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定义:曾经给管理一个"协作型生存"的定义,近十年过去了,觉得管理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每个人对管理所持的立场不同,但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没有实实在在-人的参与,不称其为管理,没有人的不确定性影响的组织/群体问题,不称其为管理问题.经验层面的解释是,需要"信任"吗?需要"合作"吗?需要"创新"吗?当然,还有能不能"信任"、"合作"、"创新"的问题.
管理研究:追求最优管理,哪怕是次优管理,就如同预设了最优、次优社会,最佳、次佳婚姻的模式在那儿.从本体论意义上讲,很显然,是个伪命题;管理世界没有定律,即使有一些经验性规律,往往也缺乏足够的因果支持,管理者可以受到足够的启发,但千万不能轻信,更不用说尽信.从认识论角度讲,其推论是,重要的,是德鲁克那样的管理思想!
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关于演绎模型,把人当作一个变量,当然可以,所以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不太考虑"父子/兄弟犯案"这样的因素和结构.但面向真实世界的管理研究却不行,因为你碰到的多数问题似乎总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于归纳统计,搞管理实践的人未必爱听这些所谓学术的东西,但如果只注意信度,也就是重复率,而不是效度,也就是真实性,我想说,谎言千遍,还是谎言."拟合"历史的统计成为"规律"就一定靠得住吗?人类社会或者组织的奥妙就在于,基于t0以前的经验,会被t1时的情势所左右,更会因人类的这种"洞察"而修正.统计学倾向以为,历史还会"复写",有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可作榜样,为什么,后来者很难居上,而领先者又会风光不在呢?当然,我承认这是一种可以发挥作用的"较弱"的规则,所谓"聊胜于无"!但或许,仅此而已!
最牛的管理科学:不管别人怎么看,所谓管理科学的那些研究成果,更像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或者叫"数学、工程技术应用在-组织(尽管中国人好像更多只能在这个领域找到国际水准的感觉)".统计学里有两个关键的概念,"α错误-拒绝了一个€真实€的假设","β错误-接受了一个€不真实€的假设",我的解释是,你-怀疑了不该怀疑的人,相信了不该相信的人.千百年来永远解决不了的"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这才是最牛的管理问题!
管理学术会议:管理学术会议禁止/排斥/不欢迎闲杂人等参加(包括那些"伟大"的管理实践者们).其实你就是去了也白搭,因为你压根甭想听懂"那些缺乏管理实践的研究者们如何告诉你所谓的管理真谛"!但你真听懂了也麻烦,你会觉得这么浅显直白的东西,怎么会用这么复杂的方法才能得到?常识不算是知识,更不是科学,知识的敲门砖叫做"规范"的研究方法,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科学(家)"-在努力奋斗.
管理学术(是指像模像样的学术研究而不是随便什么"浅析、刍议、之我见")中的工具理性、科学主义太泛滥了.那些靠科学样式取得知识合法性外衣的所谓研究,实在是不仅多而且太自负了!按照个人的理解,审视管理学术研究一个本质性的判据是,组织能否在有"活跃的人参与"的过程中,按照那些"理论发现"达成自己与个体的目标,否则,形式再"优美",也难逃"瞎掰"的命运.管理世界有那种把卫星发射到既定轨道上的因果律吗?-如果没有-就少些蒙人的东西吧?
管理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虽然早已经有人在质疑它,但在管理世界,它却应该反复被证明为第一真理.组织绩效如果在一个相当长的观测期未见改观,你就别指望你学到的理论/知识会给你带来什么价值.
管理学家:管理学家是一个头衔,更是一份工作.本来仅仅是一份工作,碰巧火了(遇到MBA了),火大发了(又遇到EMBA了).不过常常听到这些实践着管理的M们抱怨说:"竟整些没用的."仔细想想,这个圈里的闲人一定太多.
管理学院:"人才济济"最适宜形容今天的管理学院.我们有的是数学家(统计学家)、经济学家、财务/金融专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工程师(有学历),有的是战略家、演讲家、谋士(有经验),甚至骗子(有"关系"?),但最缺少"真正"的管理学家.一个经验上典型性佐证是,管理学院的"管理"未必就好,甚至更糟!搞不好越牛的学院越如此.
管理系学生:管理系的学生最值得同情,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大都在其他学院,其他专业!大学要求平台课统一大纲,统一教案,统一考试的主张,的确让人费解.汪丁丁教授说过一句话,大学课堂上老师就应该讲自己的思考,不然学生到课堂上干嘛?什么都统一了,个性何来?独特的思想何来?学生的素质何来?学生的创造性何来?记笔记,背笔记,拷贝课件,背诵课件,一门课,书都不需要怎么看,课自然也不用怎么听,就能通过考试,恐怕一切都是白搭!
最奇怪的是那些"客观"选择题,标准答案,管理是这样学的吗?
结束语:我们真的理解管理吗?管理研究的价值真的很大吗?管理学院真的在教管理吗?
第一业务员网
·
业务员文摘频道