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战略”比喻为山,是我的首创。
“战略”一词源于古代兵法,意指基于对战争全局的分析而作出的谋划。在军事上,“战”通常是指战争、战役,“略”通常是指筹划、谋略,联合取意,“战略”是指对战争、战役的总体筹划与部署。
在西方经济学术中,“战略”有很多种定义,综合各种定义内容,有学者将企业战略定义为:根据市场状况,结合自身资源,通过分析、判断、预测,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它界定了企业诞生的使命、经营范围、远景目标、发展方向、经营方式等坐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
现有这些抽象的定义和分解式的诠释都不能够令人满意。因为战略概念本身就很抽象,再用抽象的词汇给它下定义、分解诠释,其结果仍然是抽象的。于是,我想到用一个具体的、可感知和可体验的东西来作对照比喻。它,就是“山”。
战略与山历来就结有不解之缘。例如,江西的庐山素来就有“政治山”之称。庐山有座美庐别墅,位于牯岭的中部,三十年代蒋介石夫妇的别墅。它见证了国共两党在二十世纪的多起重大事件。在这里曾经炮制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抗战时期它也一度成为指挥抗日的大本营;在这里曾经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也曾经接待了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把蒋介石从这里轰跑,毛泽东则带着胜利者的笑容走进了美庐。
这些政治家们同时也是战略家,他们喜欢到庐山,绝对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要借山之灵气纵论时局、制定战略、指点天下。因此,庐山也可称为“战略山”。
很多企业家也喜欢山。最出名的是万科的主席王石先生,他登上过世界最高峰“珠峰”,还有日本的富士山等等。北京金X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对“山”也情有独钟,他在著名的北京香山精心安设了一个大型综合“总部基地”,有办公室、会议厅、茶艺会客室、住所。香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常常为其商务会谈和战略决策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广州的白云山、冒峰山、大夫山、莲花山,佛山的西樵山、肇庆的鼎湖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家爬山登高的身影。他们绝对不是纯粹为了锻炼身体,他们更多的是一边爬坡和登高望远,一边思考企业的战略,山的灵气会带来突发奇思的灵感。
山,最大的特性是高深莫测。战略如山,一是指称其在空间上的高度和广度,这可引伸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二是指称其稳态和动态变化的辨证关系,山龙脉势是稳态的,但其中的山涧生灵却是动态的,山色云雾也是变化不定的,引伸出审时度势、稳中求险的战略举动。
山有高矮,最高的珠峰8848米,低者只是个丘陵山包。企业战略也有高低之异,高者如“联想”海外收购IBM PC业务;如“格兰士”规模扩张、低成本低价垄断市场;如碧桂园房地产集团“造城”开发战略;等等。其战略之“高”,在于一般人不敢想、想不到、或想到但不敢做、做不到。低Q的战略,往往缺乏新意,或复制别人的模式,或跟风逐流,其涉及的规模有限、涉及面窄、层次低。
山有陡峭险峻与平缓安全,战略的风险性有大小之别。有的企业的战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赢,追求长期效益;如香港地区房地产界三大名企和黄、新世界和新鸿基,他们的基本策略就是控制很低的负债率(20%左右),以防范财务风险。相反,内地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迅速扩张,高负债(70%左右)高风险经营,在行业形势好的时候,获得超高的赢利;一旦遇上政策和市场的大变化,就很容易资金链断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山各有个性。西北的山,高大魁峨,山体光颓少植被,石头裸露,性格刚强直率;南方的山,连绵秀丽,常年翠绿,鸟语花香,性格温柔含蓄。企业的战略也各有个性。有的勇猛、快速、粗狂、锋芒毕露、狼性十足;有的讲求理性、节奏、细腻,柔中带刚、羊性突出。
有的山,山峦叠起,山中有山,山外有山;有的山“独孤一座”,别无旁蔗。有的企业战略环环相扣、起承连贯如山峦;有的只是一次孤立的行动,首尾无续篇。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企业的战略,形式上不需要做得太宏大复杂,内容简明中肯有创意就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