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商业广告么,没点儿夸张就不是商业广告、而是新闻报道或学术论文了。只要夸张符合国家法规和市场规范的要求,那广告怎么画都行,别说孔子老子穿西装了,就是画个三点式卖泳装、或戴顶墨西哥草帽卖马仔靴、或穿着肉色丝袜卖旗袍,虽然看着十分滑稽,却也未尝不可。时尚从来都是个性十足的,对某种设计总是有人喜欢和有人不喜欢。您不喜欢那设计,别买他们的东西、或收到他们的广告就扔在垃圾桶里,不就完了?为什么要搞舆论轰炸痛骂呢?
说“穿西服的孔子还是孔子”,那也不对。古今中外,时装变化是文化观念变化最灵敏的风向标之一。就说中国吧。古有“垂衣裳而天下治”之说。啥意思?农桑衣着如何说明国家是否得到有效治理、是大事。记得长袍换胡服么?要皇帝带头甚至下军令才行得通,若不涉及国家文化观念的变化,那用得着吗?充分说明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政策落实,一个重要文化措施就是允许各种时装和时装模特。若没社会文化观念变化,那些措施岂不是多此一举?“穿西服的孔子”若还是保持孔儒那套东西,那就不是孔子了,---仿效西施不成反而显得更丑,那就是个“东施”了。
至于“用筷子的苏格拉底还是苏格拉底”,就更不对了。到西方国家看看:筷子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文化象征物品之一。因此,若您偶尔到饭馆或跟朋友聚餐的时候用用筷子,那您还是您自己。而若您天天用筷子、家庭日常用餐也是用筷子,那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您接受亚洲文化观念、甚至表明亚洲文化成为您的或您家庭的文化观念的一部分了。那样一来,用筷子的苏格拉底还是苏格拉底么?当然不是了。
在中国也同样,西方餐具是西方文化象征物品之一。看资料说,为了向全球表达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为了表明中国不拒绝外来文化和学习借鉴西方化文化建设的管理经验,当时负责中央日常工作的胡耀邦先生以身示策,还号召大家学学西方会餐的分餐做法和刀叉餐具用法。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以为胡耀邦先生试图鼓吹“全盘西化”,其实,他不过是用个普遍存在的日常生活例子来表明改革开放政策掀开了中国历史新一页,中国文化也将随之发生历史性的进步发展,其中包括汲取有西方在内的各国文化的丰富营养。
简而言之,衣着餐具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可它们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性却是足够强烈的。正因为如此,时尚用餐往往发挥着“文化授粉”的作用:它们把一种文化的花香带到另一种文化的花园里,让人们在享受新芳的日常生活之中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使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繁荣灿烂。就此来说,高明些的广告策划,需要特别在乎花园环境和授粉效应:您是在设计西施、还是在重蹈东施?您是想给顾客以美感呢、还是想表示一下您丑得吓人?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