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简单讲就是:给你一拨人,你得能把他们拢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走。怎么做呢?下面就把个人实践中,认为应该优先考虑的一些做法给列出来:
首先,一切的前提—尊重!不懂得尊重人,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个尊重不是来自鬼都不相信的“人人生而平等”,而是来自于坚信“只要是个人,就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就有用”。这个尊重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出来、感觉得到的,比如说:你对人的守时、守信、虚心听取意见等等。最大、最可贵、最有效地的尊重是信任!这体现为对团队成员的合理、有效的授权和委任。
然后是沟通,把情况了解上来,把影响施加下去。好的沟通就像一个灵敏有效的神经系统,又像是机件运行的润滑剂。沟通的手段多种多样,自己比较喜欢用的有:聊天;有人曾经问我:怎么整天见你跟人聊天啊?我的回答是:聊天也是工作。因为,那不是乱聊的,尤其在时机和话题的选择上。目的只有一个—拉近距离,融洽气氛,了解情况,施加影响。还有比较喜欢用的就是娱乐,尤其是下棋、打牌、喝酒,这三项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性格,想藏都藏不住。性格无所谓优劣!最重要的是要因人而异,善加利用。通过合理的组合,减少冲突,增强合力。
还有就是文字记录,一定要让团队成员,尤其是关键成员养成做文字记录(正式非正式)的习惯,这对团队建设本身不是十分重要,但从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却是非常重要。而且,团队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最终把工作做好。
然后是服务,这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尽可能地把自己是头、有权发号施令的念头压下去,把监督、控制等字眼儿压下去。更多地想的是对这个团体的责任,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工作最终要靠整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来完成。要立足于服务,给团队成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换句话说,组织者的任务就是把台子搭好,让团队成员把戏唱好。不要担心会被抢了风头!一则,戏唱的再好,到上司那里汇报的还是你;二则,即便是团队成员最终超越了你,你真诚地帮过他,他自然也会帮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不要吝啬在上司面前肯定团队成员的成绩,更不要邀功于己,诿过于人,这是非常忌讳的。要让团队成员放手工作,“错了,责任是我的,对了,功劳是你们的”这句话,不但要说,更要做!
这里讲的服务,既是工作上的,也是生活上的,都很重要,都要尽可能细致、周到。服务做好了,管理基本上也就到家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不等于迁就,是有原则的,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还有,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少误解、委屈,也会很“吃亏”,没办法,谁让你是头呢,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好,这些你都得认喽,吃这些小“亏”占“工作做好”这个大“便宜”。等成绩出来的时候,那些误解、委屈也就没了,你收获得将是一帮多少年后都还彼此眷顾、相互信任的朋友和一段美好的回忆。
还有协调和组织,也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实际上,作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和工作内容,这是和尊重、沟通和服务是连在一起的。把前几项做好了,协调组织基本上就是个水到渠成的问题。由两个需要注意的方面,一是要注意实际情况,因人就势;一是要注意尽可能多地、合理地授权,管得越少越好。
再就是激励。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慎用、少用。因为,好事往往会变成坏事,尤其对于时下的国人而言。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增加攀比、猜忌等矛盾,破坏气氛。而且,如果老是要靠物质刺激来激励的话,就说明组织、薪酬体系有问题。
激励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最有效的就是对人真诚的尊重和信任、充分有效的授权和对成绩及时有效的肯定,最不济也可以用哥们义气。如果你能真正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并给予充分、有效、适当的授权,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失败时给予真诚的帮助和鼓励,比许诺奖他多少多少钱产生的激励作用要来的强烈和持久的多。“士为知己者死”,虽然没必要那么夸张,但作用绝不可低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获得认可,及时、公开的表扬就显得很重要了,那代表着认知、肯定和认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个导向问题。前面提到的种种,都要以一个原则为导向,那就是:产生合力,达成目标,最终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这是基本准则,也是衡量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
总之,团队建设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只要你热心、诚恳、负责任,肯和团队成员交朋友(洛阳有句话:伙计搁好了,活也就做好了),加上一些必要的技巧(不是玩心眼),和上司的支持(这也非常必要),团队不愁建不好。
非常手段的使用
关于团队建设的一些心得(2)前一篇中讲了团队建设中应该着重、优先考虑的一些做法,但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团队建设中也不可能总是和风细雨,总会遇到一些非常情况,也总会用到一些非常手段。下面,就谈一下自己信奉的一些名言和实际体会。
首先,既要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也要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在面对对立、被误会、被造谣中伤甚至暂时的众叛亲离等困境时,一定要够坚忍!这其实不难做到,一个基本的态度是:活着,要充满感激。这是我在学校当班长时,面临前面提到的困扰时悟出的。当时的想法是:现在遭遇的种种比将来到社会上将要遭遇的,不只要少多少、轻多少,那么现在不就是一次好的锻炼机会吗?和你过不去的人不就是在帮你吗?帮了你,不就该感激他们么?这样想了以后,顿时浑身清爽,跑道操场上,当时的感觉就是阳光在每一个草尖上跳舞。其后是在进水口带工程师组的时候,因为面临要把失去的工期抢回来,又要转变由来已久的工作作风,“乱世用重典”,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解释、通融,一时间恶名远播。但当时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很自信了,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坚信时间和事实能证明一切,再加上上司的信任和支持,最终也挺过了这一关。另外一个基本态度就是:不要害怕得罪人,不能以和求和。原因很简单,你来工作的目的是干活拿钱,是把工作做好,不是来交朋友的。所以,对危害团队的人和事,一定要坚决反对,处理起来要当机立断,毫不手软。这方面,我又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曾经有两个人,自己判定他们不适合待在团队里,但因为有上司地说请给留了下来,最终都惹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后一个还给工作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有了基本的态度以后,策略上,“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大多数;孤立、分化、瓦解、打击极少数的问题。即便是在要打击的极少数里头,也还要再讲个“首恶必惩,协从不纠”。总之,打击面要尽可能的窄!因为,这绝不可能双赢,所谓“杀敌一千,己伤八百”。所以,一定要慎重,而且,必须是在团队利益受到危害时逼不得已的选择。这里讲的敌友,衡量的标准就是是否危害团队利益,绝不可凭个人好恶。
敌友问题搞清楚了,下一个面临的就是雷锋说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般冷酷。一旦决定对危害团体利益的人和事采取行动,就一定要坚决有力,次数上要尽可能少而精,力度上要尽可能稳准狠。要让人知道,你手里有剑,而且,一旦需要,这把剑会毫不留情地砍下来的。这样做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对待人的群体,在认同“性本善”的同时我还认同枣核理论。就是说:在群体里头,特别好的和特别坏的都是少数,绝大部分人是集中在中间的,往两头跑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决定这个群体性质的关键就是看哪头得势。作为一个团队建设者,就是要惩恶扬善,树立正气,形成良性循环。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工作就非常顺利了。
至于说具体手段,就要因人就事,不拘一格了。毛泽东讲: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所以我们的思想也要复杂一些。尤其你面对的人,往往都是小人、恶人、自认为聪明的人。所以,不讲些手段,仅凭善良和正义是不行的。不要对手段抱有成见,其实和内容决定形式一样,目的决定手段。就像毒药,可以用来害人,也可用来杀耗子,帮助人。手段本身无罪,关键看你用来做什么。不过,运用手段的时候,有一点一定要提防,不要像面具的故事那样在戴面具的过程中被面具迷失了本性。依据自己的性格,追求和应用的手段就是不用手段,实在要用,也是一招制敌。武侠小说里讲:无招胜有招。古龙更是塑造了小李飞刀。实际中,看着对方费尽心思玩手段对付你;你呢,你不跟他玩,只是好整以遐地看着,什么时候不想看了,一刀捅到他心口窝,他的所有动作戛然而至。你脸上不动声色,但心里的感觉,爽!不过,这也说明自己的修炼还不够,包括在这里舞文弄墨。真正的境界应该时宠辱不惊,心如止水。
还有一点:朝中有人好做官,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上司的信任和支持都非常重要,尤其在你面对非常情况、陷入困境的的时候!事实上,自己几次成功的团队建设经历,也都和上司的信任和支持分不开。可惜的是,在处理和上司的关系上,我做得很不好,需要的是更多的反思、提高和转变,主要是个性和观念。和大部分人一样,我认为跟上司走得近乎是巴结、逢迎、献媚。自己曾长期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豪的是不会去故意和上司套近乎,得到信任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后来的两件事情和两篇文章是我改变了看法。一是遇到了一个巨细管理的上司,什么都想自己管,猜忌防范下属,虽然他最终没能怎样,但确实给个人、给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还有一次经历,我曾一度失去了一位一直很信任和支持我的上司的支持和信任,虽然最终排除了干扰,但毕竟有了一段不愉快的回忆。再看看历史上,那么多的忠臣良将被奸人所害,不都是教训深刻么?后来,在学习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如何应对巨细管理的,一篇是关于如何看待办公室政治的。具体内容不管它,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碰到这些问题,不能逃避,要抛开传统观念,从问题的正面出发,积极应对。虽然其中种种行之有效的技巧我还是做不来,但起码不像以前那样反感。而且,一些基本的概念也已确立,比如:上司也是人;上司周围的空间,与其让小人、奸人去填补,不如你去填补;你可以对客户做的,为什么不能对上司做,何况,上司是你最重要的客户等等。
个人的体会,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和上一篇讲的优先考虑的做法不一样的是:既然是非常手段,就只能在非常情况下使用,只是辅助手段;和上一篇讲的优先考虑的做法一样的是:正确与否,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团队建设为衡量基准。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