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新科技赔钱的致命伤
[1190/0]
-
吧主
WiMax(微波存取无线都会区域网路)的保证是,能在远超过现有科技可能办到的实际范围内,提供速度快得多的无线传输。WiMax科技的使用,能为大量潜在性应用带来高度弹性。这意味着,在电话与有线电视业者无意架设必要线路的地方,WiMax能在目前没有宽频服务的偏远地区派上用场。WiMax还能涵盖整个都会地区,提供真正无线行动能力。
WiMax的长处在于,无线存取比有线电视的电缆线路或DSL廉价,而且比较容易延伸到郊区与偏远地区。根据行动能力(Mobile Competency)研究公司评估,一旦这项科技标准确定,用户端设备的成本,可望从800美元降至2006或2007年的300到400美元。
尽管已有这些进展,WiMax仍面临重大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这项科技由谁付费的问题难以解答。应由公司建立WiMax发报装置,然后由使用者支付存取费用?或应由城市付费,在关键地区建立WiMax基地台,供企业与商务用途,然后任人免费使用,或将网路整体批发,卖给服务供应商?
对许多业者来说,WiMax既是一项机会,同时又是一项威胁。它不仅威胁到DSL与有线电视的电缆线路服务供应商,由于具有并入网路电话透过网际网路打电话的潜力,它对长途电话业者也造成威胁。英特尔是WiMax背后的主要推手。这家公司计划在两、三年内推出能运用WiMax的迅驰(Centrino)在2008年装入每台笔记型电脑中,建立WiMax基地台可能提供绝佳商机。但在同时,刚愎自用的电信服务供应大厂仍认为,WiMax不过是许多值得考虑的科技之一而已。
WiMax的应用潜力过于庞杂,这种缺乏重心的情况,可能导致它无力为世人带来任何单一重大印象。星巴克会将Wi-F升级为WiMax?在"WiMax究竟就技术面而言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以后,"WiMax就实用面而言是什么"的更大问题,必将成为探讨焦点。WiMax既缺乏重心,又面对许多相互竞争的科技,由此来看,它不大可能成为极力支持者口中的大赢家。
支持WiMax的人,除了说这项科技运作得完美无缺,而且标准制定在即,还提出几项论点。他们说,英特尔对WiMax的公开支持,可以带动这项科技的采用;他们说,运输业者会支持它。还有,很重要的是,使用者渴望将Wi-F升级。
英特尔确实曾在企业或消费者间大发利市,证明它在利用潜在需求、拓展市场方面做得很成功,但这一次它的销售对象是电信业者。WiMax既可能吞噬他们既有财源,还可能让他们想到他们在2000年对3G网路下的赌注,仍是他们最惨重的挫败。
电信业者是否想设置WiMax?看来不会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尽管使用者或许有一天会要求更好、更快的高速服务,就目前而言,危机很低。在星巴克,我们仍在为使用笔记型电脑而不断调适。WiMax几乎不可能在今后三年改变全球风貌。依我看,它只能做一些利基运用,在偏远地区提供高速服务。
就WiMax而言,采用认知痛苦总和的成员包括使用者到服务供应商,再到无数装备供应商——这名单实在太长,类型也实在太多,似乎不可能知道从何谈起,从何结果。装备供应商既已在新一代3G无线装备的销售上投下大笔资金,在苦等这许多年,准备出售他们那些昂贵的装备之际,如果突然变换跑道,开始支持相对廉价的WiMax装备,一定会让人觉得他们疯了!终端使用者希求的,是让他们的笔记型电脑能够根据标准化的Wi-F科技尽情发挥,他们不想运用尚未标准化,又会强迫他们换一台笔记型电脑的WiMax。WiMax的采用,有待答复的疑点太多。每当碰上问题这么多的一项科技,我们总会在一般预期的普及时间上再多加个几年。
以顾客导向为核心 九项准则看科技前景
科技可能"发生",但它未必能良好运作。必须再一次强调的是,科技的成败并非取决于核心科技。科技革新达不到商业目标的大半原因,不是因为它们的核心科技没达到预定成果,而是因为这些科技没有以顾客为导向——或许原本需要这些科技的客户,却被它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吓得半死!
以下提出九种准则,帮助读者精确了解一家公司、一位企业主或一个管理团队究竟在做什么。
准则一:成功的核心意义。旨在了解你的管理团队,是否活在另一个心理星球。他们认为改变很容易,或认为改变很难?在他们眼中,一项新产品的推出是变化,还是科技?管理高层是否仍然活在过去"只要做出产品,顾客自会上门"的世界,或是活在"危机"与"认知痛苦"相互作用的世界。
准则二:对产品上、下市场的认定标准。在于判定管理团队对产品发展与上市等问题的处理。他们是否"懂得"新产品在市场上成功几率很低的道理?除了销售数字以外,对成功还有什么认定标准?
准则三:是否迷信摩尔定律与葛洛夫法则?如果你问他们开创性,但他们回答功能、特性与艰涩性科技,对使用者经验却只字不提,你可能就遇到难题了:你面对的正是"只要做出产品,顾客自会上门"类型的管理团队。
准则四:消费者是谁?约九成的公司在研发颠覆科技的技巧上,比他们为客户发展、行销、销售颠覆性服务的技巧,要高明得太多。一个管理团队不能一心一意只想到科技,应该无时无刻不挂念着服务潜在客户。这两者的差异很大。
准则五:采用认知痛苦。有这种"危机"的使用者,不愿买这项产品的最重要的五个理由是什么?一个很烂的答案是,"事实上,追根究底,这一切都是价格的问题。"更糟的答案是,"我就给你有这种''危机''的使用者不愿买的五个理由:价格、价格、价格、价格、与价格。"该怎么做才能让采用认知痛苦最低?好的答案是,"为降低采用的痛苦,我们锁定了七个必须加以减少的方面,价格是其中第六个。我们认为有五件事比价格还重要,你愿意听我们一一叙述吗?"
准则六:客制化的衡量机制。管理团队在推出一项产品之初,往往不能专注于特定的目标族群,因为他们经常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使用他们的产品,造成销售无法聚焦。公司应对经销有一套详尽思考程序。而不是完全将赌注压在产品上面。
准则七:内部设计与发展。科技大锅调制的产品,有95%成果不符预期,不仅如此,丑陋的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产品不断失败的原因。更恶劣的是,这些文化因素往往形成障碍,使组织无法推动提高整个系统效益的改革。
准则八:改变的能力。市值超过2亿美元的科技公司有600多家,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至少能在一件事物上做得极好。但他们一定也有几件做得不太好、甚或做得极度失败的事。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失败,极为重要。在若干环境中,创造活动会停摆、跳脱窠臼的思考会中止,科技人主控一切,有关科技人不知道使用者经验的任何说法都遭消音。这类环境极为可怕。
准则九:学习,再学习。重点不在于使科技上市,在于使科技更贴切,在于尽可能让使用者轻松采用那个贴切的科技。
作者:124.206.28.* 日期:2009/10/10 10:07:31 回复
[首页]
[上页]
1
[下页]
[尾页]
每页20条 1条/1页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