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人力资源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人才断层困扰行业发展 IT外包该如何应对

2016/9/24 12:24: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对于博彦科技集团人力资源经理陈小平来说,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业务良好运行的大环境下,公司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在年底前,将人员规模从现有的700 人扩大到1000人。

  对于博彦科技集团人力资源经理陈小平来说,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业务良好运行的大环境下,公司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在年底前,将人员规模从现有的700 人扩大到1000人。

    校园招聘、网络求才、传统招聘会,加上猎头、企业内部推荐和自行物色——庞大的扩张计划下,陈小平运用了各种招聘手段:“我们根据招聘人才的性质和层面不同,分别制订招聘计划。”通过努力,300 人的招聘目标在今年看来应该可以完成。然而,明年又将怎样?

    人才问题困扰行业发展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这句因电影《天下无贼》而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其实也反映了相当多企业管理者的心声,业界流行各版本段子反复揭示了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和恐惧。而在某些人才紧俏的行业,一切则变得更加直接: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办公室熙熙攘攘工作的员工身上,在员工下班后即小于等于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并无限趋近于零。

    目前,人才问题已成为阻碍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飞速发展的产业如外包领域,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它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5 年,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同时人才缺口将从当前的15万左右发展到40万以上。

    “和印度公司比起来,我们连蚂蚁都算不上。”国内某外包企业负责人如是说。截止到2005年初,国内软件外包企业超过600 家,规模最大的已达到2000人。但目前达到2000人规模的企业目前只有7 家,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我们与国外还存在相当差距。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和同样回报巨大的外包市场需求面前,普遍还处在急速扩张的成长期企业们不会选择退出。

    有业内人士曾放言:“目前只有招不够的人,没有做得完的单。”一边是供应有限的人才市场,一边是看来需求无度的外包企业。在这种看似形式一片大好的环境下,企业已无暇考虑人才供求间的矛盾,一切为了企业规模:如果不能解决人才问题,带来的结果将不只体现在规模效应无法形成、整体成本的居高不下上,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企业现有业务层面的提升。

    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贫血的企业难以应对市场挑战。不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人才积累,就意味着失去一切。扩张,这已成为相当多企业对当前市场状况做出的本能反应。几乎所有外包企业都在努力扩大企业规模,更不用提正在门外徘徊和即将进入这个领域的众多企业,一切使得本就看来有限的人力资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人才供求矛盾
 
    人才在哪里?怎样解决人才问题?在各种高层论坛中,人才方面的种种问题被一再提出,并尝试求解。

    据Gartner 统计,中国至少需要400 万IT人才。目前中国已培养了近60万名软件专业人员,每年毕业的大学计算机专业生源超过10万,但当前中国软件人才在数量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数量之外,人员质量也是众多企业在选材时考察的重点。“工作经验是买不到的,”阳溢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北亚区销售总监杨嘉辉如是说,“而且有些经验是不可替代的。”无法有效量化与衡量的质量指标,常常以工作经验的形式被考察——所有企业都希望招聘的员工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很少有企业愿意用毫无工作经验的人。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外包领域,毫无这方面工作经验的人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适应企业业务,进入工作状态。从企业运营角度讲,无论从业务需求、时间、成本和资源占用上看,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同时还要承担不小的风险——IT领域的人员流动率较其他行业来说相对较高。对于不少成长中的企业来说,这种投资与风险都难以接受。

    一方面,众多企业感慨人才难求,而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在人才市场中苦苦寻觅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并不重要,市场上需要的使真正能与产业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在大连举办的2005年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上,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一语道破这一看似矛盾现象的问题实质。

    发现瓶颈

    博彦科技集团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郑潜认为,对于外包企业来说,一个合格的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素质:必备的专业技能(即熟练掌握工作需要的工具软件)、语言能力(起码应具备双语能力)和职业能力(如沟通、适应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等)。

    以学校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无疑是向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主力。但一直以来,就有观点认为学校只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即毕业生能较一般人在更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而在学校学到的内容上往往只能作为打基础,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在知识迅速更新的IT领域,则变得更加明显。

    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在全国范围内先后成立了35所软件学院,以缓解人才方面的供求压力。与计算机系的区别在于,软件学院在课业设置、选择和教育模式上也有了重大突破。
  
    “软件学院较计算机系来说,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博彦科技集团教育事业部负责人郑潜说。即使这样,很多外包企业仍然发现,不少前来应聘的学生对一些常用工具软件闻所未闻。

    除了课程设置外,另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就是工程实践。当前学校教育在工程实践这一核心环节上,很难突破传统的实验和课题研究模式。虽然有不少学校尝试和企业合作开展工程实践,但多数还处于磨合过程。“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就是难以管理,我们很难按员工标准去逐条要求他们。”博彦科技集团人力资源经理陈小平说。

    管理外的另一问题就是企业时感难以安排这些“准雇员”的工作。拿真的项目来做,每个项目都有进度和成本要求,没人敢拿企业的信誉去冒险;如果做虚拟项目,企业又缺少相关人力资源(如项目负责人)来进行指导。此外,实习时间的长短也成为影响实践效果的因素,更不用说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不少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在学校从未听说过的工具软件上。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不少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工程实践过程中收效相对有限,很大程度还停留在某项具体工作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企业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必要的运作方式就更是知之甚少。

   “毕竟,象东大和东软这样紧密合作,形成产业的成功案例是少数。”郑潜说。达内科技(中国)公司助理CEO 孙莹对此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这需要学校领导以企业家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但在操作方式和策略上,都会因缺少成功案例而面对各种挑战。”

    掘金人才断层

    顺着人才供求矛盾缺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才断层,它代表了当前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间存在的差异鸿沟。幸运的是,问题和需求后面紧跟着的常常就是备选答案和商机。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都在寻找弥补人才断层方式效办法。

    企业跨行业整合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民企该如何科学地将HR外包?

下一篇:企业如何应对员工急辞工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