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实务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企业软实力 引领全球化时代

2016/1/17 8:53: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整合与合作的时代,凭什么进行“合”呢?这应该是影响经济全球化最关键的因素。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认为,要么你对他有合作价值,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要么你很有魅力,能够吸引

  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整合与合作的时代,凭什么进行“合”呢?这应该是影响经济全球化最关键的因素。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认为,要么你对他有合作价值,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要么你很有魅力,能够吸引他自愿和你走到一起。前种理由是出于功利,更多的是逢场作戏,因利益而走到一起,利益没有了合作也就终结了。后种理由是以综合素养和独特气质影响人,主体的精神、品格、能力、形象、价值等无形要素,就像太阳的光芒辐射到每个角落,使众人心情愉悦地沐浴其中,可以达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游刃效果。后种理由也就是软实力,它是促进整合和合作的粘合剂。

    全球化使企业实力的构成发生新的变化,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软实力。土地、厂房、通用设备等硬实力是同质资源,每个企业都具备,而品牌、渠道、专利等软实力是异质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而今许多全球化公司软件资源已是硬件资源的二倍以上,这充分说明软实力已上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全球化时代是软实力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日渐突出。在实力的较量中,实力定位和实力移位是不可避免的。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指出,企业竞争离不开硬实力的打拼,离不开软实力的吸引,更离不开核心生存力的支持。硬实力可看作是物对物的比拼,软实力可以看作是人对人的较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的竞争。就是说,企业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竞争上升到软实力博弈,由有形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品牌和服务的竞争力石油企业软实力决定的。要有效提升企业软实力,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具有执行力,企业精神具有凝聚力,制度建设具有约束力,团队具有创造力,在行业乃至社会具有影响力。

    按照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企业软实力就是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的结合。管理模式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谋求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认为,基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趋势,全球企业正处于新一轮资源整合的浪潮中,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改善内部的组织管理,并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升资源配置、运营效率,这是管理模式所产生的磁场效应,坚持下去,就会渐渐释放出强大的企业软实力。

    放眼全球著名跨国公司,它们之所以始终保持着强大持久的市场竞争力,与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程度较高密不可分。实践证明,成功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往往也是成功进行其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企业。邓正红认为,对于跨国经营的集团公司而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加大对内外资源的整合能力,靠什么来整合,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办法就是培育企业软实力。

    比如强化企业的外部组织设计,把外部资源纳入企业控制体系。企业追求的是控制规模的扩大,而不是传统资产规模扩大;关注的是控制权而不是所有权,控制边界比法律上的所有权边界更具有意义。构建规范有效的国际化内部组织管控体系。构建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是企业提升软实力的必然之路,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跨国集团公司必须着眼于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管理目标责任体系。

    全球化力量也渗透并打破了至今为止人类生活的基本范围,即国界。

在一个相对来说没有阻隔和距离、甚至没有国界区分的社会关系的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与过去相比很自然地将会发生质的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将会是越来越在单一的社会中进行,而不再只是以国家为中心。国内生活领域常常受到国际社会的渗透,国家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维持一个封闭的国内社会空间了,而同时国内社会空间发生的变化也会摆脱国家的控制而进入国际社会空间并对其产生影响。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迈克?尤西姆(MichaelUseem)指出,全世界的公司正日益趋向一种大体上由美国创造出的模式,以应对全球资本投资者不断增强的压力。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政府放宽了对资本流动的控制,大规模的联合投资与以往相比,可以更加自由地出入各国。他认为,采用全球化营运或全球化所有权模式的公司领悟到,采用国际公认的治理标准将帮助它们与其它公司展开竞争。

    尤西姆说道:“如果你站在美国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或先锋投资(Vanguard)或者除美国股票以外还从事多样化经营的其它投资者的立场上,那你就会想要确保,你打算进行投资的那些公司拥有合理的治理机制:比如可以接受的会计准则以及透明化的运营管理。”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为资本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和通讯全球化。这些现代的经济要素日益要求冲破民族国家的壁垒,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没有资本、产品和通讯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就根本谈不上经济全球化。资本、产品和通讯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既对全球性流动提出了客体的要求,又对这种流动提出了主体的要求。换言之,它要求一个相应的全球性的流动空间,这个全球性的流动空间就是世界市场或全球市场;又要求一个管理和协调资本、产品和通讯全球流动的世界性组织,这个世界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就是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尤其是跨国公司。所以,经济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全球市场的形成和跨国组织作用的增大。

    全球市场和跨国组织在本质上与传统的国家领土观念是相冲突的,资本的全球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活动客观上都要求冲破领土的束缚。当国家的领土疆界与资本的全球要求相矛盾时,跨国公司和其他跨国组织就会想方设法使国家的领土要求从属于资本扩张要求。进一步说,当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的领土发生冲突时,传统的领土观念正在越来越多地让位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当经济的全球化冲破传统的民族国家的领土束缚时,我们便清楚地看到了它的政治后果:“全球化概念指出了一个方向,而且只有一个方向:经济活动的空间在扩大;它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因此重要的是政治调控的空间也在扩大。”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作用,相互依靠,难以分离。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风鹏并举,协同前进。据权威部门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岁,欧美企业平均寿命12.5岁,日本企业平均寿命30岁,中国企业平均寿命3.5岁,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究其原因,就在于企业过分注重硬实力——投资多少、厂房设备、人员数量、经济规模等,而忽略了软实力——发展战略、制度建设、社会信誉、品牌影响、领导素质等精神层面的构建。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在全球分工模式变化的情况下,大公司纷纷收缩业务范围,卖掉“非核心业务”,将实力集中于发展主业,构造了一个又一个“巨无霸”式的跨国公司,使产业集中度史无前例地上升。

这些本来就很强大的公司,通过委托加工、并购和投资把产业链布局于全球,进一步放大了自己的优势,成为所在产业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数不多的组织者。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称之为“系统集成者”。如戴克、波音、GE等制造商,耐克、麦当劳等品牌控制商,IBM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占据各个产业的皇冠地位,是它对所在产业有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而这种集成能力不仅来自资本实力、规模优势,而且无不出自于强大的由技术、品牌、信誉、营销体系、供应链网络等构成的软实力。

    与优秀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不仅硬实力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更加难以逾越的是软实力的差距。企业硬实力主要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和企业员工。软实力则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广义地讲,还应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营销网络、供应链体系等。根据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如果说,经营设施和生产能力、包括资本这些硬实力是较容易被复制和替代的的话,那么软实力则表现出某些文化的特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认同、亲和力。这些则很难复制,必须靠良好的文化积累和持续的创新,最终唤起社会的认同。这正是后发企业超越前者的最难之处。

    后发企业可以大量资本和资源投入较快形成某种物化了的能力;而优势企业却可以通过强大的软实力将这些物化了的产业能力“集成”于自己的系统,放大自己的优势。例如利用受控企业的厂房、设备、人员以及供应链、营销网络、服务体系等实现自己的目标。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强大软实力支撑,却逐渐放弃了一般性生产阵地的大型公司。软实力在公司内部的表现,是由良好企业文化所构成的凝聚力、创新机制和效率;软实力在公司外部的表现,是企业社会信誉、企业品牌、产业集成能力和对网络的实际控制力。拥有这些无法模仿和复制的能力的公司,在资源效率、获取市场先机、赢得客户、低成本融资等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软实力成了大型公司竞争力的灵魂。

    邓正红指出,受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影响,中国企业历来有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设施建设,轻技术创新投入、重生产经营,轻人力资源开发、重规模扩张,轻企业文化建设的倾向。不少企业由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了生产能力的巨人,却是创新能力的矮人。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协调,软实力成了短腿。如果说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只能首先积累硬实力,这是一个必然过程的话;那么在硬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则必须十分重视和加紧软实力建设。软实力是很多中国企业的软肋,增强软实力正是中国很多企业必须努力补上的一课。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感谢最难缠客户

下一篇:企业软实力:"形"散而"神"不散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