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实务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为效率,还是为创造?(下)

2016/9/27 16:08: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其三,它是“四分五裂”的、而不是“无逢衔接”的。

  其三,它是“四分五裂”的、而不是“无逢衔接”的。   

    显然,当一群知识份子、而不是一群工人聚在一起时,他们是如此的“四分五裂”----他们遵循着各自的价值观、而不是所谓的集体的价值观;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集体的统一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着各自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由集体来安排的具体的工作任务……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显得如此的“四分五裂”和“五花八门”,才创造出了如此奇妙的工作业绩。

    这就是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和未来的“知识型企业”的本质区别,同时,它也验证了这样一个管理逻辑: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创新”只能是以个人、而不是组织为中心。   

    从这个意义来说,所谓的“组织的创新”,显然是不得要领、甚至是漫无边际,确实,所谓的学习型组织或解放型组织,都是试图从“组织”的角度,来探索未来组织的类型或管理方法,虽然它们都已经取得了不同的业绩和方法,甚至可以说离未来的管理真相只差了一步之遥,但是,归根结底,它们并没有找到未来管理的真正的症结,即:未来的管理,并不是从组织的角度、而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解决未来的管理----主要是指未来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症结。   

    由此,我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未来的管理,是始于个人、而不是始于组织!也就是说,创造力或者说创新,是始于个人、而不是始于组织。   

    当然,时下流行的“流程再造、准时生产、精益工程”等等时髦的玩意,毫无疑问,都是为“生产”而准备的管理工具,而并不是为“知识”而准备的管理方法,更不是为“创新”而进行的管理变革。早在二、三十年前,美国整个社会就应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与信息社会,它意味着以蓝领为主的劳动大军,正在逐渐的被知识分子所取代,同时,它也意味着以管理生产型的企业体系,被管理知识型的企业体系所取代。   

    通俗点说,当整个企业都是一群“知识分子”时,就意味着以生产为主的管理体系,必然被以知识为主的管理体系所取代。当然,当下的中国社会,离这样的改变还有着遥远的距离,因为,整个中国社会正处在农业时代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占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依旧是以农业人口为主,但是,在可以预计的未来,中国社会将发生彻底的转型,当农民工开始逐渐的占据城市里的主要劳动力时,就意味着中国整个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成为了“创造力”的主角时,就意味着整个中国社会的知识时代的来临。   

    解放个体的创造力

    那么,如何才能够解放“个体的创造力”哪?   

    至少,当下的管理,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寄希望于组织的(有限度的)解放,它意味着紧密无缝的流程衔接,开始有了些松动和解放,但是,无论如何,它都是有限度的松动和解放,因为它终究是将人(个体)镶嵌在了组织的流程中,因此,它是一种“有限度的松动”;另一种倾向,则是寄希望于管理者的胸怀大度与和蔼可亲,它的言外之意是说,只要管理者对待下属显得关怀倍至,那么,被管理者就会自然而然的释放出创造力,且不说这种做法能否释放出创造力?即使是能够的话,那么,它也充满了管理者个人的不确定性,因为它将个体的创造力,寄希望于管理者的个人的道德水平上了。

    显然,寄希望于“组织有限度的松动”和寄希望于“管理者个人的高风亮节”,都是不可取的、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解决个体的创造力哪?   

    在我早年管理的私人公司里,曾经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一个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冥思苦想的久久不得其解,忽然有一天,他兴奋的告诉我: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我问他:究竟是如何找到答案的?他说:有一天,他去看球赛时,忽发灵感时就找到了解决方法----显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不是来自长时间的冥思苦想、也不是来自我的高额奖励的刺激,而是来自另外一个意外的生活事件,既“一场不相干的球赛”----至少,这位普通的软件开发人员的管理事件,说明了三个问题。

     首先,它是“不可替代”的、而不是“可替代”的。   

    我们知道,传统的工业企业的管理,遵循着一条基本的管理原则,那就是人才的“可替代性”,就如同塑造标准人的模式一样,任何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可以被复制的,当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因调皮捣蛋而不服从管理时,它会被迅速的换下或复制,但是,在未来的知识管理的体系下,任何人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是“知识”、而不是“技能”,在发挥着创造性的作用,显然,“技能”是可以被复制的,而“创造力”却并不能被复制的。

    其次,它是由个人(内心)自我激励的、而不是由(外部)组织来激励的。   

    确实,一个管理者从来都不能够命令知识分子的创造或创意,按时的按部就班的生产或产生出来----无论是来自精神层面的激励、或是来自巨额的经济层面的刺激,都不能够命令一个创造力按质按量的生产出来----那么,知识分子的创造力来自哪里?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那就是来自它们内心的自我激励,当一种激情、一个灵感、一种创造力,充满了他们的内心时,他们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而这一切,与管理者的激励无关、与组织的绩效考核无关、更是与组织的巨额经济奖励无关----假如是与外界的经济刺激有关的话,那么,期望“创造力”生产的方法,就太简单了,只需拿出一大堆钱,问题变应刃而解了----不,不是这样的,它只与个人内心的激情和欲望有关、而与外部的组织的各种激励无关。   

    第三,它意味着将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而不是传统的将工作和生活截然对立。   

    你是在工作、而不是在生活----这几乎是来自传统管理者最严厉的训斥了,它的言外之意是说,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二者是水火不相融的,假如一个知识工作者去看一场球赛的话,那么,管理者会面无表情的说,你去看吧,但它与工作无关,事实上,正是一场球赛引发的心灵激荡,才使得他的创造或创意迸发出来,现在,你还能说“球赛和创意”无关了吗?!它只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工作着、也是在生活着,或者说,生活着,也是在工作着,它代表着这样一种(未来的)管理:工作和生活,被合二为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截然对立。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如何“解放个体的创造力”了。   

    它与组织的解放无关、它与管理者的和蔼可亲无关、它与来自组织层面的激励和刺激无关……,它只与个人(个体)的心态和工作方式有关,确切的说,只有当知识份子被点燃了内心的激情时,他的创造力才会及时的迸发出来,而“点燃”个体的内心的激情,只有一个恰当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来自它的内心的兴趣或爱好的动力。   

    简而言之,传统的工业企业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效率(绩效)”而工作,而未来的知识企业的管理体系,则是为了实现“创造力(创意)”而工作----虽然在当下的社会里,存在着大量的传统的工业企业,但是,未来的知识社会的曙光已经旭日初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创造力”打败“效率”,只是(时间上)早晚的事。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为效率,还是为创造?(上)

下一篇:网络营销:如何获取有效客户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