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接触"的消费者洞察
[1313/0]
-
吧主
某个即食通心粉厂家,通过消费者研究发现,消费者喜欢在烹制通心粉时,自己加入一点洋葱。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厂家的研发人员在开发新产品时,加入了洋葱。此后厂家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消费者在烹制通心粉时,仍然加入洋葱。厂家对此迷惑不解。
其实,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真相":家庭主妇在给家人烹制即食通心粉的时候,有一种没有尽到家庭主妇职责的内疚感,为了消除这种内疚感,她们加入一点自己准备的洋葱,表明这顿饭是自己精心准备的,自己不是一个偷懒的、不称职的家庭主妇。
发现"隐藏的真相"就是消费者洞察。比较直观地理解消费者洞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人的行为看心理。通常情况下,消费者表现出来的行为总是自有其原因,这些原因,有些是消费者挂在嘴上愿意和你说的,大多是一些表面的原因,或者是一些人人皆知的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是消费者不会和你说的,要么是他不愿意说,要么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是这些原因在驱动其行为。发现这些消费者说不出来却又驱动他行为的因素,就是消费者洞察。
日前举办的"科特勒品牌领袖"研修峰会有一个关于消费者洞察的专题,探讨如何挖掘消费者洞察。在讨论如何掌握消费者洞察技巧之前,我想重点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由谁掌握消费者洞察?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在"Google"(搜索)消费者洞察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你"Google"中文"消费者洞察"时,你能找到的大部分观点、案例、讨论基本上来自于广告公司,其中包括国际4A广告公司的大拿(如奥美),见解很深刻。当你"Google"英文"consumerinsight"的时候,你能找到的各种素材、案例、出版物基本上来自于市场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市场研究机构中的各位大拿(如A.C.Nielsen),观点很新颖。
广告公司关注"消费者洞察",实乃天经地义。因为绝大部分好的广告创意背后都有一个好的消费者洞察作为支撑,所以广告公司把获得消费者洞察视为自己竞争力的根本,缺少了这个根本,广告公司的作品就成了平庸的、随大流的作品,在比稿时是缺乏竞争力的。市场研究机构关注消费者洞察,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消费者洞察来自于消费者,研究消费者是市场研究机构干活吃饭的出发点;况且,市场研究机构的职责,除了为客户提供数据之外,更要为客户提供具有市场远见的判断机会,通过深度挖掘获得的消费者洞察,恰恰是这些判断机会中的一种。
我有些不解乃至担心的是:品牌经理、市场总监们是否关注"消费者洞察"?不妨仔细想一想:我们每年会花多少时间去了解"消费者洞察"呢?
毫无疑问,品牌经理、市场总监们比较忙,忙着分析数据,忙着做计划,忙着汇报,忙着应付各种紧急而重要、紧急而不重要的事……那我们留给自己多少时间去了解消费者洞察?既往的经验告诉我,一些品牌经理比较喜欢看研究报告,喜欢指挥很多人帮助自己"了解"消费者,自己却因为"很忙"而很少接近消费者。
如果你也置身于这种状态中,那么请你关注这样一个事实:绝大多数消费者洞察不是来自于量化的研究数据和书面的研究报告,而是来自于与消费者的直接、深度接触中。
怎么样才能称之为"与消费者直接、深度接触"呢?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宝洁公司曾经在中国北方农村的一户农家租了一个房间,每天宝洁公司的工作人员与这户农民同吃、同住,陪着人家干农活。宝洁公司的工作人员包括品牌经理、研究经理、总监等,一个月轮换一次。
如果你习惯于坐在写字楼里,如果你习惯于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如果你习惯于把市场研究报告作为获取消费者信息的唯一渠道,那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走出去吧,去和你的消费者亲密接触!
作者:汪德宏
作者:bxyxy 日期:2009/9/22 11:00:05 回复
[首页]
[上页]
1
[下页]
[尾页]
每页20条 1条/1页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