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人力资源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寻找公司内部的"鲶鱼"

2016/4/27 10:20: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一家做沙丁鱼罐头的公司,为了保证沙丁鱼的鲜味,在养鱼的水槽内放入一条鲶鱼,本来懒洋洋的沙丁鱼为了避免受到鲶鱼的攻击而动了起来,整个水槽被激活,这样就保证了沙丁鱼的鲜味。

  一家做沙丁鱼罐头的公司,为了保证沙丁鱼的鲜味,在养鱼的水槽内放入一条鲶鱼,本来懒洋洋的沙丁鱼为了避免受到鲶鱼的攻击而动了起来,整个水槽被激活,这样就保证了沙丁鱼的鲜味。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沙丁鱼”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很多公司的现状。最近,我所在的公司搞了一个“重燃创业激情”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有53%的人的工作状态是“谈不上激情,也不能说是懒散,平平淡淡完成本职工作”;有4%的人“对工作没有激情,如果不是领导盯得紧,很多事都不想做”;有7%的人“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一边工作一边等待更好的机会”。虽然这不能完全概括公司所有员工的现状,但这足以表明,在公司员工当中,很多人已经变成了“沙丁鱼”,丧失了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一家公司没有激情的是非常可怕的。不仅会使员工疲沓涣散,而且会吞噬理想和信仰,最终使整个企业丧失竞争力。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改革薪酬制度,改善竞争机制,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等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此不多谈,主要围绕“鲶鱼效应”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在公司内部找到能激发活力的“鲶鱼”。

  首先,领导者要成为“鲶鱼”。有句俗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家公司或一个部门,如果领导缺乏激情,要想手下的人有激情,那是白日做梦。最常见的情况是,领导工作不在状态,员工必然上行下效,人浮于事,缺乏创新和主动性,日复一复,年复一年,必然成了一潭死水。反之则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领导者本身是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那么,通过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就能将那些无能的“沙丁鱼”吃掉、赶走,使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正面的激励,从而使整个机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作为领导者,如果自己的公司没有激情,首先不要怪员工,而是要去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激情。只有自己先成为“鲶鱼”,才能影响员工,才能使整个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克敌制胜。

  其次,要肯定“鲶鱼”型员工。“鲶鱼”型员工的优点是,积极主动,雷厉风行,善于将压力传递给他人,他们对维护公司利益、推动公司工作开展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同时,“鲶鱼”员工也有明显的缺点,他们爱表现,爱较真,喜欢“挑刺”,甚至逆领导的“龙鳞”。可以这么讲,“鲶鱼”员工差不多都是“情商”不太高的人,他们不会明哲保身,不会亦步亦趋,不善于讨领导的欢心。因此,作为一个公司、一个部门的领导,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容许“鲶鱼”员工发表不同意见,容许他们“出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鲶鱼”的正面作用,使他们驱赶“沙丁鱼”,给整个团队带来活力,带来创新,带来多赢。

  再次,要倡导“鲶鱼”工作作风。“鲶鱼”的特点是好动,善于传递压力,永不停歇,对于他们的这些优点,公司应大张旗豉地倡导,将此作为一种工作风气。国内某企业倡导的“自动自发,日清日高”,其实就是“鲶鱼”的工作作风。当一家公司上下都自觉将此当作一种风气、一种习惯时,那么,原有的“鲶鱼”就会越游越欢,“沙丁鱼”也会在“鲶鱼”的驱赶下,慢慢变为“鲶鱼”,这样,整个企业就会越来越有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人力资源规划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下一篇:管理下属如何把握"亲民"度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