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人力资源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时至当下华为应把眼光放在哪里

2016/7/19 2:17: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唉!2007年十月份华为10亿元杀元老一事一出,在策划业风靡一时,那个时候借题发挥,侃侃而论者诸多,要么随声附和,要么唱唱论调,只为博得几声喝彩而已,时至今日华为才是需要策划的时候,却不见有稿件出来给予一个智慧的评论。小弟本是糊

  
唉!2007年十月份华为10亿元杀元老一事一出,在策划业风靡一时,那个时候借题发挥,侃侃而论者诸多,要么随声附和,要么唱唱论调,只为博得几声喝彩而已,时至今日华为才是需要策划的时候,却不见有稿件出来给予一个智慧的评论。小弟本是糊闹之人,曾经也为了掌声写了一篇“点评江山论华为”,但小弟跟不上潮流,又不了解华为,所以就在此时再来闹一闹,讨几片欢笑。时至当下华为应把眼光放在哪里呢?这是我今天的话题,因为我个人认为策划是一个连续而又系统性的工作,去年10月份的“集体辞职事件”必然会引起后期华为管理层上的调整。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并不了解华为,也从没有过为了华为去调查华为,只是凭空模拟推论,如若不切实际还请诸位看官见谅!
 
2007年10月份华为的“集体辞职事件”波及了五六千华为工职员(我在网站上看到时有人说5000人,有人说7000人等等不等数据),我并不清楚华为到底有多少工职员,但是五六千人的离职必然形成一时性企业内部空洞,除非是加入自动化机器代替手工操作,但华为作为中国首强IT企业,它能够自动化机械操控的环节早已实现。所以集体辞职事件之后,华为从外部招收新员工来填补离职的原有工位和管理位置才是华为眼光要放到的关键位置所在。
 
11月份、12月份、1月份,恰恰正是中国传统性节日过年前的连续性三个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社会上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这三个月是所有企业人员流失量最大,社会招聘最为紧张的一段时间。所以我相信在这三个月内,华为去外部招收员工的可能性不大,这样无法获得最大的人才选择条件,此时招收人员,是不理智的。更不理智的一个关键性原因,10月份的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必定形成一段时间的社会波动,作为理智的管理者不会在这个风头浪尖上去招人,以免让刚刚在华为失去工作的人员触目伤情,同时如果当时即招人不仅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也让所有即将有意于去华为就职的人感到华为的不稳定性。而这种社会波动要跨过的周期刚刚好是11月份、12月份和1月份,所以我相信理智的华为会选择在过年后,劳动力在社会流动比较大,人才充沛的三月份左右开始向社会各界招收工职员。一来这个时候招收工职员不会带来社会压力,二来,这一段时间内本就是社会各界为人员就职而头痛的时节,华为此时大招工,无疑是为社会人员就职提供机会,功献是大大的有!必将会得到社会各政界的齐声吹呼和广大社会人员的好感,因为这是极时雨。
 
华为将会采用什么样的工职员招收方式呢?应该把工人和管理以及职工分开区分来讨论。华为的工人招收,相信会多采用向内地各大高职技校招收学生,这是首选的招收方式。原因很简单,学生思想单纯,便于管理;学习接收能力强,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积极性容易调动,便于培训后加大综合生产效率;学生的素质高,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风,也为企业管理带来了方便;团体学生在一起的失业率低,不会有天南海北各自一方而来的人那样工作调动频繁,容易稳固即将一段时间内的企业岗位;学生年轻,手脚灵变,生产效率快。同时向内地分散性的招收学生一来可以打响华为内地的名气,二来也能显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这只是招收工人的一部份途径。
 
然另外一条途径就是向社会海招,华为不可能依靠单一性的学生来承担它企业内部的制造,形成混合招收制有很多好处。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也许有些学校本就是电子学校,可是他们却缺乏社会上的实践经验,而向社会海招,招收一些在电子工厂工作过的年轻工人,这样可以弥补学生缺乏的实际工作实践经验,让经验主义和理论主义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去。一个企业内部本来就该是多元化的分子组成,单一分子体现出来的往往是单一性的个性,不利于综合完美。社会上有经验的年轻工人,他们已从事过电子行业,且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样对于新工作的适应能力就更强,还可以吸取部份同行业当中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有利性经验到华为内部,完善华为的实际操作过程。同时也是打破了单一化生产容易暴露缺陷的不足。让综合性的年轻人互相到一起去探讨,让两者都共同进步。
 
管理人员的招收又分为基层管理和中高层管理,华为的基层管理招收还是会从企业内部开始公平的评选,不可能够从部招收。因为华为是一个高科技IT企业,他们的技术在国内IT行业名列前位,外部的基层管理人员一来不了解实际情况,即时入职,难以发挥管理权限,又容易出现错误。二来本身所了解到的技术含量也不足于华为的管理需要。基层管理现场和实际操作经验要丰富。
 
华为虽然10亿元大辞人,可是核心性技术人员和重要管理人员却不会一时性离职。出现空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来是向原本被企业原有元老级人物压制的有才之人伸出橄榄枝,他们在原本性元老极人物存在之时,虽然自身拥有才华,可是来到华为的时间较短,二来华为内元老极人物霸占着职位而只能够在职位外徘徊。他们自身来就拥有才华,二来已了解了华为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符合华为的一套管理经验,现在又面临职位空缺,正是他们鱼跃龙门的大好时机。另外一方面中高层管理人员同样会向社会上招收,华为此次大辞工也是想换得一些新的管理经验和新的企业血液。让一部份有着丰厚的企业管理经验的中高阶层人士进入华为,打破原有沉湖的平静,让华为的管理经验变的多元化,也让华为内部形成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这是驭人术。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层时提供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时新的管理经验的介入与老的管理经验才能够华为内部管理变成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同时新旧管理人员必定会形成某些意见上的部份对立,这样就会在管理上出现一点点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竞争有矛盾就能够暴露出问题,这也是管理的技巧。
 
据我个人估计,职员在这次大辞职事件当中应该是管理层内流失量最大的。而职员的招收基本上会全部源自于社会。因为职员很多在社会上都通用的,比如行政、PMC、采购、客服、仓储等等部门,而这些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是最容易出现管理混乱或是最容易被固化的部位。
 
三月左右的华为大招工,想必社会上又会有一部份有才华的人有机会到华为这样IT大企业去深造,自已虽然无才无德但为他们憧憬着也同样感到欣慰。
 
华为三月左右断断续续的招工之后,高层又将会把眼光投放到哪里呢?我个人认为这些新员工进厂之后,也够华为高层忙一段时间了。几千人的新人入职,面对这个庞大的数字,必然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人适应环境,熟练掌握新环境中的工作技巧
 
庞大的人员入职,对于新环境的熟悉是最重要的,他们将会是华为新的有生生命力,将主宰着华为未来的命运,对于新环境的熟悉,也是能够胜任工作的第一步要素。只有掌掌握了工作技巧,才能够为华为功献出力量,华为也才能够进入正常的营运状态。
 
二、新旧人员的和谐相处
 
当庞大的新人进入企业之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新人员必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成长起来,必须要得到旧人员的技术传授,同时也要得到旧人员的接受。原本的生产营运要被新人员支撑起来,新旧人员要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大团队,为华为最终的利润奋斗。新旧人员要和谐的混在一起,不能够新人与旧人两个团队。新旧人同时达到技术共亨,达到管理上的互动。
 
三、避免新员工被同化
 
在新旧人员磨合到一起的时候,不要把新员工被老员工同化,更要避免新的管理人员原有管理经验的放弃,一切随大流,再次让新旧人员都钻到一个胡同内,那这样并不是华为10亿元花费后最终想得到的利益。即要让新人员融合到旧人员的环境当中,又要保持新人员身上的种种优点,比如工作积极,思想单纯,新的管理经验的坚定与新旧管理经验的互相磨合而诞生出一套更利于华为成长的管理水平。新人到了新的环境内,必然要处处遵循以前是例子来工作,但是也不能够使他们丧失掉自己原有的本性和优点。
四、质量当下最为薄弱
     
大量新人的涌上,不成熟的技术和不太熟悉的环境加之尚未理顺的管理模式,质量当下最为薄弱,就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产品混在其中。
    
以上四点是新人入职之后,华为当局必须重视之处,不能够让10亿元打水漂,更不能够换汤不换药,钱花了,管理水平还是达不到理想的要求。面对以上四个必须重视之处,凭借个人经验,可作以下几项措施针对性的加以调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人员调整后依然存在不理想的管理水平。
 
一、岗前培训
 
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每一个新人上岗之前,必定会有这一程序。上岗之前的培训是为了避免新人在岗位因不能够胜任而造成过多的材料浪费,在产品当中混入许多劣品,更有甚者会因为不懂的技术操作而造成工伤事故。
 
二、加强新人生活关照
 
不时的了解新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同时打乱他们宿室安排,让新旧人员混合居住,避免新人(特别是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聚众闹事。让新旧人员居住在一起,磨合他们之间的感情,让新旧人员能够互相熟悉,以便营一个好的工作范围。
 
三、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充份利用企业内刊,进行新旧人员的专题报道,引领旧人员带动新人员去适应环境,教他们掌握华为技术。同时让新人员了解华为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内刊的宣传,了解自己所处在的位置和企业的管理思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思考,想出新的适合性管理模式套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去。也通过企业内刊让他们认识华为,融入华为,理解华为,为华为进来的发展开拓进取。
 
四、增加各种管理经验新旧人员对话论坛
 
可以开展一些自由演讲论坛和博论论坛,让新旧管理人员在论坛当中充分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熟悉的管理经验进行互相探讨。旧管理人员熟悉华为企业内的实际情况,但却管理闭塞,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可让新管理人员从对话当中帮他们找出不足,加之改进。新人员有新的管理模式,却对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不太了解,容易造成管理经验的两张皮,不贴切,也可以通过对话论坛让旧人员看到他们管理经验当中的不足,进行指出,也加以改正,达到共同进步,创造出一套符合华为发展的最高管理套路。为华为的实际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种新旧管理经验论坛的对话,不仅可以时刻暴露管理当中的不足,可以让达双方人员互相了解,增进彼此双方管理经验的认识,形成全面性的进步,也会对未来华为管理层上的互相辩论,互相博弈打下一个平台。为将来华为内部管理层次形成不同的管理结构,时刻根据市场调整内部管理结构。也便于最高领导人对内部管理模式的套入,会在双方的博弈当中看出新的管理模式的优势,让大家充从骨子里充份接受。
 
五、加强质量监督
     
为了避免新人大量涌入和技术一时不成熟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在新入上岗后的初始阶段内,应该加大对质量的控制,形成产中控制,产后检查的网络式质量监控系统,让旧人员去检验新人员的质量,进行产品全检,避免任何一个不良品流入社会当中。同时,也应该让旧管理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曾经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对新人进行重复性的技术传授和质量督导。在进行随时性的质量教育,在心中自动形成质量控制意识,为将来的企业发展辅路。
 
新人入职后的过渡阶段非常重要,搞不会好就失去了以前花钱想要得到的效果,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质量的薄弱环节,一旦松懈,就会造成影响企业最终产品质量不良的社会效应,不能够因一时内部结构调整而影响整个品牌的社会名益。
 
当新人在企业内部完全稳定之后,华为高层的眼光会转变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上。主要通过以几个表现形式。
 
一、下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新生产管理模式的套入是华为此次龙颜大怒的主要原因吧!当新员工稳定之后,新老员工组建的和谐团队内,下一套适合华为发展的管理模式,既能够保持华为新员工前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他们的思想对待一切东西的接收意愿性强,因为虽然已熟,可还没有形成思维定性,对待新的管理模式的执行起来,也能够达到上层领导愿意看到的热潮。老员工也会跟着新人的带动而积极起来,更主要的是,旧人不会放下面子在新管理模式上向新人认输,会形成自觉执行时的暗暗较劲,对于真正的管理深入基层是一次非常有利的时机,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大企业不会轻易放弃。中国众多大企业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可是真正能够管理透明,管理完善的企业,却也是少之极少。华为作为中国IT企业的门户,对待新管理模式套入来迎战市场的渴望也一定非常高。我的“台球策划理论”内始终都把企业作为品牌的核心控制点。
 
二、提高质量,节约成本
 
“提高质量,节约成本”虽然是老调重谈,可我依然相信这还是中国当务之时每个企业最基本性的要求。虽然华为是大企业,我依然相信,不论多大的企业,都还有质量上不足的缺陷需要我们不断的继续完善。因为质量和成本是一个品牌立足于世最最原始性的条件,只有高质量低成本的品牌才能够长久的屹立于市场而不败。此时的华为综合接收能力强,新人培训频繁,质量和成本还将会是华为的核心企业内部培训方向。只在骨子里给他们灌输质量和成本意识,从“小”开始培训教育,这样才能够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在未来企业竞争当中为华为卖力。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质量依然有待考验,这也是中国很多大企业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原因,华为作为中国IT企业的门户,要想把商品推出国界,长久的站立国际市场,在拥有了高科技技术之后,质量必然成为他们的首要瓶颈所在。而中国企业的管理上的不足,而造成材料浪费和劳动力的浪费应该也名列世界前茅!原有的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中国不断的变弱,抓管理,环环把关,节约成本,模仿国际大企业的生存技巧,还是值得我们国内企业学习的。
 
三、加薪
 
华为现有的工资虽然在中国IT企业一直名列前位,但是随着近两年中国国内物价的上涨,内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边缘沿海企业劳动力也在锐减,加之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工人薪资待遇也在慢慢的开始加高。在南方的很多企业也开始不断的上调内部薪资待遇。而此时的华为工资在国内同行业当中优势就开始下滑,这不利于华为在中国大企业的品牌声益,也不利于华为抢占中国劳力市场,无法以最大的优势,获得中国的高技术人才的流入。加薪也是打品牌的一种隐性战略手段,只有高薪水才能够吸引国人的目光。随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华为对企业内部的薪资调整也将会打破以前的形式,使原有的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缩小,符合国家发展需要,避免出现高低薪资差距数十倍的现象。我相信这也是华为对外界比较具有说服力的一个亮点。华为10亿元大辞人事件中的那10亿仅仅是一个战略口号,实际用到的资金将将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我并不了解华为,连最基本的薪资待遇也不知道,所以我无法推算),如果这10亿元也把后期的薪资调整预算加在其内,我估计这样就能够名至实归。
 
以上几点是我推算华为2007年10月份的10亿元大辞人事件后,华为接着要来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因为我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而进行思想模拟推断,所以不一定就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情况。这只是作为一个策划人员对待此事的后期波动引起的一点暇想而已。
     
策划是一个连续而又系统性的工作,我们不能够总是把眼光放在一个已成定局的亮点之上,那么策划就失去了其本质上的特色,与一个社会评论员就毫无区别了。
     
即使我以前对华为大辞人事件的推算是错误的,那么我现在所推论的几点,也应该依然能够满足华为当下5个月高级管理人员的眼球投放需求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什么类型经理人成为新春争夺焦点

下一篇:守住自己的价值信念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