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的众多民营企业,包括港资、台资和本土企业,当前遇上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逆境”:土地严重匮乏、土地厂房成本暴涨;工人短缺、工资福利成本大比例上升;电荒水荒;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环保要求严格,控制成本上升。这些逆境因素叠加作用,集中体现在产销困难、利润被挤压,一些企业已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的边缘。逆境当前,企业如何应对?
在去年香港举办的“推动泛珠港资企业升级转型及转移研讨会”上,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说,港资企业如果希望在内地继续经营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升级转型;另一个出路则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我认为,这两条出路,对于珠三角的本土企业和台资企业同样适用。并且,转型应该是首选之路。理由如下:
其一、企业转型的路更宽更广。
企业转型可以在五个层面上选择进行:1、企业整体性的战略转型,例如调整或重新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企业的业务战略转型,例如调整或重新定义企业的产品范围。3、企业的职能范围战略转型,例如调整转变管理架构、人力资源结构、技术工艺、品牌等;4、项目层面上的转型,例如改造或新建或买卖一个(组)项目;5、某一专题的转型。
因此,转型的选择性路径更多,有更宽广的腾挪空间,也就蕴藏更多的机会。顺德康盈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是通过产品转型,而在逆境中重获生机的案例。
“康盈”的前身为顺德挂车厂,原主产技术含量低又老土的农用挂车,2000年改制为民营企业,开始自主研发技术含量高的专用车,包括低温冷藏车辆和旅居挂车,主打产品“贝壳形扩展式旅居挂车”和“南极科考雪橇车。此外,还生产移动手术车、救护车、流动医疗车、防疫检测车、导弹发射车等。
“多亏转制前,企业逐步减少了半挂车的生产,转而研发生产其他技术含量高的专用车辆,使得公司避免了破产的灭顶之灾”。康盈公司董事长曾剑峰说。
两相比较,转移的路子就显得狭窄,转移主要是改变了企业的区位,目的在于解决土地、厂房、工人的短缺和降低相应的成本,兼有规避环保的限制和税负等,一句话,只是重新获得低成本优势。
其二、企业转型是企业的整体或某方面发生本质的改变,从内在重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的优势。一旦转型成功,企业不但获得新的成长机会,而且,原来的逆境因素也将逐渐弱化或消除。而转移并不能带来企业内在本质的改变,企业并不能从转移中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转移带来的低成本是相对的、暂时的。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土地厂房、人力和环保等矛盾同样也会成为制约因素。
佛山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就是成功进行业务转型的一个例子。“源田”在80年代主要生产和销售床垫配件,如床网和弹簧。90年代初进行业务转型,自主研发和生产弹簧机等床垫生产机械,如今已成为亚洲地区的行业老大,制定了四个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源田业务转型的契机来自一次意外的交易:源田从一位香港供应商买进一台床垫生产机械自用,有一位老板看中了该设备,要求源田转让给他,源田随意在买进价上加多2万元报价,该老板爽快买下。受到这一交易启发,源田决定转型做床具机械。
其三、企业在原址上进行转型,可继续发挥当地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转移异地将面对一大堆新的问题,企业需要花时间和成本去适应新的环境。而且,有些企业转移到新的地方后,远离原有的供应商和市场,自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