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负责人郑全战最近比较忙。他不是忙于软件开发,而是忙于招人。
上个月,郑全战往返奔波于北京、上海、武汉、合肥、深圳五个城市的高校之间,最密集的一个星期,他在天上的时间超过12小时,“我们真的是求贤若渴”。
这个研究院是腾讯投资1亿元组建的,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个研究院。目前,这个研究院正面临一个窘境:他开出了35万元年薪,却很难找到那些优秀的人才。那些国内的优秀人才,或者选择出国,或者选择去像微软和谷歌这样的“大公司”。
35万年薪与人才之困
腾讯投资1亿元组建了研究院,基于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一句话:“腾讯研究院要组建一流的人才团队、打造一流的互联网技术研究平台、创造一流的创新环境、实现一流的用户价值。”
这些所有“一流”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高端人才的引入和培养。而眼下摆在郑全战面前的,是顶尖人才引进的瓶颈。两个多月的招聘中,郑全战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遗憾”这两个字: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苗子,对方却进了跨国公司。
“中国每年的毕业生中,互联网领域最顶尖的人才,七成以上都去了微软和Google这样的跨国公司。”郑全战说。
张皖志是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工语音合成的开发工作,深得导师器重,他的导师希望他完成硕士课程之后可以留在所里继续服务,几经挽留之下,张皖志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美国的征途。
“实际上,中科院计算机所在这个领域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但是大家还是愿意去具有国际背景的企业和机构。”张皖志的一位同学这样描述。
张皖志的学弟江介峰曾经在2002年微软研究院作为访问学生工作了三个月,他向记者表示:“在微软研究院的三个月让他有机会结识许多技术上的‘牛人’,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据他介绍,中科院自动化所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中有超过半数都选择了海外留学或者进入外企的技术部门,留在国内的只是小部分。
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内计算机顶尖科研机构之一的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现象并非个案,相隔不远的清华、北大等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超过大量的毕业生把留学或者进入外企放在第一选择。
腾讯研究院从人力资源部那里拿到了年薪最高可达35万的支持力度,“我们将提供不亚于任何一家顶尖互联网企业的薪酬待遇”,但在郑全战这个有着十多年开发经验的技术人员眼中,对于顶尖人才的引进,待遇不是唯一。
刚刚发布的腾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目前腾讯的注册账户和活跃账户数分别达到7.153亿和2.887亿。自2004年上市以来,腾讯的股价已经上升了十多倍。腾讯每天最高同时在线的人数则超过3260万,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微软的MSN Messenger之外已经没有对手。
尽管答卷已经相当出色,但是让郑全战头疼的是,应届毕业生中对于腾讯的认知与“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也可以从记者与江介峰的谈话中得到印证,虽然对腾讯研究院不大了解,但是他还是认为就算待遇可能会更好一些,他还是愿意去有大量技术积累的微软或者Google。
腾讯联席CTO熊明华则讲了一件小事,前不久,美国有家公司特意找到腾讯,想购买腾讯在美国申请的一个专利,这是第一次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申请的专利。
“我们拥有400多项互联网方面的专利,这在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中是最多的。”郑全战认为腾讯在即时通讯方面的技术积累并不输于国际国内任何一家企业。
专利的背后是人才的积累,从国际互联网巨擘的手中抢人,就是为自己争得生存空间,腾讯研究院,已经卷入了这场本土互联网企业的人才争夺战。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