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实务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企业对终极目标的思考

2016/5/7 4:23: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曾经有位做了20年外贸出口的企业老总在一次研讨会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做了这么多年企业之后,突然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为谁做的,我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曾经有位做了20年外贸出口的企业老总在一次研讨会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做了这么多年企业之后,突然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为谁做的,我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从一味追逐利润到追逐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到了对终极目标进行重新思考的时候了

    “目标”在词典里第一解释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第二解释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战场上,战事正紧,官兵们一鼓作气,前仆后继,众志成城。为的是攻克既定目标。企业里,首要为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为实现之,企业全员鼓舞士气,关心目标,发挥所长,努力拼搏。

    对于企业目标,有两种普遍的中国式企业思维。其一,深信企业越大越好;其二,下意识地将美国企业视为企业成功的榜样与基准。中国企业想当然地以为,大公司是成功的,而成功的公司一定会变大。因此我们之前会经常听到企业要做某某行业老大的决心,几年内要进军世界500强的豪言壮语。但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目标企业的外在形式,而不精通其内部运作,企业注定走不了多远,还没有长大就已夭折。所以企业首先不是要做大做强,是要做好。

    什么是好企业,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做好了,这是个可以有成千上万答案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的基本任务是赢利,追求利润,但不能说一个会赚钱的公司就是好企业,否则一位做了20年企业的老总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做了这么多年企业之后,突然发现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为谁做的。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以赢利为目标之外的思考。

    高质量的工作与生活

    国富创新董事长周永亮认为:企业的目标正在发生变化,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不能简单复制美国企业。中国大陆进入500强的都是超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做法根本无法用企业的标准来衡量。

    那么企业除了经营目标外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专家曹子祥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组织,也不例外,其活动同样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所以有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是因为它能够改善购买者的生活,或者是有助于改善购买者的生活。例如,购买一个“培训计划”,本身不会给购买者带来直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收获。

    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同样应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他们从公司领取工资,更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了员工的人生质量。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成为可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越高,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如果企业不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不一定能够追求到利润。

    至少追求的效果不会太好。即使追求到了利润,如果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不高,那又意义何在?

    现实告诉我们,企业目标受关心程度越高,该企业就兴旺、就发达、就具有生命力。企业的成长和壮大,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员工——包括企业高层、企业中层和企业基层——共同努力。企业高层领导有必要为员工营造有利于关心企业目标的氛围;企业中层要率先垂范,创造性地传达好决策层的思想和理念;企业基层要以扎实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各自的工作,力争成为每个岗位的职业者。

    企业管理要和社会管理相融合

    未来的管理将表现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融合。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在商言商,追逐利润被认为是企业的天性。企业是经济实体,在市场中生存,当然要讲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赢利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企业可以而且也应该在其中找到平衡点。且不说企业的财富得之于社会,理应回报社会;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企业通过社会责任,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恰恰是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一个“资本”。在消费者心中,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一定也会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更不必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已不只是评价企业道德高下的标准,而且也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门槛。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其生存空间终将越来越小。

    权威的统计数字表明,凡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司业绩都比其他公司好。杜邦公司就是凭着“环保理念”,从一个总资产仅为3.6万美元的火药小作坊成长为举世瞩目的跨国巨头。在国际上,是否履行社会责任正成为企业是否能进入全球市场的关键。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雅芳、通用电气等超过50家跨国公司巨头开始在订单中加上社会责任的条款,要求企业必须通过社会责任的审核才能进入电子订单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在中国设立了社会责任部门,自1997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许多企业因为不合要求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

    前一阶段,年销售总额达1470亿美元的12家跨国采购商在深圳参加“买家专场采购会”时公开表示,对于使用童工、严重超时加班的工厂,将拒绝其作为供应商的资格。跨国顶级买家的取弃后面有着更大的背景:欧美已广泛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一旦采购这种严重超时加班或者使用童工的企业的产品,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顶级买家不愿也不敢为了“最低价”的诱惑而再去火中取栗。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被认为是出口企业继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之外的第三类关卡。由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市场门槛,不能归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一般内容,而是具有进一步更严格的贸易禁止含义。即使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设厂、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也会受到当地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的严密监督,不负社会责任也照样名声不佳,甚至被逐出市场。可以看到,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化潮流。

    企业怎样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怎样平衡效益与就业,怎样转移经济利润和增加就业岗位,怎样在纳税之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怎样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都已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话题。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一定是那些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仅将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回报,还将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做出贡献。

    最大的价值是可持续发展

    企业生命周期的观点指出,每个公司的存在时间是有限度的。就像生物体一样,企业也要经过诞生、成长和死亡等各个阶段。许多因素能终结它们的存在。随着改革开发以及入世所带给中国企业的巨大冲击,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那么,该如何让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使企业真正担负起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创造其自身的价值?

    企业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周期,但企业一旦失去了持续盈利的能力,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谈到公司的价值,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公司的价值就是为了挣钱、获得更高利润,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企业最终要实现的是以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益,由追求效益转变成追求效益的效率,即不光要赚钱还要追求赚得比别人更快。在这种衡量价值的标准下,企业所表现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衡量的已不再是你今年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明年、后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你能创造多少价值?一个成功的企业就是要不断追求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即要不断追求和创造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有了这样的盈利能力,才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可以这样讲:公司价值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企业短命的根源

下一篇:企业发展:领导与管理孰轻孰重?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