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领导艺术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超强成就动机的老板反思

2016/7/15 9:19: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

  最近,友泰咨询顺利做完了几个民营企业的咨询项目,接触到了一类性格特征非常鲜明的老板,他们是具备“超强的成就动机”的人。他们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从辛苦打工到自己艰苦创业,发展到今天,他们个人却面临到一系列困惑。我们仅以其中一个创业老板为例,来探究一下他们的共性特点和成长与管理的规律,看看他们自身如何完成自我超越,经理人又如何与他们打交道。

    该公司属于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企业,创始人王总在访谈中告诉我们,最近三年来,自己都在面临一个困惑,对于自己超强的成就动机给工作和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思考这种成就动机的正面的和负面效应,应该如何平衡?

    多年以前,他离开老家出来闯荡之前,做过一个性格测试,测评结果显示,自己在自我激励方面非常强烈,而自己和一些朋友也是如此认为;还有一个,追求成功的自我成就动机十分鲜明。一直以来,他把这些当作求学工作和做事的法宝,并且不断强化,自我认同。

    王总来上海发展的这些年所走过的路,从研究生的学习和适应社会,从外资软件公司到内资软件公司,从一般技术员到公司高层,从打工到组队创业。自己总结,在同行中算是做的非常不错的了,有运气,也有比别人更加努力的成份,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自我激励和超强的成就动机。其实每一次变化和跳跃,这些看似三级跳的变化,都隐含了相当大的风险,但是由于自我对成就动机的追求,不断调整适应环境的把握能力,驱使他敢于去做一些冒险,尽管这些冒险和那些身无分文创业的江浙老板所担的风险相比,还是“没有风险的风险”。可是,他认为,我们这些所谓知识型人才、专业人员,能这么做,胆子和魄力也是可以的,他自我评价还是敢闯敢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逐渐发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技术吃饭和维持基本的生存,问题是不大了,但是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还有要不断超越自己,带领团队前进,自己遇到的人际沟通挑战已经越来越大,有时候感觉迷茫,甚至力不从心。

    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按照友泰咨询“管理一定要落地”的咨询方法,咨询团队从他的童年和家庭开始研究。王总个人的家庭背景也许与此有些关联,由于他们家是从农村的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那种环境迫使他们要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随时随地,他和兄弟姐姐们都能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尽管在家里排行老五,与哥哥姐姐相比,吃的苦受的累,少了很多,但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家庭生活中的那些苦难,父母受到的各种非难,还有来自经济的压力,在他的内心深处,感触也是很深的。王总说,至今都无法忘记那些催人泪下的场景和镜头。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压力迫使全家人,完全集中精力在求生和挣钱上了,父母同时要养活一家9口人。

    所以,他的家里产生了一种文化:关心工作,关心事,远远多于关心人,关心心情和亲情。这其实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共同特点,用管理学的话说是:工作导向太强,关系导向太弱。

    在他们家人的口头语言和表面行动上,你看不到亲密浓情,在正常时候,大家之间看不到太多亲情的痕迹,兄弟姐妹之间都是直接叫名字,很少有非常体贴、悉心呵护、无比关爱的举动,那是一种“隐藏的亲情”。

    但千万要注意,绝对不是说没有亲情,而是一种复杂的,绝对可靠的,足以让人感动的情、亲、爱,只有关键时刻才会显现出来,尤其是在面对困难需要团结的时候,全家人都能够互相体谅共同奋斗,顾全大局,姐姐姐夫对家里的支持关心,大哥给他读书的支持,大姐在病危中一家人的协同抗战,兄弟几个常年在外地,姐姐姐夫们对父母和弟弟妹妹们的无私关照,还有许多许多。

这种亲情血浓于水,无法化开的,默默地显示在无言的行动中和内心深处,这是家庭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感受得很强烈。

    我们无法判断,这种家庭文化对王总和他的公司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但是客观上存在确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正面作用还是居多,这种文化驱使他不断努力艰苦奋斗,而且比别人更加快速吃苦,转型,让自己升级换代,适应环境。

    但是,负面作用也是存在。特别是这几年公司做出一点业绩和规模后,王总在人际关系和沟通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这种缺陷。对此,我们项目组对他的自我反省和不回避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表示敬重,对于他的自我超越精神,我们感到由衷的钦佩。我们相信有这样气度的企业家,将来的事业做出辉煌业绩,应该不是天方夜谈。

    一,王总在语言上很少赞美别人,肯定别人,认可别人,即使心理非常认可,加上多年做研发和测试的职业习惯,变的更加对人苛刻,挑毛病,甚至吹毛求疵,到家庭、朋友、同事、下属员工的交往中,看的越来越明显了,无处不在,这些东西已经深刻在影响他的行为和心情。

    那种“吝啬赞美”的环境,在那样的家庭可以,但是在他的新公司,自己的这种风格却受到了挑战。在公司员工和同事之间,王总的认同和肯定,如果不说出来,别人怎么会明白呢?公司甚至出现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优秀员工要离职,他说我感觉公司不认可我,肯定是做的不好,结果王总一听苦笑不得,他说,我很欣赏他的,他的工作确实很漂亮的,怎么会觉得我们不满意呢?原因就在于人家从来没有听到过王总的一句表扬。

    二,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超强的成就动机,导致自己过得很累,很辛苦,每天玩命工作,很少休息,他说,其实我经常担心未来,担心“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生活,所以不断地催促自己工作,也要求别人这样工作,结果弄的大家都不开心。过度的危机意识,过度的担心,就变成杞人忧天了。用他的话说:我很自信,但是不敢乐观!

    有时候,自己和公司已经做的不错了,本来应该给自己和团队一点鼓励和表扬,但是往往他只能看到可以做得更加完美的一点点小毛病,而要求大家做的更好。他慢慢地意识到,忽略了给员工表扬,不能肯定员工,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光靠自己一个人,要干出点什么大成绩,恐怕很难。其实,有时候工作的演变有其特定的规律,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过多担心,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无谓增加的负担。

    很多农村打拼出来的人,在孩提时代经历过艰苦生活,或者像他一样的创业老板,他们在创业初级阶段,经历了许许多多非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折磨,化解了无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在成功地走出来农村,也成功做出了一个规模不错的公司,这时候,身上留下有些或好或坏的痕迹看起来是难免,这种痕迹还是很深的。他们曾经穷过苦过,现在好点了,也还是不敢丝毫松懈懈怠,一直都对自己要求很高,有时,推己及人,也要求员工如此,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员工可不一定会接受。这个度如何把握,如何平衡,确实有点难。

    三,这种性格的形成,除了家庭背景的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自己追求成功的性格特质所决定的。

    记得哈佛商业评论有篇文章,大概叫“扼住成就动机的欲望”,说的是,那些成功的创业老板或企业家,在他们的职业习惯中形成了过度追求自我成就的欲望,以至于在工作中处处好表现自我,工作过于追求效率和业绩,忽略了关心人,关心人的心情和感受,对员工的责骂多,表扬少,而这样的结果是,自己过于追求完美,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瑕疵。

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不完美的事情,就变得情绪不稳定,心情受影响,生活上和工作中,不开心的时候很多,情绪化突出。

    看到这篇文章,友泰咨询项目组感触很深,对照王总的特点,何其相似。然后,我们又给他做了一个新的测试,结论是他接近于“独立完美主义者”,和当年他在老家时候测试的结果大体上相近,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加上,最近几年他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体会,自己逐渐深刻感受到,如果自己不能在这些方面改进,而且是很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制约,要想做出什么出色业绩来,恐怕是不现实的。

    然而,按照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的观点,要追求成功,需要自己的信念不断坚强。而创业阶段,需要创始人果敢坚毅,甚至独断专行。但是,他们在现实中又面临着多种矛盾,需要寻找到调整自己行为方式的恰当方法,外界也希望他们不断自我超越,希望可以融合出来一种新的管理风格,这些也是王总在后来需要不断摸索的。

    近日,看到皇明太阳能公司老总黄鸣的博客文章:咱自个儿得成全自个儿。其中谈到两个观点,一是,要学会自我激励,外界的认同固然重要,但内力还要靠自己。

    第二个观点,是要学会区两种境界的自我激励:一种是孤立的完美的与世隔绝的自我激励;一种是顺应社会大趋势潮流的自我激励。前者代表是巴顿将军,后者以丘吉尔、罗斯福为代表,还有巴顿的上司麦克阿瑟。

    其中对巴顿的点评,按照本人以前的观点来说,一定会坚决否认坚决反对的。因为,笔者曾经是巴顿的忠实“粉丝”,在大学里曾经专门请客,让同学们去看电影“巴顿将军”;多年后考研时,把巴顿的演讲打印出来,放到桌面上,时时激励自己;多年后,为企业培训营销人员,我经常专门以巴顿的演讲为例,来激励销售人员奋勇向前。

    但是,事过境迁,尤其是和这位王总密切接触之后,对于黄鸣的观点,我居然完全赞同。巴顿确实是个“生死都为战争的将军”,他和战士们,在他的强烈斗志和追求成功、胜利的动机激励下,不少人患上“战斗忧虑症”,身心都被备受煎熬。

    有时候,许多管理者,特别是创业者,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不合时宜地强制地要求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和思考,如果不能立即实现,就会变得暴躁无比,自己和团队都焦虑万分。

    这种情况,在另外一个客户的董事长肖总身上,看到的情况,恐怕比这还要更加严重,他和管理团队去年患的就是这种“成功焦虑症”,他们不惜代价地追求快速增长和超常规的业绩,导致很多人不堪高压,精神失常,失眠,甚至家庭破裂,公司文化有崩溃的危险。

    回到前面谈到的自我激励,做个总结,自我激励可以分为三种:“独立完美的自我激励”、“顺应时代的自我激励”、“团队和谐的自我激励”。

    “独立完美的自我激励”:就是巴顿、王总和肖总为代表,他们过度追求个人成就感,过分强调快速成长和效率,关注工作多过关心人,容易患上“成功焦虑症”。弄不好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需要十分谨慎,尤其要防止专制权威的这种自我激励的过度扩散,蔓延,危害整个团队氛围。

    “顺应时代的自我激励”:这是从社会层面大环境说的,许多政治人物和关键知名人士在大事件,大危难上,可以顾全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激励自我,而不是逆流而动,与时代与社会为敌而战,即使阶段性被人看成“孤单英雄”,也敢做敢为,最终为历史做出贡献。

“团队和谐的自我激励”:这是一种融合“独立完美的自我激励”基础上的新境界,在追求成功的力度上不是简单地做“偏执狂”,要把握好度,要注重团队的力量,保持团队和谐基础上,努力实现自我激励和团队激励,适当减轻成就动机,增强亲和动机。最终,达成个人成就和团队成就的共同实现。

    其实很多经理人和创业者需要的就是第三种自我激励。

    友泰咨询认为,“团队和谐的自我激励”需要体现三个方面的指标:

    1,注重团队氛围的营造,而不是简单的个人英雄主义,独裁地发号施令,而是有些沟通,有些商量地发挥团队力量,强调团队和集体力量,这种自我激励、自我驱动的力量可以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2,关注人文和员工心理,在强调业绩指标和高压力同时,要适当考虑员工的心理感受,做些人文关怀的事情,安慰他们容易受伤的心,高压下员工容易疲劳,他们的精神状态需要不断补充营养予以保养。如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实施,适当调休放假,邀请亲友参加公司活动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3,在团队迷失方向的时候,能够依靠良好的团队基础,发挥独立完美的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带领团队走出低谷,奋勇前进。这时,巴顿的那种“独立完美的自我激励”价值还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比尔盖茨与鲍尔默相处的艺术

下一篇:世界级企业 龙来也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