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企业在短短几年内所创造的财富比一些城市还多?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为什么有些人只要动动口,挥挥手,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就能到手?为什么有些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所积聚的钱财还不如某些人的一次出场费?
所有这些问题好像很复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算清楚的。但是,归结起来,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些人善于借势,能充分利用资源为自己服务;而有些人而只会默默地孤军奋战,甚至埋头拉车不看路,结果自然不如人家。
荀子在《劝学》中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假于物”就是“借势”。
纵观中国历史,这种“借势”之计谋更多的是用在军事上,如名著的《三国演义》里讲的尽是巧借之谋:曹操借天子之名召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备借雷声掩饰心中隐秘;诸葛亮借江上浓雾智取曹操之箭,借东风火烧曹营,借擒放孟获服人心、安边疆。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七十万大军被曹孟德七万士兵击败,并非是袁绍手下没有猛将,是因为其兵散而无势,曹操因为兵聚而有势。
人聚就有人气,有人气就形成我们常说的气势。“势”的力量无须再说,我们都知道“势不可挡”、“势来如山倒”的成语,讲的就是“势”的力量。“势”使很多事情在瞬间发生,也使很多事情在瞬间就结束。比如,“势”使东欧的十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成为苏联,成为当年唯一可以与美国对抗的超级大国。“势”又使这个超级大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也是因为“势”使某些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创造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又因为“势”使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在弹指间灰飞烟灭而无踪影。
大国分解成小国,力量弱小就被欺负;企业资源分散,也会在商业竞争中力不敌人,丧失机会,遭受损失;人们不聚到一起来,人单不成势,力小不足以成事,也难达成个人目标。
“势”就这样,只要你认知它、利用它、驾驭它,它就可以事半功倍地为你创造财富,可以挥挥手就能达成自己的目标。阿里巴巴、百度、腾讯QQ、联想、蒙牛、三星等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腾空而起,靠的就是“势”。
很多人,很多企业之所以总是竞争不过别人,就是他们根本就没去想过“势”的含义,没去想过“势”的重要性,更没去想过要通过“借势”来为自己服务。因此,单靠自己,力量单薄,结果只能是苦劳不少,功劳不多。
兵经上说:“能相地势、能立军势、善以技、战无不利”,通过顺势、借势、蓄势、造势等手段就能造就自己的江山。凡事“顺天、因时、依人”地借势,就好像四时一样,春暖花开,夏来叶茂,秋到气爽,瑞雪兆丰年,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这要求我们能对所处的环境、时局进行判断,学会捕获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加以运用。在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能借“势”为我所用,就可达到事半功倍、四两拔千金的神奇效果。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所谓借势营销,就是随时关注和把握身边的大事或各种趋势,并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发掘和发现提升产品和品牌的每一次机遇,及时抓住对企业有用的机遇,借“势”而上,达到推广企业产品和品牌的目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局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营销方式和手段,以最佳的方法取势,抓住机会,玩转时局,充分发挥所借之势的最大效应。为了使借来之势充分发挥轰动效应,扩大影响,还需要通过媒体主动造势,与所借之势形成合力,最终对企业产品和品牌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曾说:阅读普通文章的读者数量是阅读普通广告的读者的6倍。编辑们传达信息的能力远比广告人强。而能让记者、编辑传达企业或者产品信息的方法,就是开展借势营销。相对于广告等传播手段,借势营销以小博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花小钱、办大事,往往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这对许多企业而言,无疑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借势营销比直白的广告更具隐蔽性和持久性。借势营销的砝码在于能够抓住亮点、热点和记忆点,从而带动卖点。一个品牌的推广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其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刺激购买欲望。但这种“眼球经济”的泛滥导致的信息失真,扰乱了消费者的视线,企业只有借助第三方组织或权威的影响力,将其理念、产品与服务质量传播给目标消费者,才能突出重围,取得胜利。而借势营销正具有这一优势。
企业开展借势营销,能够避开媒体多元化而形成的噪音干扰,从而提升企业品牌的注目率;以借势的方式进行的宣传和促进产品销售,能够避开媒体的高收费,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注目率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必然更有利于拓宽利润空间;媒体与权威的传播,将让企业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更多的信赖感,而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上升是理所当然的。比起通过价格促销来提升销售量,企业形象塑造具有长远的意义。
中国人最早的借势营销记忆应该是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怒掷酒瓶振国威”的故事。后来有张瑞敏通过“砸机”事件推出了海尔品牌,向全社会宣传了海尔以质量为本的企业理念,为海尔在未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04年中国杰出营销奖获胜企业中,统一润滑油“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的广告活动更是借势营销的经典案例……
而借势营销用得最娴熟的要数蒙牛乳业。在蒙牛的成长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一个“借”字:创业初期,借用工厂,实施“虚拟联合”;借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的题词,拿到了“护身符”;捆绑行业老大伊利,打响自己的名头,快速开拓市场;响应政府号召,打着建设“中国乳都”的旗号,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借用社会资本,发展自己实力,冲出中国;借“神五”冲天,借“超女”领跑。同时,蒙牛将自身的优势资源集中于市场开发、技术开发,将原料供应、生产、运输等资本密集型业务外包,形成以品牌优势为基础的价值网络,而且始终不渝地积累自身的品牌优势,以火箭的速度以在市场中飞速壮大。
大量的事实表明,最成功的竞争者,都懂得借势!
“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切均可借势。
借势营销是一种高智慧的商业谋略。其目的是以较少的投入来获得较大的利益。运用的基本原则是以小博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但是,要求做到“巧”和“妙”,就要掌握好借势的对象、时机、深度和火候。如果方案设计不周密、操作手法不到对,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产生负作用伤害到自身。
因此,在进行借势营销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民众心理,以及所借之势的性质、影响力等因素。
我相信,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商业活动中,只要学会借势营销,中国的企业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走向更大的成功!
祝所有的读者都能“借好风之力,起飞上青云。”
虽然在写作过程中,我努力做得更好,然而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外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如果意见或建议,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