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外著名的企业都很重视招聘,在人才引进上有非常清楚的理念、策略、方法、流程制度,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措施,以保证企业能够有效地引进真正需要的人才。比如上海通用、丰田公司,在招聘体系的建设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招聘流程长,注重深层素质,采用多种科学的测评方法。
只有把招聘工作当成企业的大事,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才能对源头有效把关。如果认为招聘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则肯定会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层的招聘方面,更是问题多多。
笔者在咨询的过程中,曾经无数次的碰到人力资源经理向我抱怨——招聘工作难做。在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源开发,而是招聘,人力资源部门大部分的人员都把时间花在了人员招聘上,因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招聘的工作量也就随之加大。但是我们发现,这并不是造成招聘工作量大的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聘过来的员工要么不适合,被企业辞退了;要么应聘人员认为在企业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自己跑掉了。于是,招聘永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主题。当然,人员流失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能否认首先跟招聘人员没有炼成“火眼金睛”有直接的关系。
在许多企业,招聘的失败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中高层人员的招聘失败率更高——60%~80%。常见的中高层管理人才招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比如说,缺少标准。很多企业连职位说明书都没有,更别说任职资格了。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可以借鉴的东西,往往是职位的通用名称和寥寥几句职位职责描述,可想而知,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成功率能有多高?不尊重应聘人员、求全责备、轻易相信应聘人员、不当授权、忽略情商、深层能力和素质等等,这些都是招聘单位常常碰到的问题。
影响企业吸引中高层人才的因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因此,企业要有效的吸引人才,就要清楚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策略。因此,成功吸引中高级管理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只停留在“点”的认识上,很难从根本上持续地吸引人才。从理念、策略、结构、流程/制度和人力资源五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考虑,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如校园招聘,很多企业对此都很重视,因为校园招聘的目的不仅仅是能够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同时也是企业品牌宣传的一个很好机会。某位江苏企业老板就曾向我报怨,他手下的人力资源总监没有市场推广的意识。跑到校园里,唯一的工作是摆摊子,收简历,浪费了为企业自我宣传的好时机。理念和策略都错了,招聘的效果肯定就不会好。如果认为招聘是人力资源的事情,在组织上就发生了偏差,只有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招聘流程中来,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要想保证招聘的效果,关键是要知道优秀管理人才的标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优秀管理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优秀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古代,就有很多思想家对管理者素质进行了描述,比如,《孙子兵法》的“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儒家的五美四恶,道家的无为领导观,等等。可见,人们早在古代就对什么是优秀人才的素质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但是,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呢?因为可操作性差,更多的是停留在“道”的层面上,没有“术”,即如何做的具体的办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地描绘成一座冰山,冰山水面上的部门是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和技能,容易被感知和测量。冰山水面下的部分是潜在特征,即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越到下面,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麦克利兰教授指出,对业绩的最好预测因素不是大学学历等外在条件,而是人的深层素质,也就是冰山下面的素质。
美国的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分析了几千名优秀管理者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公认的权威的管理者的素质模型,明确了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的特质。从更深一步来讲,有了素质模型,就有了优秀管理人员的标准,有了标准,招聘就有了依据。
选人更多是规律和方法论,不能完全靠经验。“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规律和方法论远远比技巧重要。招聘是一门专业的学问,我们每个管理者都要掌握选人的专业方法,如果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来选人。选准了,是运气,选不准,延误了企业发展时机,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依靠系统的工具和方法论是选人的关键。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