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实务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为何不用"无形资产"来赚钱?

2015/9/12 15:34: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无可以生有”,在全世界,中国人最早发现这个智慧,但在生意场上,西方人用得最好!

  

“无可以生有”,在全世界,中国人最早发现这个智慧,但在生意场上,西方人用得最好!

  我们看到可口可乐等一大批西方著名品牌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品牌的无形资产,通过运作其无形资产把全世界的有形资产(比如资金、土地、设备、人才、能源等)调动得团团转,俯首贴耳,拼命为其赚钱。不少中国中小企业能够为它打工、能够拿到一份苦力钱都感激涕零。在服装、食品、家电、连锁等各个行业都是如此。比如麦当劳的加盟费已经到500万以上,但能够加盟还是不错,仍能赚到不少的钱,制造企业能够为世界著名做贴牌生产,还必须是制造业的佼佼者,一般的企业还没有这样的资格。有这种资格的企业不仅非常荣耀,而且日子也会过得比那些没有这种资格的企业好得多。

  同样的产品或者服务,贴上不同的标签,身价顿升十倍百倍,而且买单的人也暴增。这已经是铁的事实。

  对这些大用“无形资产”来赚我们 “有形资产” 的现象,不少企业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甘愿认命,有些甚至麻木不仁。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谁愿意这样?但又有什么办法?我们也想,但做不到。人家积累了多少年?人家有。。。。条件,而我们不具备!我们的时候未到。

  是这样吗?

  好的,请看:七匹狼做到了,七匹狼已经通过无形资产整合了大量的有形资产,很多工厂在为七匹狼生产,社会上很多资源自愿为七匹狼开加盟店,七匹狼的品牌也越过休闲男装延展到了袜子、鞋等,杉杉也做到了,唐狮做到了,服装企业里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企业,家电、食品……各行各业都在涌现这样的企业,有非常小的企业,也有非常年轻的企业,小得让你惊讶,年轻得令你惊讶。我们服务过一些,我们服务外的更多。

  总体来讲,这些企业在所有中国企业中占的比例仍然非常低,不到千分之、万分之一,但这个比例在增长,增长的速度喜人,更让人鼓舞的是,那些所谓不可能的任何一个理由,都可以在他们这里找到对应的推毁!有必要进一步点明的是:无形资产不仅在生产、渠道、顾客的整合上发挥了巨大的效能,而且在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延展到的行业都在发挥巨大的效能,随便举一例,比如,雅戈尔在资本市场、地产市场的成功难道与雅戈尔本身的无形资产没有关系吗?连今年5。1温总理到宁波一下飞机就直奔雅戈尔都有关系。无形资产可以在政府、媒体、资本、人才、供应、渠道、顾客等全方位地发挥效能,并能够在相关的领域发挥很有效的能量延伸!

  该用无形资产来赚钱了!该用无形资产来参与竞争了,该拿起无形资产这个武器来参与这场已经来到家门口的世界性的世纪性的决战了!

  何况,人家也已经不让我们拼有形资产了——撇开我们的有形资产本身不大不说。不是吗?低成本竞争已经终结,形势把我们逼向价值战,其中相当一部分也就是无形资产战!

  无形资产是什么?是信誉、文化,是一切看不见的企业资产!是“虚”,但可以转化成“实”!

  作为中小企业可以怎样来务这个有巨大实际利益的“虚”呢?

  建议1:要有“名”,即创自主品牌!

  连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做得再好也不留名,何况扬名?当然,贴牌的工厂也有个自己的名,但这个名如果只被捏在少数几个“老板”手上、随时可能被捏死或者抛弃,算什么名?!即使打造工厂品牌也不是这个打造法。只要有一点条件都应该在更具主动权的环节上去留名和扬名,比如渠道环节、顾客环节。多有点条件的应该多方位地去去留名和扬名,比如政府、媒体、资本、人才、供应等。“名”是个很重要的无形资产,正面的名气是财富,正面的名气与财富的大小成正比。我们看到最近一些企业不仅扬品牌的名,而且扬企业领袖的名,比如,王石、江南春等,他们高人一筹,深知这将多赚到些什么。

建议2:有“名”还要有“义”。

  这个“义”是主义。有“主义”,名可以留得更深、扬得更快、投入产出更划算,而且更能号召人、凝聚资源,当然这个“主义”必须是正“义”,而且必须是有市场效益的“正义”。在品牌来讲,这就是品牌主张、承诺、愿景类的东西,所有品牌是需要经过精心策划的,没有经过策划的品牌就没有灵魂,没有“主义”,就会“糊”掉!虽然没有负面的东西,但也严重削弱了品牌的无形资产,并不利于无形资产的累积和管理,现在中国很多的自有品牌犯的就是这个毛病,这里不好点名,因为怕有攻击之嫌。很多所谓的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只是有名气,没内涵,生怕“主义”一明确,反而把自己给框窄了、框死了,看看那些比我们名气大几乎无数倍的世界名牌,他们都愿意把自己框住,为什么?不客气地说,我们是需要上课学习的。更有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不仅“义”,连“名”都不够,不知道怎么弄来的称号,糊弄来的也就罢了,要命的是把自己糊弄掉了,还不赶紧去创“名”?还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得“名”了。很重要的一点是,顾客现在不仅在消费一种物质利益,更在消费一种精神利益,那就是“义”,而且本质上是在消费“义”,举例:比如,买家私是在买“家的态度”,买休闲食品是在买“休闲心情”,买运动服是在买“运动理念”等等。“家的态度” 、“休闲心情”、 “运动理念”都是一种义,一种生活的主义。缺乏“义”将会失去消费,这就是我们说的品牌的文化价值,“义”很值钱,要做高价值,还必须靠“义”,而且要有很有市场价值的“义”。(本人在《如何制造高价值?》一文中对此有详细阐述)

  建议3:要实行“名义”资源的管理和积聚。

  很多企业有限的资源分散在过多不同的名和义上。比如,企业集团品牌与各产业企业品牌的脱节:有很多公司在市场上开展业务,但市场上基本上不知道这些企业是一家,特殊情况不需要知道例外,但很多情况是可以捏合起来,让每块业务的利益关联者感觉到其背后的强大实力从而增加合作的信心,从而有利于该业务在市场上竞争,并让局部和总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资源。我们最近就帮几个企业做了类似的企业集团品牌和产业品牌的整合,整合之后,各自呼应和互助,并同时在一个母品牌上积累无形资产。并且有助上市融资。在同一个产业的品牌策略上也是如此,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是没有不要采取多品牌的,也供养不好这么多品牌的,实行母子品牌或主副品牌模式甚至是单品牌模式,可以让自己成长等更快!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义”的管理。首先要有“义”,原因前面说过就不重复了,有“义”之后,需要管理,很少企业有品牌管理,更谈不上文字性的品牌宪法。有“义” 之后常见的问题是理念、行为、视觉脱节,甚至关系倒置,不少企业先做视觉,再做理念。一个不会进行“义” 的管理和积聚的公司,就象一个不会理财和聚财的公司,那时不太可能有财的,这个财首先是无形资产。

  建议4:要擅长“名义”的交换和联合。

  这相当于有形资本的运作。无行资产也需要运作。聪明的运作会让“名义”几何级的增值和扩张。比如,品牌之间的挂靠、合并、联姻,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名人、名事、名物等之间都可以。例子:奥运体育记者专用手机,中国运用员专用食品、奥运指定皮具、联想火炬手、金六福——五粮液荣誉出品等等。具体的方法我就这里不一一展开了。

  最后要表达的是:古代中国人在当时的世界是最聪明的一种人,今天的中国人其实也是,只要我们不要被一些眼前的、暂时的落后蒙蔽了眼睛、放弃了自信,我们很容易学会和搞懂很多东西,一旦我们认识到并下决心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企业一定是用“无形资产”来赚钱的高手,这一天的到来,将会是中国品牌的集体崛起!

  让我们期待并共同为这一天奋斗!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危机来临,企业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下一篇:"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