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 | 管理实务 | 领导艺术 | 商务谈判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哲理故事 | 人在职场 | 促销方案 | 行业资料 | 专题资料 | 项目管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员文摘 >> 管理实务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领导艺术] [商务谈判]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人在职场]

当代企业家如何潇洒入世

2015/10/10 14:15:00     点击率 []   【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我们如何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且听于丹教授讲述从自我脚下抵达自我心灵的奇妙旅程。

  我们如何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且听于丹教授讲述从自我脚下抵达自我心灵的奇妙旅程。

    我今天想跟中国企业家们交流的是一种人生的坐标,就是以一种朴素的、微小的、当下的做法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的时代最缺少的已经不是远大理想,而是从自己的脚下到达理想那几步可行的道路。对于当代优秀的企业家来讲,怎么样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保持一种心灵的默契和快乐,是很重要的事情。

    自省,然后“不忧不惧”

    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职业的穿越,达到自我的确认。这也正是文化的使命。一个人可以做管理、做企业,也可以做学问。只要你确认:这是我所要的生活!如果缺少这种心灵归属,我们的人生就会陷入为世事而匆忙的局面,就像诗人纪伯伦说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大家都知道水是可以照耀万物的,但是水只有一种情况下才可以照见影像,就是心如止水的时候。水在湍急、喧嚣的时候,就像我们情绪澎湃的时候,我们便看不清世间的万象。中国的经典、东方的文化能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切从心灵出发,把握外在的世界和自我的规律,完成这样一场穿越,而最终抵达自己。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什么是真正的君子?孔子说能做到四个字:“不忧不惧”。也就是说,当你心中没有忧思,没有畏惧,这就是君子。学生听了不以为然,认为标准太简单了。难道真君子不需要做点事吗?孔子说了一句话:“内省无疚,何来忧惧”?就是说,当一个人一天忙碌下来,叩问内心,反躬自省,问问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愧于天?是否耍了小聪明?有没有对不起别人?如果自己的内心了无愧疚,何来的忧和惧呢?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觉得神经衰弱,睡不好觉,甚至需要医生给开安眠药,其实按照孔子讲的,就是你的内心有忧有惧,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没有做到位,有些事没尽心,有些事做错了怕人责备。所以,这种内省就是儒家提倡的一个自我平衡方式。

    那么如何内省呢?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其实是叩问我们不同层次的人格。首先,想想你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是否忠诚?第二,想想自己是否对朋友讲信用?第三,是问我们生命的自我角色,你成长了吗?你有没有自己心灵里面的学习、复习和成长?

    人生理想,从你身边做起

    圣贤的东西其实很简单。

    就好像孔子的一些学生们在一起谈人生理想,大家都高谈阔论,谈到最后发现老师没有说话,学生就问孔子:你的理想是什么?他淡淡地说了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大有深意,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你可以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可以名垂青史,但是你身边这三种人安置好了吗?

    孔子说“老者安之”,就是要让老人因为我的存在可以“安”。何为“安”?即是外在可以安身,内在可以安心。怎么样安身呢?就是你孝敬,给他吃、穿、住尽量好一点儿。什么是安心呢?就是你正直、善良、有出息,为社会做大事,让父母脸上有光。在《论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就两个字:“色难”,就是在孝顺老人这件事上,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无论何时都给老人一个好脸色。

    比如:父母总保持着过苦日子时候的习惯,儿女往往看不惯而跟父母提意见,其实往往也是出于好心。但我们不要忘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以父母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

    其次是“朋友信之”。在你这一生的朋友里,有些是辉煌显赫的,有些是卓越成功的,但是你这一辈子能在脑子里留几个人呢?你能留下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这一辈子都不会喧嚣在你眼前的人,他对你的态度永远都不是滚烫的、火热的,但是他温暖、恒久,会一生相伴。如果你的生命中真有这种朋友,你对他最重要的一个认知,就是性命相托的信任:在遇到大事的时候,你会信得过他。大家知道“竹林七贤”,他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比如:嵇康的性格直爽暴躁,有什么不满就会直接发泄出来。一天,七贤当中的一个人出世做官了,他非常生气,写文章大骂这个人。结果嵇康在39岁时就被人杀了,在他临终托孤时,他想到谁呢?还是托付给这个被他痛骂的朋友,因为相信他一定会好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这叫朋友之“信”。

    再次是“少者怀之”。其实最好的人格永远不是那样光芒四射的,老子对好人格有这样一个形容,叫做“光而不耀”。什么意思的?就是一个人有内在生命的温润、流转、内心的慈悲,但是他不是光芒四射。一个长辈当他的生命人格是光而不耀,他会表现坦荡、朴素、温暖,他会让孩子觉得那个人真好,他的今天是我的明天,我明天比他现在还好。

    所以,孔子的理想就是希望老人因为我而可以安顿,朋友因为我而可以信任,晚辈因为有我而有了一个可缅怀的榜样,我做到这几条就够了。

    拥有“知人”的大智慧

    学生曾经问孔子什么叫做智慧,他就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了解人心,了解人性。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空前发达的时代,找寻知识太容易了,只要从网上搜索一个关键词就可以。但是却没有一个心情搜索引擎,让我知道:自己的内心什么样?别人内心什么样?

    子路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有勇无谋的人,他曾经问他的老师:“子行三军,则谁与?”就是说,今天让你带兵打仗的话,你会选择谁跟你同行带军呢?子路认为老师会选择他这样勇敢的人。结果老师告诉他:“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很勇敢,在我面前拍着胸脯说:我敢赤手空拳打老虎,我敢只身过大河,而且死而无悔——我不用这样的人。用什么人呢?孔子说了一个标准,叫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临事而惧”就是面临一件事的时候,有敬畏之心的人。人真正有所惧是因为在乎。“好谋而成”就是要懂得如何投入自己的智谋,最后把事情完成。所以,一个很低调,并全情投入智慧的人,是孔子用人的选择。

    大家想想,这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经验有多重要。我们今天见到的人往往是那种“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居多。这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关,浮夸的人一拍胸脯,大家会觉得意气风发。但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怕的人是最让人害怕的。所以,一个人低调一点是大智慧,大智慧和沉静的心相关。一个人的内心特别喧嚣的时候,是不会有这种大智慧的。

    仁爱天下,惠人惠己

    大家都知道儒家讲仁爱天下。孔子说,“仁”是“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想利己,那么就用利己的心帮助别人一起获利,用让自己发达的心帮别人发达起来。

    学生觉得复杂,问老师怎么做可以更切实?老师说可以,他说要做到“仁”字,做五条就差不多了。

    第一是“恭”。孔子的原话是“恭则不侮”,就是说你对别人永远保持一种毕恭毕敬的尊崇,你的生命是不会轻易遭受羞辱的。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我剑拔弩张,我就特别有自尊,但却处处碰壁。恭敬是什么?恭敬就是心灵的态度,如果你真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那么你对别人尊敬的时候,你自己也会保有尊严。

    孔子说第二个字叫做“宽”,原话是“宽则得众”。“宽”是不容易的,就是很多事情你要看得开,谁特别宽容、宽阔谁就有众人的拥戴。比如:我们眼前有半瓶酒,问题是你怎么表述这件事,乐观主义者会觉得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悲观的人永远说这么好的酒只剩下半瓶。所以生活是你自己的判断,取决于你是否真正想要一个宽阔的生活。

    孔子说的第三个字就是“信”,他说“信则人任焉”。就是谁有信誉,谁的职业生涯相对就会好,会有人不断给他机会。我在大学里面教书十几年,经常有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来跟老师说他现在的发展。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现在走得最好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是当年的专业尖子,却往往是那些专业资质平平,但是特别厚道,给什么事都能扎扎实实做到底的人。而那些“尖子”会觉得:我很厉害,你一定要对我好,对我不好我就走了,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就是这么中断的。

    孔子说的第四个字是“敏”。为什么要敏呢?孔子说“敏则有功”,就是谁敏锐,谁有大智慧,谁可以做出有实际效果的事。

    最后一个字是“惠”,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就是有恩惠之心的人才足以使用别人。在精神价值上不断肯定别人的价值,在物质利益上舍得和别人分享,这就是“惠”。

    所以,孔子说什么是仁爱?非要拆解出行为原则就是“恭、宽、信、敏、惠”。我们大家想想,恭和宽是教我们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做事的,惠是教我们做官的。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不仅仅是儒家的经典,道家也是一样,让我们生命构筑起不同的坐标。如果儒家讲的是“入世”的抗争,道家讲的则是“出世”的顺利;儒家讲的是在这个土地上建功立业,道家讲的则是在灵魂的天空上自由飞翔。每个人都有社会人格和自然人格,我们最后可以达成一个匹配,就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如果一个人只有“入世”没有“出世”之心,你很容易被打垮。但是,只有“出世”之心不“入世”,在这个时代人是没有担当的。

    苏东坡说:“空固纳万境,静固了群动”。天地是有精神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磅礴万物,“乘物以游心”,这个人就很潇洒了。“乘”就是搭乘,你去一个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有人愿意骑自行车,有人愿意坐公交车,这都是“乘物”。但是“乘物”是有一个目的的,庄子说我们的目的是“游心”,让自己的心遨游起来。

    孔子也有这样的表述,叫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一个人要有志于天地大道,有志向做事。“据于德”,是用道德把所有的东西托起来。“依于仁”,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本着一种仁爱之心。“游于艺”,就是你找到一种艺术的方式完成心灵的遨游。当一个人有志于天地大道,本着自己的道德体系去修为,进入社会跟别人打交道,最后穿越了社会飞扬起来,到达自己的生命境界。

    这四句话就是一个人从立志到入世,最后到游心的一个过程。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每一个人的生命人格都是道家,每一个人的社会人格都是儒家。

    我们今天其实是在一个辽阔的文明中完成自我的构建。今天的时代之所以多元,就是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有可能从你的脚下出发,按照一个最好的道路去抵达自己。这就像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所说的那样:有一个部落老酋长料事如神,一个小伙子跟他打赌,抓了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放在身后问这个老者这只鸟是生是死。小伙子暗想:你要说是活的,我就捏死它;你说是死的,我一伸手它就飞了。结果,老人睿智地一笑,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责任编辑:)
【已有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打造激情燃烧的渠道

下一篇:职场失败的年轻人缺乏的究竟是什么?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点图片刷新
内 容:
        限 240 个字以内 已输入 0个字符
                        我要注册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