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浙江民营企业本世纪初开始酝酿的“造飞机热”一路坎坷,但来自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力挺,可能将使得它们的步伐更为坚定。18日,浙江省政协委员郑耀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交提案称,浙江应该大力发展包括飞机制造在内的航空航天工业,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华东地区航空航天科技的主要力量。
郑耀是浙江大学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郑耀在提案中称:“近年来,我国对航天科技领域的重视程度正逐步加强,投资力度也大幅增加。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在多方面都居于先导性地位的浙江省,应该考虑在这个领域迈出第一步。”
郑耀表示,在航空航天科技人才方面,浙江不仅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自身的人才储备也已成气候。
浙江民营企业在飞机及相关领域的“大胆进入”和“步伐坚定”,是郑耀认为浙江应该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科技的另一个原因。2001年,浙江造飞机的先行者———湖州泰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一家直升飞机制造公司合作,生产了国内首架轻型单人直升机,2002年成功试飞;2002年,宁波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投身飞机制造,自行研制了“神鹰一号”无人机,开创了国内民企自行造飞机的先例。“截至去年年底,浙江已有5家民企进入飞机制造领域。”
然而造飞机并非易事。目前,湖州泰翔已终止同美国投资方的合作,生产几乎陷入停滞,其生产的5架直升机,因为没有取得适航证、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等一系列证件,至今还停放在库房里。宁波贝斯特投入3000多万元生产了10多架无人飞机,但也只在两年前卖出了一架。
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今年1月4日,浙江省“非公经济32条”出台,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18日,湖州泰翔董事长求梓熔透露,泰翔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将恢复生产。
据悉,温州金州集团也已经初步拟定了制造固定机翼运动型飞机的计划,正在与合作方洽谈。据《第一财经日报》
非洲浙商们有新想法了?
新年伊始,中海油斥资22.7亿美元购买尼日利亚部分油田的开采权。几天前,我国政府又首次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其中透露了条件成熟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鼓励资源开发等积极信息。
对浙商而言,《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这是浙江企业扩大在非洲贸易、投资的一次新契机。”作为浙江最大的对外经济协作企业的“当家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兴夫如是评论。
高兴夫每年都多次去非洲考察市场,从最早的承接援外项目开始,非洲一直是“浙建”一个战略重点,也获得了可观回报。仅仅在阿尔及利亚,自2004年进入后,短短一年多,就承接了3个项目,合同金额超过了8亿元。2004年,“浙建”还以总承包的形式承接了阿方的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创下了浙江外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第一。
年年付出,年年回报。这一点让高兴夫对幅员辽阔的非洲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深信不疑。而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出台后,这位敏锐的浙商也迅速意识到,中国与非洲的良好政治外交关系将进一步巩固,在非洲“掘金”的机会也将继续放大。
看好的理由当然不仅来自政治层面,非洲自身发展提供的商机才是根本。国际权威机构的分析表明,本世纪的前五年,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达4.3%,处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强劲的时期。
商机在即,多少浙企做好了准备?宁波海关的统计显示:去年,我省与非洲的进出口总额为48.7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39%,占我省进出口的比重约为4%。据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截至目前,在非洲投资浙企共182家,投资额约5570万美元,分布在34个非洲国家。
未来这些数字能否显著增长?显然,这是一个有待浙商去作答的命题。而作答之前,用高兴夫的话来说:浙商需要用重新认识的眼光来审视非洲。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