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了什么?
任志强在中国商业界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的名气来自于肆无忌惮的“大嘴巴”。
近年来,他每一开口必平地溅起一番波澜,精彩的“任氏语录”包括:“商品房只给中高收入者住,我不考虑穷人”、“房地产商人们是弱势群体”、“房地产就应该是暴利”、“开发企业同样受法律的保护,没有必要、也不应公布自己的成本”、“买卖有理、炒房无罪,禁止炒房就是违宪”、“小户型若跌价,开发商有权不盖房”、“中国应该分穷人区、富人区”……于是他被一家财经杂志称为是“人民公敌”,还被网民评为“全国最该挨打的三个人之一”。
他最近的新论是“宏观调控是为了促进房价的稳步上涨”。很显然,这是一句没有人听着会顺耳的话。今年2月,就当地产界的另一个领袖人物、也是他的老朋友王石提出“拐点论”之后,他又第一个跳出来反驳,甚至在博客中将之暗讽为“苍蝇”:“也许(拐点论)背后还藏着许多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秘密’,或仅仅是源于这些‘秘密’而做‘秀’……经济规律更不会因为有几只苍蝇在嗡嗡叫就改变内存中固有的运行规律,苍蝇也不会让‘拐点’出现。”言辞之刻薄令人不安。
他为什么这样说?
此次为了访问任志强,我仔细阅读了他几乎所有的言论。让我意外的是,他的言论被曲解和误读的程度之大让人吃惊。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家呢?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述方式?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据潘石屹分析:“任志强因为性格的关系,在周围树立了这么多的敌人。”任自己的解释则是:“我更愿意说真话的原因在于被欺骗的太多了。我不想被别人欺骗,自然也就不能去欺骗别人。说得多则在于,这个阵地你不用真话去占领,就会被别人用假话去占领。”在接受我访问时,他一直颇自得于此。
而我的疑问则是:当一个公众人物的观点老是被曲解和误读,那么一定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事实上,在当今中国,社会精英在话语表达能力上的困境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任志强不是惟一的。近年来,企业界出现了一群任志强式人物,更可怕的是,即便是一些严谨的经济学家居然也开始用这样的野蛮语言销售他们的思想,且无一不引起巨大争议。这些话粗一听到,痛感其逻辑似已错乱到了该住院的地步,然而,有心人认真细读,却恍然原来也是一些正常,甚至十分中庸的寻常之理。
非这样说不可吗?
这种“野蛮”而颇有点草根暴力气质的语言方式已产生了两个后果。首先,一个正确的观点,可能因为错误的表达方式而被唾弃和攻击。紧接着,社会精英对公众的愤怒发动反击,进而激发出公众的新一轮愤怒,造成新的更深的伤害。这种互为伤害的舆论互动,在缺乏理性的互联网上被成倍放大,民粹主义的“逻辑暴力”与某些精英阶层的“语言暴力”,最终造成了一种紧张的公众讨论空间。我们的公众人物一直没有学会用一种理性温和、具建设性的话语方式来跟大众沟通,他们更喜欢用耸人听闻的语言来挑逗大众,吸引眼球,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以及社会责任心。这种“气质”现在终于释放出了所有的毒素。
任志强曾经在博客中引述法国戏剧大师莫里哀的话称:“大部分人是死于治疗,而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事实上,他自己也正陷入了这样的尴尬。他的绝大多数观点之所以遭到炮轰和妖魔化,不是因为观点本身,而是因为他的表述方式。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