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实务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别让企业"死于管理"

2016/5/3 19:21: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北大一名EMBA决定在自己的企业引入6西格玛管理方式,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北大一名EMBA决定在自己的企业引入6西格玛管理方式,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家在四川从事饲料加工的企业,为希望等大型饲料集团贴牌加工饲料。上游客户对包装要求很严格,50KG包装饲料重量最低不得低于49KG,但是由于原料供货、设备能力和包装原料不规范,导致必须将包装机的包装标准调高到55KG,才能够保证重量最少的一袋不低于客户要求的标准,否则就可能导致退货,这就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引入6西格玛便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但是,6西格玛引入一年以来,企业不但没有能够因此节约成本,反而丢失了不少大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下游企业因为没有能力提供合乎6西格玛标准的原料,导致原料来源渠道紧张,供应链断裂。企业因为下游供货商不能及时供货,所以也不能及时向上游企业供货,最终损失了几家大客户,6西格玛的引进最终以失败告终。

  管理是竞争的产物,没有竞争就没有管理

  六西格玛和其它的现代管理工具一样,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而后才是一种管理方法。如果企业不能很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而盲目地引进管理,便很有可能“死于管理”。

  现代管理制度是竞争的产物,是企业在商业社会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盈利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一种手段。竞争越激烈的社会,管理水平越高,反之竞争不激烈,甚至垄断的行业中,现代管理往往仅仅被当作充斥门面的“门神”,很难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

  饲料行业的市场竞争本来就不激烈,再加上行业和地区性保护主义横行,引入现代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就更要小心。由于市场环境的因素,对于下游供货商来说,原材料的销售并不存在压力,甚至在某些添加剂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供货商根本不会考虑上游客户的特殊需求。这时候,全面套搬六西格玛管理,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相同的例子很多,比如在8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曾经风行过一段“精益管理”,但是由于当时的商业环境缺少竞争,国有企业普遍粗放式经营,因此很快这股潮流如一阵风似的刮过,潮流过后,企业该怎样经营还怎样经营,除了在报纸上吹嘘一通“向管理要效益”之外,十多年过后,该倒闭的仍然倒闭,该重组的仍旧重组。而今,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越来越严酷,再也没有人高呼“精益管理”了,但精益管理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企业不断争相寻求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精益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没有必要再去刻意推广。

  商业活动是实用理性主义的产物,要合于利而动

  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赢利。管理仅仅是支持企业逐利目的的一种方法论,而不是目的。但是现在很有“为管理而管理”的本末倒置趋势大肆流行。

  常听闻一些尚处于创业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根据地”的小企业,正需要快速决策、集中管理的时候,却追求什么“矩阵式管理”方法,结果因决策缓慢,错失了很多市场良机;有些已经呈现出“大企业病”弊端的集团,却追求以项目为主体的“交叉管理”,结果倒是企业管理层级更加复杂,颁布命令的多过承担责任的;有些企业还没有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便四面出击多元化,最终只好用“企业转型快”来掩盖自己决策失误的尴尬,等等这些都是“上了管理的当”,没有搞清楚管理的本质,盲目追求管理手段造成的恶果。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在盈利问题上,一切哗众取宠的做法都必然地导致失败。商业环境中,只有实用理性主义者才能够生存,借用中国实用理性哲学鼻祖孙子的话,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和于利则止”,一切从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才能攻城掠地,战无不胜。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别具一格的管理公式

下一篇:拨动高效执行力的飞轮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