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领导艺术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在创业的十字路口

2015/11/18 5:50: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当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发展经历了成功期与辉煌期之后,多数人进入了困惑期,在他们自己看来已触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有的人选择留守如今的事业;有的人将目光转向创业,这并非他们不得已的选择,确正是他们心中一直以来魂萦梦牵的梦想。

  当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发展经历了成功期与辉煌期之后,多数人进入了困惑期,在他们自己看来已触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有的人选择留守如今的事业;有的人将目光转向创业,这并非他们不得已的选择,确正是他们心中一直以来魂萦梦牵的梦想。

    据发达国家创业数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万家新企业诞生,35%的新企业在当年就失败了,活过5年的只有30%,生存10年的仅为10%。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市场(27%)、管理(24%)和技术(12%)。中国创业数据统计结果也显示: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七成企业活不过一年,平均企业寿命不足3年。

    尽管如此,盖茨、李嘉诚、张朝阳……一个又一个传奇的名字激励着那些思变经理人向着创业的梦想迈进。然而经常见到的事实是:并不是每一个资深的职业经理人都能够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为较之于职业经理人,创业者将面对更加动荡和复杂的环境,更需要卓越的个人能力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并运用个人魅力去影响他的追随者。左顾右盼中我们发现:身边的职业经理人创业,大多是铩羽而归,甚至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不得不又回归职业经理人的老路。

    经理人面对创业成功的诱惑与失败的深渊,向左,还是向右?

    经理人创业,需要理由吗?

    刚刚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17年弹指一挥间,我们这些还在企业或机关上班的上班族谈论最多的,就是创业的几位同学如今都小有成就,有的已经拥有千万资产。

    当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和“天花板”的时候,更高、更深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继续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还是选择去创业,实现心中一直以来的梦想?这时可能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创业。然而没有身处其中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创业成功者的风光无限,却不知创业者风光背后的艰难与辛酸;更不见失败者的痛苦与代价。

    创业,给一个理由先?

    创业还需要理由吗?总结经理人创业理由不外乎如下三条——

    第一,实现价值与理想,成就事业。宁为鸡头,不为牛后,这一句话就总结了许多职业经理人的极端追求。从独立性讲,职业经理人中很多都有自己决断、自己担风险、自己获利的强烈愿望。职业经理人的理念和决策得不到公司上层的认可,以至于他们的“拳脚”无法施展,经常感到和老板“志不同道不合”,没有了职业发展和上升空间,没有了事业和理想的憧憬,也就没有了为别人打工的理由。

    创业当老板一直是许多职业经理人的梦想,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第二,提高职业满意度和职业安全感。经理人在工作环境方面的焦虑和痛苦主要集中在预定工作目标过高、公司发展不明朗、人才流失严重以及付出与收入比例失调上,工作超负荷运作、收入不是非常满意,也让人感到焦虑不安,备受痛苦煎熬。

    工作上没有安全感,太不稳定,没有职业安全、诚信缺失等,使一部分职业经理人转而创业,自立为王。

第三,实现财务自由。创业有获得高额经济回报的可能,这是打工永远所不及的,尽管其中存在未知的风险,但仍然不影响它成为一些职业经理人创业的理由。

    有一个很鲜活的例子:我的一位16年前上班,10年前干起包工头生意的中学同学,早先在一家报社帮忙排版,老是出错,工作时间很紧。于是跑到一家企业打工,可是没干几年就辞职走人了,用他的话说:“即使我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还是觉得自己跟大街上的叫化子没什么两样。在私人企业更是这样,工资多少、奖金高低,全靠大老板一句话。还不如大街上的要饭的自由。”下海之后,这位同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奥迪A6、宝马都开上了。可是个中辛酸甘苦,他从来不提。

    创业不会一夜暴富

    说“飞蛾扑火”追求光明也好,说“香饵之下必有死鱼”也罢,众多“不会水”的人依然前赴后继地下海了,可见创业的诱惑有多大。古人说过: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经理人在创业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并不是每一个资深的职业经理人都能够成为成功的盖茨、李嘉诚、张朝阳。创业需要条件和素质,创业的风险有目共睹,职业经理人在做创业策划时至少要从以下四个资源来考量自己的情况:

    其一,资本资源。尤其在需要投入资金的预算上,除了最初的房租、工资、办公设备等的基本投入以外,还有最初的亏损时期的费用预算,都要有足够的运作资金,而且要熟悉相关法律政策方面保护或约束以求活灵活用。

    其二,产品资源。所选择的产品的市场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经理人的公司发展趋势,以及能够达到的规模程度。

    其三,人脉资源。公司初创期,产品的通路尚未打开,公司规模小,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知名度小,客户也少,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利用原先所有的人脉资源。

    其四,管理资源。企业管理包括五个层面:政府法律政策、行业游戏规则、市场客户需求、员工组织管理、财务控制核算。管理既包括熟知企业的运作方式和流程,懂得对人、财、物的管理,能够有效地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还应具有很强的市场敏锐度,有全局统筹的能力,有承担风险的意识,有创新精神以及足够的应变能力。

    如果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企业管理的知识,也没有企业管理的工作经验,那么其性格特质就不适合作为一个领导者,而更适合与物打交道。很多创业者不分轻重缓急,一手抓整个企业的运做管理,一手抓技术或生产工作,大事要管,小事也跟在后面问,最后自己每天超负荷工作,可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却越做越难。过分专注于细枝末节,作为创业者就是在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因为没有把握创业的关键环节。作为创业者必须要具备一些关键因素。那么,除了资金、产品、人脉和管理,创业还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呢?

    是否缺乏创业分析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经理人创业的理由很多,反过来,创业本身对经理人的要求也很多。职业经理人们应该对自己进行创业分析和定位,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去创业。 创业者需要特殊的个人特性,包括冒险气质、管理气质等等,这些因素需要科学分析理性判断,没有基本人本特质的支持,创业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面有这么一段精彩对白,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刘邦马上问韩信:“那你怎么还被我捉住了呢?”韩信不好意思地辩解:“陛下不善将兵,但是善于将将。”韩信不是创业型的经理人。
    由此看来,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还是存在着先天的差距的。天赋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天赋也是很困难的。

    是否能够克服创业的重重障碍?

    作为职业经理人,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表象上看来是优势,其实是障碍的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常常会碰到瓶颈甚至是天花板,比如资源利用、学识技能等等,如何在创业历程中不断“给养”,又“给”什么“养”?比如价值取向固化、原动力不足、困难面前退路多、难抵诱惑失良机、做事瞻前想后、抗风险能力低、试错成本高等等。

    高级职业经理人在创业时,允许其试错的机会成本太高:年龄不允许、信心不允许、名誉受损伤,一旦失败会受到较大影响,影响面广、家庭负担重,一旦创业试错,会极大降低原来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如此重压之下,要求经理人选准创业时机,职业经理人创业要求经理人要像狙击手一样,只有一发子弹,确保一击中的!

    如何选择创业时机和契机?

    不同企业的经历和企业文化氛围,会给经理人创业带来不同的烙印。

    外企经理人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优势、国际资源背景、管理运作规范和战略策划合理。而劣势在于:全盘操作能力薄弱、对本土客户了解较少、人际关系能力较弱、竞争意识和业务能力偏弱。所以,外企经理人的创业时机和方向选择,在管理上起步更有优势。

    而对于国企经理人出身的创业者们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优势,还可以截取客户资源以及重视机制。劣势在于忽视客户的作用和狭隘的官僚主义思维。所以国企经理人的创业起步,大多是从市场开始。所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业务经理另起炉灶的不在少数。

    而创业最容易成功的民企背景的经理人,也是最可能快速“死掉”的创业者。民企经理人的创业优势在于:创业的渴望更高,而先天创业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好、抗挫折能力强,就像泰森一样,据有超强的抗击打能力。民企背景的创业者劣势也非常明显:创业准备不足,民企背景的创业者往往带有很大的赌性特征;运作不规范,虽然可以随机应变,但也往往留下了诚信问题。

    外企的成功是凭借组织的成功,国企是凭借政府资源的优势,而民企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领导人的素质。老板的素质有多高,企业就有多高。所以民企经理人创业多在自身素质成熟之时。对创业而言,好的创业团队比创业方案更重要,除此之外,创业时机应该在确定了企业战略方向之后。《基业常青》里有对创业的剖析是:企业的创业原则在于转变思想加练好内功。首先转换思维,破釜沉舟不一定可取,但创业者思维一定要从打工者解脱出来。其次要练好内功、确定战略: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再次是产业分析:集中度,进入推出条件,市场需求的成长率等等。

    企业成功发展的第一大前提是市场拥有企业发展的足够机遇,要对市场机遇进行客观评估和准确判断:

    (1)市场规模数据;

 (2)成长潜力;

    (3)驱动因素;

    (4)毛利状况;

    (5)可持续性;

    (6)竞争对手分析等。

    最后才是实际进入领域,有人总结了十类企业的盈利模式:九流企业卖自己(矿产等一次性资源),八流企业卖力气(劳动力),七流企业卖实物(产品),六流企业卖工艺(设备、生产线),五流企业卖模式(路子),四流企业卖机遇(点子、策划、天时、擦边球),三流企业卖服务(口碑、声誉),二流企业卖关系(位置、地利),一流企业卖品牌(美誉度、忠诚度、信任度),超一流企业卖规矩(游戏规则,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结合优势进入角色

    许多人对于创业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夜暴富、一夜发家的故事不断地流传,书店中也充斥着成功企业家如何抓住机会成功的案例,以及教人如何短时间致富的书,照单全收的读者往往会被误导。创业是一个艰辛的历程,这场硬仗打赢了固然可以带来财富,但创业者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心理的压力、焦虑、挫折、无助、付出代价时的痛苦等,有些人事后才发现,他们宁可追求更平凡、更安稳的生活。

    古代著名“职业经理人”范蠡,可是说是成功再创业的例子——先是被文种举荐,后来两人“出国打工”入越,与“老板”一起忍辱共苦,终于使勾践得以回到越国,再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公元前473年大破吴师,“诸侯毕贺,号称霸王”。灭吴后,范蠡看出勾践好大喜功,永无满足之日,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他离开之前写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入齐后改名姓,自谓“邸夷子皮”,在海边开荒种地,并引海水煮盐,苦身戮力,不几年光景,致产数十万,成为当地一名巨富。齐国国君获悉此事,觉得此人有奇才,就任他为相。没过多久,范蠡就把相印交还了齐君,把大部分资财散发给乡邻好友,又重新设计未来,另谋营生。范蠡在到达宋的陶邑(今山东定陶县)时,看到这里位置适中,交通发达,客商云集,十分繁华,就定居下来,改名“陶朱公”,只有几年的功夫,积累了亿万家财。正如司马迁《史记》中的定评:“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基业长青》等管理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语重心长地提醒想创业的人们:“不要拿自己开玩笑——创建企业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和飞跃。你必须明确一点:你为什么要建立一家企业?它对你自己及周围的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业不是险途,但也不是易事。经理人在选择创业之前要仔细思量,并做好各种准备,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市场和销售的矛盾与统一

下一篇:一傻一痴两首富 年华恍然若似梦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