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追赶型的经济体中,如何才能更快地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焦虑,因而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追寻也就更加迫切。
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1990年,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首先这种能力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其次,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最后,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
中国经济这些年来增长迅速,市场机会层出不穷。不过令人尴尬的是,机会总是忽然而至,又忽然而去,抓住机会的企业可以迅速壮大,也会因为丧失新的机会很快衰落。毫无疑问,机会主义的市场捕捉能力很难被看作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年来,的确有很多企业专注于客户和市场,在技术、品牌等方面不断积累自己的竞争能力。
总体上来看,在过去这些年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能力。有企业家说“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也正是在不断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迅速成长的,GE、IBM、沃尔玛等等世界500强企业,是中国企业的标杆。
其次是低成本制造能力。中国制造靠着低成本已经走遍世界,并且也因为低成本引发众多贸易争端。如何低成本地整合研发、市场和客户资源,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是众多企业制胜法宝。
第三是本土化营销能力,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级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客户,这对于跨国公司有些困难,但这正是中国企业的长项,也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联想、海尔、华为等企业已经将业务拓展到全球,早就与他们多年来的学习榜样有了近距离的阵地战。此时的中国企业,需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低成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上,仅仅靠低成本很难有好的发展。创新将是中国企业必须去不断提升的竞争力能力,无论是技术、产品、营销或者是运营层面的创新,都将会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而这也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