断不会有发展;而改革创新,就要准备“撞南墙”,当铺路石。改革是利益的调整,肯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因此,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难免会遭到人身攻击,甚至有生命危险。如果有人反对,就会被上级认为不稳重、不踏实,甚至被认为犯了错误;哪怕把企业搞得再好,但如果有些企业之外的事情没处理好,就会被认为不成熟、不全面。如此,即使坚持搞改革创新,也是畏首畏尾。
这样的环境,产生不了真正的企业家。
而在国外,企业经营者只须管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其他一应事务,自由社会、政府去承担。此中关键差别,就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并不是职业经理人。企业经营者还不是一种职业,而仍然是一种职务。一个很有成就的企业家,过了退休年龄,上级主管部门说,你放心干吧,只要不犯错误,我们不会让你下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老总还想继续当老总,就得小心翼翼,尽量“不犯错误”。如此,他如何能够“放心干”?
企业家既不是“能人”,更不是“圣人”。他应该是经营企业的专才,而不是无所不能的全才。企业家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对企业家应该有实事求是的认识,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