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实务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如何打造小公司竞争优势

2015/8/24 3:19: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现在,开始回想这段时间以来的历程,感慨良多。从开始时的负立云间、到现在的静水看水、潜藏天下,经历了许多的波澜曲折。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也更要感谢遇到的困难,这是它们帮助我想的更多、看的更远、走得更长...

  

现在,开始回想这段时间以来的历程,感慨良多。从开始时的负立云间、到现在的静水看水、潜藏天下,经历了许多的波澜曲折。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也更要感谢遇到的困难,这是它们帮助我想的更多、看的更远、走得更长...

现在来看,虽然当初的激动已不复存在,却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思考脉络。它不像商业大亨那样字字珠玑、不像商业理论那样慷慨激昂、没有故事中的跌宕起伏,它有的只是一个小生意人的纯朴的思考、困惑中的权衡及艰难的行进。

记述中情节,虽均来自于现实,却因为保密的缘故,均隐去了现实的相关信息,请谅。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家人和所有朋友。

始记·走向何方

当有一天,你开始创业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我不知道别人想什么,我只知道,我最想要的是对这个行业的信心。纵然有千百条理由,也敌不过自己心理的看法,或者也可以称做“莫名其秒”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关注的要点在于,我要怎么样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我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优势?万一失败的话,我要怎么解决收拾这一摊子,东山再起。我迫切的想了解这一切,于是,开始做了如下分析:

能不能赢的首要问题在于,要怎样超越竞争对手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做一个假设,在同时面对客户的时候,如何让客户选择我,而不选择竞争对手?首先,我只有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才能战胜它。

那么,竞争对手将竞争做到了那个水平,成了必须要了解的东西。当然,由于之前一直在这个行业,所以对竞争对手很了解。包括产品、服务、资产结构等,特别是行业竞争强度,这是关键的问题,也是我如何超越竞争对手的基石。

通过前期的了解和调查,发现一个很意外的东西:有些竞争对手的优势,根本无法超越,其次就是,当我选择了任何一个起点的时候,我同时具备了对应的优势和劣势。

SWOT机遇、威胁与挑战分析

优势(strengths):我们接手的是一个原有的的企业,有好几年积累的客户规模。其次,这些客户会有一些固定的业务,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有收入。

劣势(weaknesses):我们的劣势就是,没有做过企业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经验。其次,没有高层视野、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三,行业的许多老总,自己就有特别长处的地方,比如业务能力等等,而我们的能力仅仅是员工的技术与一点点的业务能力。

机会(opportunities):说到机会,就是我们具有后发优势,可以重新塑造新的发展路径。其次,我们也可以照着成功企业的生意模式走,但是,这个是我最不愿意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具有创新意识,我从各个行业及其它企业中,学到、领悟到的营销能力。

威胁(threats):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缺乏资本,所以,不得不把早上种的粮,省到下午来吃。这样的话,正应了那句俗话:没有隔夜粮,不敢玩得太深。

超越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

以正合,以奇胜。其实,就是两个半圆的组合,一半是与竞争对手一样的优势;另一样,则是差异化优势,我们以此来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优势。

领先的客户价值体系&业务架构。这个结构,来源于我对电信行业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中国移动的运营模式。我所在的行业是网络信息门户建设,这个行业通常的模式是以人员销售为驱动的客户开发。这样的模式,每次都需要从头开发,致使开发成本高昂(相对于其它行业,已很低廉),产品性能不稳定。最重要的是,行业的主导权在于销售人员身上。

所以,我们根据这个现实制定了一个业务模式,就是基本产品模块+增值服务模块。就是用基本产品模块,来顺应行业整体降价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扼制了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而我们则借此吸引顾客,并让顾客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增值服务模块。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捆绑客户及客户规模,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以交叉销售的方式,来持续产生利润。

更低的开发成本,让我们具有竞争及降价空间。在前面,我们阐述了我们的战略业务架构,由这个架构所带来的好处,还体现在成本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混乱的初级开发模式,并且具有了持续的竞争力。在这个架构上,我们能够搭建一个平台,作为增值服务的基础,持续不断的为客户提供价值。

对业务员的培训、管理及控制。体统的网络行业,销售是个很关键的步骤,处理不好,将很难获得赖以生存的合同。而我们的以往业务员管控的经验总结,使我们能够从更新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将从培训、行业资源整合及业务模式控制上,从全新的高度来尝试着开创着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业务管理体系。

公司的战略定位

在公司的战略定位上,如何选择一个点,这个点既能适合于公司现有的资源,又不失发展空间;既能突出竞争优势,又切实可行。在权衡了许多的方向之后,我选择了网站增值服务提供商。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定位,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突破白热化的竞争泥潭:

从当前的竞争来看,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致使大家处在一个无序的竞争习惯之中。都是在做域名、空间、网站等等这样几类业务,每家公司都差不多。对于客户而言,它已经很明确,不在你家做,就在别家做,大家提供的产品都差不多。而基于这个原因,价格就成了竞争的关键,于是行业的价格就直线下掉。

从顾客这一方面看,其实大多数的互联网应用提供商都是很懒的,非常不专业。为什么不专业,就是没有人去真正了解客户,大家在寻找客户的时候,都更多的去强调:你做网站吗?而没有问问客户,你需要什么?为什么要做网站?我怎样才能为你做得更好?这样的结果,就是销售代表在找客户之前,已经帮助客户罗列了一个需求。这个需求不是客户自己的,而是强加上去的。

那么,了解客户,询问客户需求究竟有什么价值呢?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它是我们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基础。每个客户都是不同的,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并不是用一种产品就能够完全满足的。而对于我们,就是要从深层次去挖掘客户需求,真正的为客户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解决方案,去帮助客户打理生意,这样,我们就跳出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发现行业需求客户空白点:

在以往的经历中,我们发现:软件公司往往很少做少于10万的网站项目,而网络公司的项目很少能上10万这个坎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坎,这是缘于两个行业的不同所决定的。软件公司的项目更多的是基于客户需求的高技术难度、定制的解决方案,而且它的周期、风险及成本要大得多。所以,对于软件公司而言,以它的行业模型做10万以下的网站,是不赚钱的。而对于网络公司而言,一切又不一样了。首先,它成本结构低,第二,它都是基于同一个信息发布门户来定做,因而它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它做这种项目具有优势。

在这两个行业的隔离带间,就有一个荒芜的地带没有人去开拓。客户的需求,有一部分可以用网络行业的通用模块来解决,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则需要软件模块来解决。能够具有解决这一需求的生意模型,就能开拓这一部分市场。

既摆脱了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又开拓了高价值的客户群体。

领先的电信增值服务模型:

从前面的SWOT分析中,我们描述过电信行业模式,而这个模式就是我们公司战略定位的技术架构及生意基础。

在开发不同的增值模块中,如何重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也是有效降低成本的关键。我们通过基本产品模块+增值服务模块来,建立一整套的柔性架构体系,满足战略定位目标客户的需求。同时,又为代码重用建立的完整的框架。

用人:使用、组合与资源分配

不可能一个人做完团队所有的事情

开始创业,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不可能一个人做完团队所有的事情。面对纷繁的公司事务时候,你将选择怎样的方式来配置你的资源呢?是采用基于资源的方式,由自己或者少数几个人做?还是找不同的人共同来做?

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经营公司的根本目的说起:经营公司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以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做还是找不同的人来做,在固定利益面前,是没有区别的。问题在于,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场竞争不可能说你能力有限就照顾你。

所以,找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事,这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分工。当你的卖白菜的时候,你可能一个人去进货、运输、贩卖等等。但是,你经营跨国贸易,你就不可能同时在中国做销售、在美国做研发、在欧洲生产,这是不可能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点必须在经营企业之初就应该认识清楚。这样,我们就必须改变做员工时的心态,真实的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寻找各种资源和人才,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创造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利润。

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是逐渐完善的。开始创业的时候,事情没有那么多,为了成本,你可以自己兼做好几个环节。但是,企业要发展壮大,你要更多的事情要做,就要逐渐将一些工作分给其它人来做。由一个、两个、三个直到更大的规模。反过来说,当企业发展不顺,或者是不需要的时候,也要反过来,裁掉多余的、效率不高的人。这一切,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做的,不是死板不变的。

用人的风险及防范

通常来说,传统的生意人,都是精于技术、市场或者是关系的人,它们这样的人,喜欢自己把一切事情都掌握在手中,而将一些闲碎的事情,交给员工去做。这样,就像我们通常在私人公司常看见的一幕,老板忙了个底朝天,而员工通常都在聊天,无所事事。整成老板养着一大群员工的家长带小孩的模式。并且,时时不放心员工,而在需要用人的时候,又相恨找不到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这样的方式:将工作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找不同的人来做。比如,对于一些高技术、职业技能很强的工作,我会找一些专业人士来做,就像会计、高级技工等等。而一些常规的、具有很强的模式化的工作,我就做成模板,让一些能力差的人来做,持续培养人才;而对于一些关键的环节,我会让自己人做,当其它人的信用、能力、忠心都适当其材时,我就会让他们来做。

对于这种分工,我称之为1/3式的人才平衡。自己人、忠诚度高的人,占1/3,日常事务、安全的人,再占1/3;剩下的1/3,由专业人士,担当。其实,这是一个个矛盾构成的复杂事情,不可能一刀切,只能以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不同的矛盾。有时,亲人不一定亲,外人不一定外,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就会背叛。这是一个利益体的管理,就像中医一样,要时时关注,思利及人、感同深受,许多事情,都不会是一夕之间发生的事情。

就拿背叛来说,有人背叛你,在于有很大的利润驱动。而这种人,往往是掌握技术、市场等等很强能力的人,他们的背叛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的。通常来说,人一有了能力,就会有更大的梦想,谁都想飞得更高。而这样的人,随着工作经验的提高、能力的加强,就会有这个倾向,问题在于你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没有。如果,你感觉到了这个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调整利润分配体系;或加入竞争;或分拆工作等等,就会减少这种可能性,而不要期望别人有多么高的忠心。

从根本上来说,我喜欢从制度框架来制约公司的各种力量。越是关键的职位,越是具有高风险,如果你不从制度上去防范这种风险,放谁在那里都会出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无非是以下几种:公司制度、流程审批、职位分拆、充分竞争、资源控制、利益分配、思想教育、培训体系及信用管理等。有些时候,可以单独使用一个,也可以交叉使用,这样就可以从更大的程度上去避免这种风险。

老板的价值在于管理

作为老板,你的应该基本什么,你的价值究竟在那里?像我们从专业岗位上来的人,均需要跨越自身的盲点:一方面,我们来自这些岗位领域,继续往前做,需要这些岗位能力的支持,它是现在立足的根本;另一方面,它又是未来发展的障碍,不放弃这些视角,就无法走得更远。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她在这中间无法找到自己,时而知道要放弃这种视角,时而又紧握住这种角色。这样,带给她的是在生存之间徘徊,既不会死亡,也没有发展,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你成为老板的那一刻,你就面临如何对待人才、对待自己的价值的问题。像上面说的那个例子,就存在找不清自己定位的问题。我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根本上,我是一个企业主,这关系到以后的发展及整体定位。但是,现在我又是一个专业技能掌握者,这样我就具有两个属性。这两个属性,以企业主为框架,再赋予自己另外一个属性,就是专业接纳掌握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对待自己的双重属性及更多人才的容器,容纳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事业。

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首先,专业技术掌握者的能力是可以替换的,可以寻找其它人来替换自己的工作的。但是,企业主的视角、资源及能力是不可能让别人来替自己做的。这个时候,就要善于管理自己、管理别人,寻找自己的根本定位,逐渐将自己从专业技术掌握主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一开始的时候,我主要兼做技术,因为这让我支撑起公司生存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又逐渐将技术工作规范化、模板化,并且找人来逐渐接替我的这部分工作,而我则专注其它更需要我的工作,比如管理。

可能许多人认为,这样效率不够高,发展很慢。其实,我认为:在中国创业,最需要担心的不是企业发展慢,而且发展过快。现在发展慢点,但是只要建立起稳定的发展及治理框架,就会逐渐的走上正轨,企业主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管理上的事情,处理战略上的事情,去思索更多的几年、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企业主做得越少、时间越多、效率越高,而员工就越能干。像我就喜欢在每天早上,让自己迟到一个小时,其实不是我起不来到公司。我早就起来了,只不过养养花草、喂喂鱼,想想公司的事情,去思索更多的东西。这样,可能开始的时候,公司会有点乱,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其实是好事。知道了公司会出现这些事情,就可以想办法去避免、解决,而且也培养了员工处理事情的能力。不仅如此,我还将一些问题故意放在员工面前,让他们去面对、去处理,而我即使知道答案,我也不说,相信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活力、让员工自动的做得更多、效率越高。

不管公司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才,都只专注于管理。有时候,我经常这样想:公司的问题,全部都是人的问题,战略也罢、执行也罢等等,都是如此。而这些问题,最终又都归结于管理者本身,你经常关注那些事情,怎样的处理方法,是带来企业走得更远的基础。而不管企业发展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才,人才比你自己强多少,都在于你的管理。只有管理能力上去了,你才能找到更多的人才来帮助你发展,而不用惧怕人才。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如何打造企业软实力?

下一篇: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