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企业文化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企业愿景好比一把伞

2015/12/29 18:31: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

  《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的身世时有这样一段话: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以树形容车盖,是说它像一把大伞的样子;这里以伞盖表征刘备必成大事,说明在古人的心目中,伞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用今天的话说,伞具有愿景的文化象征意义。

  《太平御览》卷702引用《通俗文》的解释说:“张帛避雨谓之伞盖。”伞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事物记源》记载:伞的运用是“周初之事也”,“《通俗文》曰:盖即伞之用,三代已有也。”《史记-五帝本纪》也有“舜乃以雨笠自而下”的故事。这说明,伞在我国的三、四千年前就有了运用。民间传说伞是鲁班夫妻发明的。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鲁班在野外伐木时经常遭到雨淋,他的妻子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劈成细条,一根根地插在木棍一端,蒙上兽皮,像亭子一样,可以用来避雨。后经鲁班改造,就成了可以收拢携带,张开如盖的伞了。

  随着生产的进步,伞的制作逐渐精巧,出现了用丝制作的雨伞。伞除了具有遮阳避雨的作用外,被赋予了文化、身份的象征意义。帝王将相出巡时,要按等级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大小、数量的罗伞伴行,以示不同的权势。明代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老百姓只能用纸伞。老百姓对伞的文化意义也有自己的解读,例如用来代表民意。碰到个别好官清官时,就以送“万民伞”加以表彰。约定俗成,伞的象征意义也就独立了出来,成了一种征兆或者愿景。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制伞技术于唐代传入日本,16世纪传入欧州。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就是受到伞的启发,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降落伞。伞的文化意义同样得到了传播,例如用许许多多的伞营造旅游景地的文化氛围,进行艺术创作等等。坦桑尼亚给巴尔岛有一种民间舞蹈叫伞舞,每当丰收时节,妇女们便手持阳伞,边歌边舞,以表达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节日里跳起伞舞,也是对丰收的期盼。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有一种叫做愿景激励,愿景就是公司在开始实现目标之前,必须有的一个理想图象,就像伞的表征意义。企业在困难的时候确实需要一把“伞”,树起一面旗帜,给大家以激励,树立信心,产生应有的凝聚力,以便大家风雨同舟,战胜困难。企业不可没有愿景,但是如果只是在愿景上做文章,不肯在落实上下工夫,那就是一相情愿。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有的管理者以愿景虚张声势,好大喜功,把愿景变成“吹牛”,拉大旗作虎皮,那就是自欺欺人了。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为自己打造任何“规格”的愿景。即使一个贫苦山区的企业真的打出“宇宙香烟”的牌号之类,没有人会惩治其“僭越”,也没有人去指责其“僭取”。但是愿景和伞一样,不仅要好看,而且要适用。管理者应当根据客观实际打造自己的愿景之“伞”,不可贪大求洋,好高骛远。

  愿景的打造应当努力体现自己的个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多样化,如今伞的式样日益增多,材质各异,不仅有纸伞、布伞、尼龙伞,还有折叠伞、自动伞等等。能工巧匠的智慧加上设计师的色彩搭配,可以使伞成为千姿百态的工艺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企业愿景的打造也应当与伞的制作一样,可以量身定作,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不可言必称希腊,东施效颦。比如别的企业倡导“狼”文化,自己也要打造“狼”的团队;别人兼并成功,自己也要建立集团化的愿景。如果跟着时髦换“包装”,别人也就不会再相信你有靠得住的愿景。明明自己只是在运营渠道上有些优势,却要以资本玩家为愿景;自己只是在销售环节上有销售点连锁的基础,却要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愿景。这就是舍本逐末,就会失去自己赖以立足的优势。

  从伞的实用价值上看,并非做得越大越好,撑得越高越好。做的大维护的成本高,撑的高对自己起不到多少遮阳避雨的作用。只有合适的愿景才容易为企业相关利益主体所接受。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想,但是在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上建立自己的愿景,就不必再沿袭大而全的路子,在专业型的愿景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是大有市场的。建立实施蓝海的愿景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蓝海战略的愿景不一定就是大蓝海,小蓝海同样充满诱惑力。一些中小企业受到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或许进入不了行业的前三名,完全可以在某一个行业的细分中进入数一数二的理想境界;如果难以在大环境中跳出红海,建立起小蓝海战略的愿景同样可以为自己留下一片“绿荫”。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红海不也是可以变成“蓝海”吗?

  愿景的“庇护”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但是不可用它代替现实的努力。愿景激励虽然能够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但是这不等于“渴”的问题的现实解决,不同于现实利益的兑现,只是为“渴”的问题的现实解决赢得了时间。如果不能利用这宝贵的时机采取现实的行动,人们就经不起现实的消耗。这如同伞的利用,它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奔走服务的,但是不能代替这种奔走。如果在伞的“庇护”下睡大觉,随着风向的变化和太阳的移动,这种“庇护”作用就会丧失。这就如同刘备家乡的“车盖”,到底是作为祥瑞之兆的帝王华盖还是作为厄运的“华盖”,完全取决于三分天下的努力;否则即使有了一定的基础,放一个阿斗在下边,也是扶不起来的。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企业凭软实力畅游全球化缝隙

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倡导的三个文化建设意识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