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动力、条件和环境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一批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不断创新迅速成长起来。概括起来可分为:生存压力型、竞争挤压型和战略成长型等三种类型。
生存压力型,中兴通讯较为典型。中兴通讯面对通讯市场由“性价比”竞争向“知识产权竞争”转化的趋势,建立了结构化的需求开发能力。
竞争挤压型,格力电器较为典型。格力电器面对家电制造产业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实施了空调专业化经营战略。
战略成长型,华为公司较为典型。华为公司基于企业成长第一而非利润第一策略,在技术创新、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
与此相比,大型国有企业在创新的动力、条件和环境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立足长远的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企业家形成机制等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许多国有企业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创新成果没有与企业管理团队的利益挂钩,企业创新缺乏充分的内在动力。企业高管人员迫于短期业绩压力,不会主动选择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这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创新道路。
二是条块分割和部门准入限制制约了企业创新。由于存在部门本位,又缺少解决摩擦的协调机制,企业创新受到条块分割的制约。
三是行业垄断抑制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垄断使一些企业可以轻易获得廉价生产要素、大量订单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缺乏动力冒险创新。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垄断,生产要素趋紧、环保监管从严、需求条件挑剔的压力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传导至这些企业,使它们缺乏优胜劣汰的压力,大大抑制了创新的积极性。
四是国有企业现有考核体系应加入企业创新的指标。创新需要资金投入和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任期内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意味着风险的增加、利润的减少,投资后产生的效益可能是下一任的业绩,这些都影响了其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在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中经营者的创新决策还受到授权不足的限制。
五是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创新过程的激励和创新成果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缺乏对创新的有效支持,都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企业创新的误区和创新实践
具体分析,企业创新、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创新活动,必须避免以下现象:
1、企业创新要避免“唯技术论”,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基础和保障。
有的企业将创新狭隘地理解为技术创新,只关注技术创新。事实上,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内容,而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基础和保障。国航作为一个交通服务型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国航针对公司管理幅度大的特点,为增强对营业部的控制力,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解决“天高皇帝远”等大企业综合症,按照“资源集中、链条缩短、管理下沉、指挥前移”的管理思路,加快企业组织架构由“宝塔型”向扁平型的转变,资源格局由“块块型”向系统型的转变,最终实现公司由生产管理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确保了安全飞行和优质服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为了实现构建流程型组织的目标,华为公司坚持持续的管理变革、充分借鉴了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管理经验,系统地引入了IPD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供应链,实现了部门管理结构模式向业务流程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全面构筑了客户需求驱动的流程和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端到端交付,从而把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了50%,产品的不稳定性降低了2/3。同时,对人力资源体系和员工持股计划、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了业务流程和员工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执行力和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创新要避免“唯产品论”,商业模式创新是拓展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产品经营的市场风险,而且能够充分挖掘产品的内在价值。神华集团立足煤炭采掘业,不断向下游产业延伸,实行了“煤运港电”一体化商业经营模式,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协同效应和盈利能力,提高了传统产业竞争力,使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企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过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采取不同的营销模式,并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开展增值服务,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能够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还可以为运营商和服务企业在最终需求和技术创新之间架起桥梁,引导技术创新。
3、技术创新要避免“唯原创论”,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技术创新路线。有的企业盲目地追求最高、最新、原创的技术,不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应该在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的同时,直接“拿来”一些现有的成熟技术,通过外部技术共享发挥后发优势。华为公司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在70%模仿的前提下,进行效益最大化的创新。华为认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是企业的生命,但并不是技术领先越多越好,也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更不能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贸然追求创新。截至2006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专利达到19187件,在世界同行中排第28位,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656亿人民币,海外销售额占65%。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公用事业企业,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解决能源约束和保障安全运行技术的研发上,2006年年底开工建设了世界第一条?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云广工程,挖掘了西部供电潜力,为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管理创新要避免“唯生产论”,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是当前国有企业创新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决定了国有股东与高管层的关系,决定了高管层的经营绩效。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的重点是进一步理顺国资委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层面的议事、决策、执行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建立长效的高管层激励机制,使投资于创新的长远价值成为自觉行为,实现市场需求与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建立立足长远的企业战略目标,切实落实各项要求,保证企业的执行力;建立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形成企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政府部门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的相关建议
1、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避免部门分割、部门立法、部门本位等现象,政府该退出的领域要坚决退出,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
2、进一步打破(行政性)行业和企业垄断,为企业创新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央企重组过程中,要把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作为重要目标,即便在国家需要掌控的关键领域,也要鼓励企业间竞争,形成适度的竞争机制,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
3、加快培养企业家队伍,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管理团队建立创新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4、对创新型企业的界定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务实的标准和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价周期和评价指标,更宽容客观地评估创新。避免仅用研发投入比例、研发人数等简单指标衡量创新能力。
5、加快落实国家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既要支持GDP增长,也要支持企业创新。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务院颁发的国发(2006)6号文及其若干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特别是在财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流动政策等方面,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政府、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有不同的着力点。政府应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对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等竞争前技术领域进行攻关。要避免给企业创新下达行政性指标。企业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应用型、竞争性技术创新。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要进一步明确创新主体地位。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