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人在职场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绩效考核小故事——两熊赛蜜

2017/3/17 3:14: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它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每过完一个季度,黑熊就公布每只蜜蜂的工作量;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测量每只蜜蜂每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测量结果张榜公布。它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黑熊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另外,黑熊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而棕熊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激励是手段,激励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显突出。

     小故事解读绩效管理简介:从两次“军功授爵”,看绩效管理工具的适用性     
   绩效管理工具很多,容易让人眼花缭乱。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没赶上“管理丛林”时期的那股热浪。但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对西方管理工具的学习与引进可谓神速。其中,自然包括大量的绩效管理工具,如我们目前常用的目标管理、360度考核、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
  这些工具很快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中得到推广。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考核者还是被考核者都抱怨良多。原因何在?不顾国情,不顾东西方文化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就“东施效颦”,自然容易碰壁。
  这里就涉及到绩效管理工具的适用性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战国时期。
  秦国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按照杀敌数量,将爵位分为20级,分别与士兵的自由民身份、职位晋升、福利待遇作了明确、具体的“挂钩”。
  该制度规定:秦军士兵斩获敌人两个首级,家人即可获自由民身份,获得田产。杀敌越多,爵位越高,享受的福利待遇就越高,并且这种爵位在秦国可以子子孙孙世袭下去。也难怪秦军士兵作战时总是轻装上阵,左手提着俘虏的首级,右手执刃冲锋。秦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累计杀敌160余万,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同样的“军功授爵”,成就了百万虎狼秦军的光辉大业,但却成为明万历年间的百姓之祸。当时,明首辅张居正为抵御北部蒙古军队和东部沿海倭寇的袭扰,欲仿效秦军激励机制,实施“军功授爵”制,也是按照杀敌数量,按功论赏,企图打造出一支“国之利器”的明军。但政策实施后,明军官兵却大量捕杀边境的流民;同时,花钱贿赂负责验证杀敌数量的小吏,采取欺骗的手段获得爵位,直至朝廷启用戚继光治军为止。
  为什么同样的业绩考核体系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很简单:秦国实施耕战政策,士兵常年征战,不但自己食不果腹,家人尚且为奴,能获取保证世袭的爵位,激励作用相当大;而明朝万历年间,士兵已经成为一个混饭吃的职业,何苦来还要和蒙古骑兵玩命,再加上明朝的“军功授爵”,缺乏秦时对弄虚作假极为严厉的配套惩戒机制,制度失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涉及到绩效管理工具的选择问题。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无论是采取价值判断为导向的EVA考核方法,还是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BSC系统,乃至继续沿用以KPI考核为核心的目标管理系统,都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内外部环境的审慎把握,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基础和绩效文化。同时,绩效管理系统一旦确定了考核指标,导向性就立刻显现,只有建立相应的过程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企业所有员工都围绕这个“指挥棒”行事。如果没有科学的业绩衡量机制,疏于防范,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格局,不进行考核可能会更好。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企业应夯实管理基础,结合所处的发展阶段,适时选取适合自身业绩文化的绩效管理工具,才是上策。当然,当企业内部有类似“大企业病”等诟病存在时,大胆采取流程重组应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前提。

  从“追捕曲线”,看绩效管理体系的导入策略  
  导入绩效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的执行。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要求注意力集中,同时也要采取诸多措施保证政令畅通。因此,要达成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既要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眼光,更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绩效管理中除了比较直白的利益追求外,还需要讲究策略。
  猎狗在追赶兔子的时候,一直紧紧盯着兔子运动的轨迹,兔子转弯,猎狗就转弯;兔子直跑,猎狗就直追。猎狗会随时改变自己的追捕方向,使自己与兔子始终保持最短的距离。猎狗通过这种“紧盯战术”,逐步缩短了两者的距离,直至捕到兔子。猎狗的行动轨迹就形成了著名的“追捕曲线”。
  实际上,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两点之间最短的都不一定是直线。为了达成目标,有的时候曲线的作用远比直线来得实在,来得有用。
  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类似“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抱怨。这些抱怨看起来有道理。但关键在于,一套设计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应该具备消除这些问题的安全机制——针对在实施绩效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抱怨而言,一家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需要若干年后才能有所收益,但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考核什么,才能得到什么。如果考核者本身要的是短期收益,那么谁会去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呢?
  理性的被考核者,势必会选择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当很多“操纵业绩”的行为出现后,你能说这只是这些被考核者的问题吗?当前人在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的时候,其绩效指标必然要涉及长远利益;当前人栽的树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继任者的绩效指标必然需要水涨船高。如此,还会有类似的抱怨吗?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被国人误传了上千年的六句话

下一篇:中国式管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联姻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